刚走完长征路的毛主席,满脸憔悴,衣衫褴褛,连裤腿都那么短。

栀子沧桑史 2024-11-04 11:53:39

1934 年 10 月,中央红军开始战略转移,踏上了艰苦卓绝的长征之路。历经千难万险,1935 年 10 月,毛泽东带领中央红军,行程两万五千余里,途经 11 省份,到达陕北苏区吴起镇,宣告了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期间,中共中央历尽艰辛,迂回曲折,但对去往何处,踌躇未定。1935 年 9 月,中共中央到达甘肃哈达铺镇,在报纸上找到了答案。了解到陕北有全国仅存的革命根据地,同时有大量的游击队和陕北红军在这活动,于是中央决定到陕北来。

到达陕北后,中央红军面临着诸多挑战。国民党的骑兵部队紧追不舍,1935 年 10 月 21 日,在吴起镇的一棵杜梨树下,毛主席召开战前动员大会,指挥 “切尾巴” 战斗。毛泽东深知,不能给陕北人民带来害,必须把尾追的国民党部队彻底打败。通过这场战役的胜利,宣告中央红军的长征胜利结束。10 月 22 日,在简陋的碾磨窑里,毛泽东作了关于目前行动方针的报告,再次宣告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结束。10 月 25 日召开的全军干部会议上,毛泽东第一次总结了长征: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宣告结束。

二、面容沧桑,意志如钢(一)长征后的疲惫面容

长征胜利结束,毛泽东站在陕北的土地上,满脸憔悴。他面容消瘦憔悴,长期的艰苦行军和日夜操劳,让他的脸颊深深凹陷,两眼深陷,仿佛藏着无尽的沧桑与故事。他的衣服上沾满了长征路上的泥巴,那是一路艰难跋涉的印记。头发显得长而蓬乱,在风中微微飘动,诉说着长征的艰辛。他的模样,让人看了心疼不已。但就是这样一位看似疲惫不堪的领袖,却有着钢铁般的意志和无穷的力量。

(二)坚定的领导风范

尽管历经长征的艰难困苦,毛泽东依然展现出坚定的领导风范,为红军指明前进方向。在长征途中,他以卓越的军事战略和政治智慧,带领红军一次次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到达陕北后,他没有丝毫的松懈,立刻投入到新的战斗准备中。他深知,革命的道路还很漫长,前方还有无数的挑战等待着他们。他与其他领导同志一起,分析局势,制定战略,为红军的发展和壮大谋划着未来。他的坚定信念和果敢决策,如同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了红军前进的道路。他用行动告诉每一个红军战士,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就一定能够战胜敌人,实现革命的胜利。

三、思想闪耀,引领前行(一)战略家的智慧

长征胜利结束后,毛泽东以其卓越的战略眼光,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深刻思考和战略规划。他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敏锐地察觉到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他认为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民族矛盾逐渐上升,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日本帝国主义取代国民党反动派成为主要战略对手。

在这种大背景下,毛泽东在战略指导上更多地强调团结国内各种抗日力量,共同对付日本帝国主义。他频频给国内各方写信,号召捐弃前嫌共同抗日。他深知,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在艰难的局势中为中国革命找到出路。

毛泽东还深刻认识到战略要地的重要性。红军到达陕北后,他指出,发展重点在宁夏,“因宁夏是陕、甘、青、绥、内外蒙,即整个西北之枢纽”。他对战略要地的准确把握,为红军在陕北的立足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毛泽东提出了 “抓住战略枢纽去部署战役,抓住战役枢纽去部署战斗” 的原则。在战争过程中,他善于抓住关键阶段,明确指出战略相持才是全战争的枢纽。他的这些战略思想,丰富了我们党的战略指导思想,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方向。

(二)艰苦奋斗的榜样

毛泽东始终以身作则,展现出艰苦奋斗、俭朴生活的品质,为全党树立了榜样。

长征结束后,尽管物质条件依然艰苦,但毛泽东从不要求任何特殊待遇。他的饮食依旧简单随意,粗茶淡饭,不吃山珍海味。他常说:“我们国家还不富裕,人民群众生活还有一些困难,我吃那么好,心里不安呀。” 他的衣服鞋帽,许多都是补了又补。一件睡衣打了 73 个补丁,一条毛巾被也打了 54 个补丁。

在日常生活中,毛泽东处处体现着艰苦朴素的作风。他从不讲究吃穿,从不坐人力车、上戏院看戏、到馆子里吃饭。每个星期天,学生回来赶不上饭的,可以自由补餐去吃新炒的菜,而毛泽东只在饭堂打点冷饭冷菜,自己悄悄地吃完就走。

毛泽东的艰苦奋斗不仅体现在个人生活中,还体现在对全党同志的要求上。他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庄严提出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他号召全党做到 “两个务必”,并身体力行带头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毛泽东的艰苦奋斗、俭朴生活,源于他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他深知,只有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带领人民战胜困难,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

四、历史意义,深远影响

长征后,毛泽东的领导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征的胜利使中国共产党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才能把革命事业引向胜利。毛泽东在长征途中以及到达陕北后,以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指挥才能,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在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召开的重要会议留有记录的就有 30 多次,各路红军召开的重要会议也达数十次之多。这些会议统一思想,指引行军方向、部署作战方针、确立落脚点、反对分裂,是思想政治工作逐步成熟的过程,也显示了党中央从实际出发的决断力。而毛泽东在这些会议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的思想和主张逐渐被全党全军接受,确立了他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从此,中国革命开始走上正确的道路。长征后,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陕北继续战斗,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毛泽东思想在长征后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他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战略思想,如团结国内各种抗日力量共同对付日本帝国主义,强调战略要地的重要性,提出 “抓住战略枢纽去部署战役,抓住战役枢纽去部署战斗” 的原则等。这些思想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方向,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长征后,毛泽东以身作则,展现出艰苦奋斗、俭朴生活的品质,为全党树立了榜样。他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 “两个务必”,号召全党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一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毛泽东的领导和他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中国。长征的故事和毛泽东的思想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人类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以及无与伦比的英勇的精神范本。长征已经成为一种能够支撑人类克服一切困难推动国家或民族改天换地的历史进步的精神财富。

总之,长征后毛泽东的领导对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不可磨灭,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将永远铭刻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

6 阅读:859

栀子沧桑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