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年前一场高考,引发南北考生之争,朱元璋出妙招影响至今

读书悟道君 2023-12-26 21:36:39

朱元璋统治下的洪武朝,史学界认为,有一个词不容回避,那就是“残暴”。

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洪武四大案”,即空印案、郭恒案、蓝玉案和胡惟庸案,这些案件的背后,都有成千上万颗人头落地,对明王朝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若要论四大案是否为冤假错案,这还真不好说,但若论案件的影响程度,这四大案也比不及“南北榜案”,这一案件的发生,对南北方的高考生一直影响至今。

更为离奇的是,这一案件从头至尾,就是一起冤案,那么朱元璋为何执意要制造这一场冤案呢?

01 北方考生的怒吼

洪武三十年(1397)三月初五,南京淮河北岸人头攒动。这一天是会试放榜的日子,来自各省的举子们早已按捺不住紧张的心情,早早聚集在贡院外,等待着决定命运的黄榜放出。

申时(下午三到五点),黄榜高悬于辕门外,今年会试共录取了51名举子,但怪异的是,这51人都是南方人,北方人则无一入榜。

北方举子认为其中必有蹊跷,结果不公平,于是他们纷纷抓起石子、泥团砸向黄榜,刚刚新鲜出炉的黄榜瞬间面目全非。

但这种行为根本不解恨,也解决不了他们的诉求。于是,他们干脆成群结队拥向礼部官衙,要求面见考官,要他们给个合理的说法。

一时间,南京城内到处都张贴着愤怒的揭帖,有的说主考官收了钱,有的指责主考官搞地域歧视。各种说法如雪花般洒落南京大小街道,很快就震动了朝堂。

十几名监察御史上书,要求朱元璋彻查此事,而穷苦出身的朱元璋,一生最痛恨贪污腐败、营私舞弊,一听有这种事儿,马上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处理。

事发五天,朱元璋就成立了12人的调查小组,人员配备也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有以学问著称的严叔载、董贯,也有敢谏言的周衡、黄章等人,还有只是怀疑有诈吃瓜为主的张信等人。

四月初核查结果出来了,主考官刘三吾等人清清白白,考生成绩也不存在作弊行为。

但此结论一出,又是一片哗然,落榜的北方学子们仍旧不依不饶,北方籍官员也出动帮腔,没办法,朱元璋再度选派官员重新复查,同时还把上一批的核查人员也列入了被查之列,这个举动不寻常。

果然,到了五月,朱元璋突然下诏,将本次主考官刘三吾、副主考官纪善、白信三人,都列为蓝玉余党,甚至刘三吾还扣上了反贼的帽子。

结论一出,主考官刘三吾被发配西北,吃瓜的张信也被污蔑成同党,被拉去凌迟处死,涉案官员大多都受到了惩罚。

六月,朱元璋亲自复核试卷,结果开出的榜单来了个大反转,51名中榜贡士都成了清一色的北方人,反倒是南方人无一入榜。

这就是洪武三十年发生的“南北榜案”。

那么朱元璋此举,他葫芦里到底卖得什么药呢?

02 朱元璋出手的目的

事实上,南方考生的录取比例远高于北方考生,在洪武三十年来不足为怪。从洪武三年科举开考后,这种现象就一直存在。

为什么会这样呢?

朱元璋定都南京,他早期打天下时是在南方壮大的,得到了江南大地主们的支持。比如浙东四才子:吴征、刘基、章溢和宋濂,是当时中国文化界最负盛名的人物。还有谋士朱升、李善长等人,同样也是来自安徽南部和江南地区。

就算朱元璋不偏心,也保不齐手下人偏心。

而且朱元璋在早期经营南方时,就特别注重搞教育,像早期占领区,如安徽、江苏等地区,早就确立了办学制度,普及教育,相比混乱的北方,南方的教育水平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更何况,在朱元璋之前,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就已经南移了。比如北宋灭亡后,南宋在南方建都,大批北方文化精英也南逃,这也促进了南方文化的发展。

长江以北的中原地区,在北宋灭亡后,由元朝少数民族统治,不论在经济还是文化上,都落后于南方。

这么看来,南方士子本身有着先天优势,成绩优秀也在情理之中,但不公平因素也的确存在。

明朝科举以八股取士,而实际制定者就是浙东四才子中的刘基和宋濂,试想考试规范、范围和要求都是南方人,他能偏向北方人吗?

所以,八股取士对南方学子更有利。

在南北榜案发生前,明王朝的六次廷试,状元都是清一色的南方人,录取比例也逐渐失衡,南榜递增,北榜下滑严重,南强北弱已成气候,王朝上下都心知肚明。

那么,洪武三十年清一色的南方人中榜,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实际就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但由于南北文化差异加大已累积成一个大问题,导致演变成一个政治问题。

到了这种时候,朱元璋就不得不表态了,况且还有蓝玉案的影响。

蓝玉案持续数年,株连数十万人,涉及各级官吏,而且蓝玉常年镇守北方,所以遭株连的官员也多为北方人。

蓝玉案的阴影使很多北方读书人畏惧做官,逃避科举考试,北方士子应试者减半。

这种现象只会加据南北差异,不利于王朝的平衡发展,因此,朱元璋本着恩威并施的原则,为了迎合北方士子的心理,让榜单来了个大反转,以平息事态。

但可悲的是,主考官等人就成了这起事件的背锅侠。

此后,明朝的科举制发生了一次大变革,不再全国统一划线,而是按地理位置真的分成了南北榜,分别录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试。

这项制度后来被清朝延用,直到今天的高考分数线也是分区划分,与南北分榜有异曲同工之意。

但是,南北分榜并不代表就没有问题了。从客观上看,朱元璋的处理方式有助于南北文化资源、政治资源的平衡,此后随着不断修正,到明朝中期又变成了南、北、中榜。到万历年间,又开了“商籍”,商人子弟也可以参加考试了。

有人说,明朝亡于东林党人,东林党对明朝政治影响深远。南北分榜之后也出了一个“党”,就是乡党。

此前讲师生关系,南北分榜后出现了以地域亲疏,或同期榜生结党的帮派,乡党关系也愈演愈烈,甚至凌驾于师生关系。

比如到万历末至天启初,朝中就分为齐党、楚党、浙党,相互攻击,而分榜制度就是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之一。

也真是福祸相依~

0 阅读:22
评论列表
  • 2023-12-27 00:59

    这就是江西高考分数线高的历史原因

读书悟道君

简介:分享高质量历史阅读,市井江湖小说 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