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若岁月允许存在“如果”,这个世界会不会更美好?如果当年宋朝开局就收了燕云十六州,是不是后来就没有那么多麻烦事?如果当年咸丰听了老臣的话,杀了他唯一存活儿子的亲娘,是不是后来就没有那么多的割地和赔款?
只是历史从来不会给任何人任何试错的机会。中国历史上曾有一次机会可以囊括某块地方,只是横来一场婚外情,让这个计划化为乌有。每每后来出现一些不和谐声音时,后人总会跺脚,恨不得穿越回去,自己做了此事。
祸起“婚外情”
郑成功的亲家,儿子郑经的岳丈唐显悦前来告状,最后撂下一句话:“治家都不正,还如何治理国家?”原来留守厦门的郑经,做了一件“大逆”之事,居然和弟弟的乳母陈氏有了婚外情,更让人不能容忍的是,还有了一个私生子郑克臧,据说郑经非常喜欢这个儿子。
郑成功可是非常讲究礼法之人,闻言后,立刻下令要宰了郑经,同时“连坐”儿子的生母董王妃、那位乳母陈氏以及郑克臧。不过被人给挡下了。郑成功的堂兄郑泰保住了郑经,郑成功“治家”可以杀自己儿子,而郑泰可是郑成功的堂兄,在“治家”上亦样有发言权,而且更有分量。
当时除了周全斌力挺郑成功的决定外,其余将领无一服从。这其实是一种利益的暗中较量,郑经一旦掉了脑袋,那些原本留守厦门、金门的将领,注定会被郑氏集团边缘化,得力的是那些在台湾的将领。这些将领看着是保郑经,其实就是在等郑经可以顺利继承郑成功的爵位,自己的利益才会得到保障。还真如了这些人的意,没多久,郑成功去世。
未尽“遗愿”
当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客观上说也是迫于形势。他本是在东南沿海一带抗清,还一度打到南京,只是战略上有失误,被满清利用了,元气有折损,只好退守厦门和金门。郑成功要养一支部队,自然需要很大一笔军饷,这钱主要来自沿海贸易。这时清廷采用降将黄梧(郑氏原部下)的建议,将海上贸易封杀,断了郑成功的财路。这时郑成功想到了台湾。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只是各种各样原因,比如气候、交通条件等,此处一直不太受重视。不过这时的台湾已经有不少中原人移民,而且开发的相当不错,就是“占据者”是荷兰殖民者。接下来的事就是顺理成章,郑成功收复了台湾,将荷兰殖民者赶跑了。
还有一处地方,和台湾隔得很近,也有很多华人移民此处,那就是菲律宾。其中的吕宋岛和台湾岛就隔一个吕宋海峡,最窄处不过185公里。郑成功能想到台湾岛,怎可能没想到此处呢?当时的菲律宾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而且滥杀华人。郑成功于1662年4月,还正式向当地的西班牙殖民者递交国书,一是要他们不要再做恶事,二是纳贡。对方哪里会理会,郑成功自然也会因为这个原因,决定发兵征讨吕宋岛,只是此刻爆出了郑经的丑闻,部将还都保着郑经,郑成功觉得无脸见先帝,一次饮酒后去世。
(关于郑成功的死因,史学家还没达成一致意见。当时他去世前,用力挠自己的脸,都撕破了,当时他还命人拿出朱元璋的祖训看,这个举止蛮是符合“无脸”的心理状态。也有史书记载,他当时有病,就是常言所说的“中暑”,神志会错乱,做出一些难以理解的事情。郑成功去世时才39岁,所以他的死一直还是迷。)
错失的机会
郑经掌权后,同样也想发兵吕宋岛,只是这时爆发“三藩之乱”,作为抗清的郑氏集团,自然会支持,不过结尾并不美好,损兵折将,而郑经没多久也去世。其实这时的郑氏集团内部已经乱了,主战和主降各半,郑经在世还能压制,他一去世,内部为了争权,冯锡范除去了世子郑克臧,郑经的另一个儿子郑克塽一心只想守成,哪还有心思惦念菲律宾。
若干年后其实还有一次机会,那就是在乾隆年间,人家菲律宾很是想加入中国的版图,不过乾隆不想要,只是将其当做清朝的藩属国。
郑氏父子的贡献,不仅仅是收复台湾,更是像世人完整诠释何为“忠义”。故而不但受到清廷的尊重,也得到民间百姓的爱戴。只是若不是其中多出一些“变故”,中国的疆域没准会多了7600个岛屿,29万平方公里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