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如今史学界以及民间的讨论,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从不乏某朝实亡于某帝的定论与论调,其中最出名的历史公论莫过于——明朝实亡于万历。
而民间有关各朝究竟实亡于哪位皇帝的讨论更是千奇百怪,有说明实亡于明英宗的,亦有说亡于嘉靖的,莫衷一是,在此暂且按下不表。
而之所以出现如此五花八门的论调,大概是因封建王朝中有些皇帝因为自身的种种残暴与昏庸亦或是局限性,确实为后来的皇帝与王朝留下了种种悬而未决或是根本无法解决的顽疾,而这些顽疾往往成为了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元文宗
然而,一个王朝的灭亡原因终究是极其复杂的,就算是此类顽疾,也有轻重缓急之分;不过,在这轻重缓急之间,终究有些顽疾是最为致命的。
本文所言,便是这样一位元朝皇帝。他曾只在位四年,乃是元朝最崇尚儒学的皇帝,却也是元朝1368年退回草原的最直接责任人,给元朝留下了最为致命的顽疾。
他的庙号名曰:
——元文宗。
剧照
早年生涯,两都之战元文宗图帖木儿,出生于1304年2月16日,元武宗次子,元明宗之异母弟,从元太祖算起是元朝第十二位皇帝,亦称札牙笃可汗。
其出生时正值元成宗之世,其父元武宗还未继位,正出征漠北追杀以海都之子察八儿为首的诸叛王。
在草原上长到三岁时,从元世祖时期开始的漠北祖先之地的叛乱终于被元武宗廓清,然而,宫中却随即传来了噩耗——元成宗驾崩!
元成宗
彼时,由于成宗绝嗣,成宗皇后深恐为成宗之兄所生的元武宗,元仁宗继位,自己会失势再被清算,于是便密谋将尚在宫中的元仁宗与其母迁往今河南沁阳,同时将堂满叔,醉心于宗教,不问国政的阿难答引入京城继位。
然而此计被右丞相识破,于是,在右丞相的建议下,元武宗与元仁宗以吊元成宗丧为名各自赶赴上都夺取皇位。
元仁宗先期抵达了上都,随即于三月初二抢先动手,将元成宗皇后与阿难答等党羽一网打尽。
阿难答
然而,迫于手握重兵的元武宗的军事压力,元仁宗不敢继位,而是选择在上都等待哥哥元武宗前来。
五月,诛杀了与阿难答遥相呼应的叛王后,元武宗从和林赶赴上都,继皇帝位,改元为“至大”,同时又将元仁宗册封为皇太弟,相约兄终弟及,叔侄相传,以为报酬。
然而,元武宗的慷慨与宽仁并没有唤醒弟弟与母亲的亲情。自从出镇漠北后,他就已经离他们太远太远了,直至去世,元仁宗和其母一直如同防着外人一般防着他。
元武宗
早在和林诛杀叛王时,元武宗便被其母诅咒——为了让看起来更好控制的元仁宗继位,这位狠毒至极的母亲居然在信中以占卜诅咒元武宗壮年便会去世;而在继位后,尚为皇太弟的元仁宗更是积极参政,团结党羽,大有架空哥哥之势。
不仅如此,这对母子居然还公然对外发布懿旨与令旨,多次干涉元武宗施政。
在这对母子的强势争权之下,到了至大三年,即公元1310年,一家人的矛盾已浮出水面;而当时朝中亦不乏劝元武宗废除元仁宗,改封元文宗之兄元明宗为皇太子的声音。
剧照
然而,也许是忌惮弟弟的权势,又也许是心中仍存与母亲和弟弟搞好关系,唤醒他们对自己的亲情的希望,元武宗终究没有狠下心来,只是流放了支持弟弟的宗王阔阔出,同时设立尚书省分走弟弟的权力,还筹备营建中都,准备离这对母子远一点。
彼时,元文宗与元明宗已相继成长到了10岁与6岁,都是已经能够记事的年龄。小孩的心思最是敏感,每每看到父亲与叔叔,祖母在朝堂上貌合神离,勾心斗角和父亲下了朝来独自一人落寞的背影,难受之余,两兄弟岂能不知父亲与祖母及叔叔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或许,父亲已经被祖母和叔叔抛弃了。
剧照
这个想法与被抛弃的恐惧很快便深深根植于幼年时的元文宗和元明宗心中,他们还不知道,未来,这种恐惧将会因为几件大事的发生和权力的近在咫尺在他们心中变得更加强烈。
那时,这对兄弟将做出截然不同的人生抉择,最终与父辈一样背道而驰,分道扬镳。
仅仅过去一年后,公元1311年,至大四年正月初八,元武宗便在大都的漫天飞雪中咽了气,孤独的离开了人世,死因成迷,后世有议论乃是元仁宗毒杀所致。
得到哥哥的死讯后,元仁宗马不停蹄即刻继位,改元皇庆,同时立刻推翻了其兄在时的一切改革,诛杀了其兄的旧臣,大有抹杀其兄之势。
元仁宗
并且,对于其兄留下的元文宗,元明宗二子,佛口蛇心的元仁宗也迅速露出了毒牙。他根本不打算履行与其兄的约定,而是于1315年11月将元明宗封为周王,明封实贬的将其踢到了云南就藩。
处理完元明宗后,对待元文宗,他更是刻薄至极,这次干脆连封王的虚名也不给了,直接将其流放海南琼州;做完这一切后,公元1316年,感到高枕无忧的他便悍然将己子元英宗立为了皇太子。
此时,被抛弃的恐惧在对叔叔元仁宗强烈的憎恨的促进下首次于兄弟二人心中显现。
而元明宗到底先长于漠北,处理起事情来仍旧带着祖先的干脆与直接。临走前,他取走了元世祖的御铠,并在行至延安时召集了一批父亲的旧臣,会同陕西行省丞相悍然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起义,兵锋一度抵达今山西永济。
剧照
可就在大军节节胜利,仁宗闻变,几乎就要御驾亲征之时,因利益分配不均,加上元明宗到底年轻,御下不严,大军很快出现了内讧;见状,元明宗只得连夜西逃,前往察合台汗国暂且栖身;之后元仁宗与察合台汗国开战,几番血腥屠杀其国百姓的根本原因,除了当时在位的察合台汗国可汗愚蠢之外,还因深怨其国接纳元明宗所致。
而相比于元明宗的干脆与直接,与元仁宗一样曾接受过汉儒教育,但不彻底的元文宗选择了忍耐,他知道父亲的旧臣目前仍有一部分在朝中任职——其中就包括后来臭名昭著的权臣燕铁木儿与伯颜——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于是,他便在琼州暂时蛰伏了下来,以待时机。
剧照
而这一蛰伏,便是整整八年。这八年里,落地的凤凰不如鸡,元文宗求爱于岭南民女亦不可得,种种落差使得那股一直憋藏在他心中的被抛弃的恐惧渐渐转化成了极度渴求权力的强烈欲望。
八年后,公元1323年,元仁宗已死,其子元英宗亦于南坡之变中遭父亲旧臣弑杀,元成宗之长兄甘麻剌(la)之子也孙铁木儿继位称帝后,由于仁宗一系已经绝嗣,人心多向蒙冤的元明宗与元文宗,迫于压力,同时也为了收买人心,也孙铁木儿便将元文宗召还回京,封为怀王,出镇建康和江陵等地。
此次回京,元文宗已是青年,出于对权力的极度渴求,回京后他便召见了燕铁木儿与伯颜等人,将尚在朝廷任职的父亲旧臣团结在了羽翼之下,就藩后,亦与他们保持了联系,同时还在建康,江陵等地收买人心,以图皇位。
剧照
而与此同时,尚在察合台汗国境内躲藏的元明宗却因察合台汗国的提防,始终未能发展出自己的亲信羽翼。
时机很快到来。公元1328年,泰定帝也孙铁木儿驾崩于上都,其子阿速吉八被权臣拥立称帝。
眼看阿速吉八不过一个八岁的小娃娃,同年八月,已经成为左卫亲军都指挥使的燕铁木儿便于大都发动政变,拥立元文宗继位于大都,旋即与阿速吉八开战。
于是,两都之战就此爆发!
在此战中,虽然拥立阿速吉八的上都军拥有较多诸王和大臣的支持,其四路大军曾先后进犯京畿,兵锋甚至一度抵达卢沟桥,兵力颇强,但由于缺乏统一号令指挥与配合,诸王诸将各自为战,最终到底还是被曾跟随元武宗出镇漠北,抗击海都诸叛王的燕铁木儿逐个击破。
同年八月二十六日,在伯颜护送下,元文宗终于抵达了他忠诚的大都,首次继位为帝。
剧照
明文之争,虚情假意早在两都之战爆发前,燕铁木儿便遣使前往了察合台汗国面见元明宗,请求元明宗回大都继位,然而此番请求不过是虚情假意的应付与两头下注,他真正属意的皇位继承人自然是元文宗,在任命诸宿卫军官时,他就命他们向南向元文宗拜谢,可见其意所在。
其后,九月初八,在元文宗升其为知枢密院事,尝到拥立元文宗的甜头后,他便迅速抛弃了这种两头下注的想法,当元明宗在察合台汗国军队的护送下还未到达时,他便率领诸王,大臣联名劝进元文宗继位。
经过长达13年的蛰伏,元文宗早已对皇位如饥似渴,自然不会推辞,改元天历继位后,为了坐稳江山,他也学会了虚情假意那一套,对天下诏告“谨俟大兄之至,以遂朕固让之心”以安民心。
同时,作为元武宗之子,他还沿袭了其父赏赐过于奢侈的弊政,不仅大封诸臣,还册封燕铁木儿为太平王,以太平路(令安徽当涂)为其食邑,赐金、银、钞及平江路 (今江苏苏州)官田500顷,又加授开府仪同三司 、上柱国、录军国重事、中书右丞相,仍前知枢密院事。
而在两都之战过后,他犹嫌赏赐燕铁木儿太轻,为了稳住这位在两都之战中出力最多的元勋,他还专门下诏:“今后朝廷政务及籍没田宅赐人者,非与燕铁木儿议,诸人不许奏陈”,又给燕铁木儿加号答剌罕,使子孙世袭其号,许兼三职署事,随后又置龙翊卫,分领钦察卫士,以他兼都指挥使。
不仅如此,在成立统领左右钦察卫、龙翊卫及哈剌鲁、东路蒙古二万户府和东路蒙古元帅府的大都督府后,元文宗亦命燕铁木儿兼统,还加授其为御史大夫。
至此,元朝的军政监察大权已尽为燕铁木儿所据,其人擅权乱政之路也就此而始。
而就在元文宗如此荒唐乱政之际,天历二年正月,元明宗率察合台汗国大军赶到了旧都和林,受到了漠北诸王和旧臣的竭诚拥戴;于是,不等与元文宗及其大臣见面,元明宗便在和林以北继位称帝。
元明宗
一时间,一个帝国居然有了二帝,漠北和大都之间的局势骤然再度紧张起来,时光流转,此时恰如元仁宗,元武宗初时,十余年的分隔两地,亦使得亲兄弟间早已形同陌路。
由于“谨俟大兄之至,以遂朕固让之心”的话已覆水难收,于是,三月,元文宗便不得已令燕铁木儿奉玉玺前往觐见明宗。
然而,当看着玉玺离自己越来越远时,对于权力的超强渴望已蒙蔽了元文宗的心智,被抛弃的恐惧一时间再度萦绕在了他的心头。
剧照
如果哥哥不在了就好了,或许叔叔当年做的事是对的……
四月,燕铁木儿在漠北的元太宗行宫见到了元明宗,并虚情假意的献上了玉玺。
对于弟弟的乱政,元明宗早有耳闻,他深知眼前这个父亲原来的侍卫来者不善,于是,接受了玉玺之后,为了安抚燕铁木儿,他便仍令他为中书省左丞相,封爵如故,并宣布“凡京师百官,朕弟所用者,并仍其旧”。
剧照
然而,他还是低估了元文宗对他的恨意。
之后,在返回大都途中,为了反正弟弟的错误,他开始有条不紊地行使皇帝权力,迅速将亲信安插进省、台、院,并两度发表施政训谕,强调制度规范,又认为“听政之暇,宜亲贤士大夫,讲论史籍,以知古今治乱得失”。
而这一切,都被燕铁木儿看在眼里。
于是,当返回大都的队伍来到元武宗当年建设的中都(今河北张北),这对形同陌路的兄弟终于重逢后;公元1329年8月30日夜,这位还没来得及前往大都一展抱负的合法继承人元明宗饮恨而终,死于弟弟与燕铁木儿手中,死在了父亲曾经看着他们兄弟嬉笑打闹,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宫殿里。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后记:悔之晚矣如果说元仁宗残害其兄,又流放其两个侄儿是给元朝去除了刹车片的话,那么元文宗对于燕铁木儿和伯颜的赏赐过于奢侈,同时效法其叔元仁宗残害其兄后,又流放尚未接受教育的其侄元惠宗,并宣称元惠宗不是其侄,乃是一杂种的行为则是在猛踩油门,让元朝向着灭亡的终点一路狂奔。
在残杀其兄后,虽然元文宗于大都创建奎章阁 ,又命儒臣进经史之书,考历代帝王之得失,仿唐、宋会要体例,编修《经世大典》,整理并保存了大量元代典籍,还提倡尊孔,加封孔子父母及后世名儒,并依儒家礼仪新祀南郊,在元朝各帝中颇有建树;但此类种种举措无一不是在粉饰太平,于国事甚无裨益。
剧照
而在此期间,由于他醉心于儒学不问政事,燕铁木儿与伯颜等权臣当道,擅权乱政之势已是愈演愈烈,无法遏制,虽然后来由于权臣倾轧与元惠宗的诛杀,这些权臣都被廓清,然而这些权臣造成的种种混乱已重疾难返。
元惠宗早年虽尽力弥补,一度开创至正新政,使得元朝回光返照,但其早年未接受系统教育,又深受元文宗及其臣属迫害,终究使得新政成果毁于一旦,元朝亦为明朝赶回草原。
所以,即便元文宗最后因为绝嗣伤心过度,对于曾害死长兄之事终是追悔莫及,乃至与元惠宗相认,拥立惠宗其弟为皇太子,一切还是于事无补,悔之晚矣,而后其太庙被元惠宗捣毁更是纯属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