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孝和为参与地下活动接受包办婚姻,就义前大笑

史海撷英 2024-09-29 20:18:32

父母之命,究竟应当凌驾于个人的幸福追求与理想信仰之上吗?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一场政治迫害夺去了24岁革命烈士王孝和的生命。

而在他英勇就义的背后,父母之命几乎成为年轻生命的绊脚石。王孝和被迫接受的包办婚姻,让他几度想要放弃,若不是出于对党组织的忠诚,他恐怕早就退出了这场注定艰难的抗争......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9月30日,共产党地下组织成员王孝和在上海被国民党抓获并受审。国民党见过很多诚实的共产党人被捕后保持沉默或发誓。但我还是第一次看到王孝和这样能在法庭上笑的人。

作为王孝和的妻子,忻玉英此前并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丈夫被捕后,她遭受了很多不公平的待遇,她和孩子们每天都生活在恐惧之中。

更让她心痛的是,丈夫娶她并不是因为爱她,而是想以她的身份为掩护,进行地下活动。但当别人问她感觉如何时,她说:“我一点也不恨他。”

王孝和

民国十三年(1924年),王孝和出生在上海一个穷苦家庭里,但他的母亲决定带着年幼的他回到老家宁波。民国三十年(1941年),17岁的王孝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彼时的他,不过是上海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的儿子。家境并不富裕,父亲是一名制鞋工人,母亲在一家小作坊缝制布鞋为生。小王孝和虽然聪明好学,却没有足够的条件接受正规教育,只能跟着父亲学做鞋匠。

每日重复枯燥的手工活计,王孝和并不喜欢,但为了帮补家用,他还是勤勤恳恳工作,努力掌握各种缝纫和切皮的技巧。

父亲经常夸奖他,说他双手灵巧,做出的鞋子漂亮又结实,将来必定是一个出色的工匠。然而王孝和的心中,却宁可选择拿起武器保家卫国。“我也想当一名战士,为这个苦难的民族尽一份力。“他时常望着窗外意气风发的军人长叹。可惜积贫积弱的家世注定他难以报效国家,王孝和只能一边默默做皮鞋,一边幻想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成为保家卫国的勇士。

劳苦大众中的一员,王孝和本不该卷入政治的旋涡与漩涡。然而民不民主,个人的命运似乎无法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或许,这就是他在17岁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原因吧。

与王孝和的政治理想比肩而立的,似乎还有一样东西——那就是父母之命。当王孝和还只有7岁的时候,父母就已经替他张罗好了未来的婚事。对象是村子里另一个叫忻玉英的小姑娘,两家是典型的门当户对。

王孝和

王家人非常看重这门亲事。因为忻家经营一家小小的布料店,生意不错,在当地也有些声望。如果将来王孝和娶了忻玉英,就等于直接多了一个经济来源,王家的日子只会更加宽裕。

“我当时真的很抵触这门亲事。”多年后,王孝和在与战友的谈话中提起,“我向来主张自由恋爱,不愿意父母包办。我甚至找人打听过忻玉英的情况,听说她有赌瘾,我就立刻反感了。”当然,这些流言后来都证明毫无根据,忻玉英不过是村子里一个老老实实的农家女儿。

“我劝父亲退婚多次,但他一个劲强调忻家的好处,”王孝和面露难色,对战友说,“我真担心我们俩不合得来,她无法理解我的理想,那这桩婚事就毫无意义了。”

强扭的瓜不甜,王孝和读过书明事理,并不认同父母作主的婚姻。深思熟虑后,他修书一封让表妹转交给乡下的忻玉英,要求退婚。这封差点毁掉一桩姻缘的退婚信,却并没有送到忻玉英手上。原来是他的表妹怕忻玉英因为被退婚,招来街坊四邻的闲言闲语,便作主留下了那封信。

面对父亲的坚持,王孝和也只能妥协。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他迎娶了忻玉英。婚后生活并不富裕,但忻玉英从未有过怨言。她对丈夫全心全意,只要能与爱人团聚,哪怕是噙着泪吃着苦,也在所不惜。

婚后不久,王孝和就投入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工作中去。他白天在杨浦发电厂当电工,晚上则与地下党成员频繁联络,传递信息。

王孝和曾在上海供电公司的大罢工中起过作用。王孝和是此次大罢工的主要负责人,他主要从事宣传与组织工作。王孝和从来都是自告奋勇,不管什么时候,什么时候,他都会去,不管是什么时候,不管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王孝和都会去。他老是说:“我被员工们选中了。凡是有益于劳动者的事情,都是我的职责。”

婚后,有一件事令忻玉英感到十分疑惑,那便是一直有些人在夜里到家里来“搓麻将”。这些深夜到来的人们,每每都会把麻将牌摆在家中仅有的一张简陋桌子上,至于是不是在搓麻将,忻玉英却并不清楚。工人的秘密集会地点就在王孝和家里,王孝和以打牌为幌子,私下里却在商量着如何进行一次罢工的作战计划。因为王孝和总会吩咐她去门口“放哨”,一见到陌生人过来就要马上来敲门。忻玉英不懂,也没去深究。忻玉英站在外面,看着外面的动静,一旦有人进来,她就会用力地敲三声。“防止有人来抓赌”,王孝和是这样解释的,忻玉英将信将疑。她也不出声反对,只是照着王孝和的吩咐出去为他们“放哨”。

偶尔回屋,忻玉英发现他们并没有在搓麻将,丈夫还是没有解释什么,忻玉英也就没有再刨根问底。通常在“打完麻将”的第二天,忻玉英就会被王孝和嘱咐,送一样东西出去。送去哪儿?怎么送?送给什么人?忻玉英一无所知,丈夫王孝和也不会向她透露。

在王孝和被捕前,两人度过了一段短暂却又幸福的时光。虽说依旧拮据,但两人的感情很好。忻玉英总是笑着说:“只要有口饭吃就可以了”。他们心意相通,再苦的日子也能过得有滋有味。

王孝和

闲暇时刻,王孝和也会向忻玉英解释一些党的思想观念,一来二去忻玉英好像隐约明白了自己的丈夫究竟在做些什么。

婚后一年,忻玉英有了要孩子的想法,王孝和最终拗不过她,两人迎来了他们爱情的结晶——一个可爱的女儿。其实王孝和是怕他将来出了意外,孤身一人带着孩子的忻玉英会很难生活。不久之后,他的担心还是成了事实。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上海爆发“申九惨案”,上海申新九号棉纺织厂职工大开杀戒,被国民党反动分子无情地镇压下去。三个工人朱云仙、王慕媚、蒋贞新被杀,四十余人受了伤。血腥大屠杀之后,上海劳工们开始了他们的团结。王孝和号召员工缠黑纱,并捐款,抗议反政府势力的残暴行为。

当时,在工厂里的国民党反动特工想加以阻止,王孝和却义正地表示:“我们是一家人,互相支持是我们应尽的义务。”由于王孝和的积极主动,他被列入了国民党的“黑幕”。

没过多久,国民党反动派就罗列好了各项罪名逮捕参与的工会负责人。

4月19日,一名国民党特务直接找上门。对方毫不避讳地告诉王孝和,他已经在劫难逃,国民党已经把枪口对准他了。王孝和却断然拒绝国民党劝他束手就擒的“好意”。直到这时,忻玉英才醒悟,原来丈夫之前的一切秘密工作都是为了党组织。她和其他几位好友劝王孝和能到乡下暂避,但王孝和没有接到组织的命令,决定坚持留守“阵地”。为了大义,也为了组织,王孝和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

那天晚上,王孝和把家里整理一番,所有资料都被找了出来,就地烧毁。

王孝和做完这一切,心中最多的还是对老婆、对女儿的歉意。他内疚地向忻玉英表示:“对不起,我让你吃了不少苦头。”夫妻二人相拥而泣。

王孝和对忻玉英说了许多,嘱咐她要是自己被抓进监狱无法出来,忻玉英就别拖累自己,到别处找个好人家过日子,只求能抚养好自己的女儿。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4月21日,王孝和被逮捕。离开时,王孝和也用英文向他10个多月大的小女孩说着“拜拜”。

王孝和对自己的女儿说的“byebye”,就是他临终前的遗言。只是,他没有想到,忻玉英也没有想到,忻玉英竟然怀上了她的二胎。

王孝和在被俘以后,遭到了敌军各种严刑拷打。“磨排骨”就是他要吃的菜之一。“磨排骨”是什么意思?他会用一块很硬的木头,在囚犯的胸口上轻轻一按,然后把他的胸口磨得鲜血淋漓。王孝和在严刑拷打下,一句话也不说,对党内的机密绝口不提。

到了后来,敌军无可奈何之下,只好下令将王孝和处以极刑。王孝和并没有因为死亡而恐惧,他说:“我不怕死亡,我要跟我的对手战斗。我的利器就是把那些残忍的、憎恨的、对民众的暴行公之于众。”

王孝和临终前,还曾向监狱里的朋友、他的父亲、他的妻子、他的父亲、他的父亲、他的母亲等人发出了三份遗嘱。

在临终遗书中,他还勉励囚犯们,要他们“为公正而战”!在留给自己的遗嘱中,他写道:“爹娘把我拉扯大,不容易。我已经无法照顾你的父母了,还望你能理解。不过,我儿子为了大义,牺牲了自己,也算是死得其所了……”末了,他对他的太太说:“别难过!你要好好照顾自己!好好教育他们!让他们知道,是谁杀了他们的爸爸!记住这句话,不要忘记”。

王孝和

6月28日,当王孝和在法庭上受审时,未曾有丝毫慌张。最终上海高等特种刑事法庭判处王孝和死刑,听到结果的那一刻,台上的王孝和坦然大笑。

他的眼神掠过一众“法官”,寻找台下的妻女,终于见到了那个朝思暮想的脸庞。

在生命即将走向终点的时候,他留给妻女、留给世人的是脸上那抹无畏的笑容,是那份淡定从容、舍身取义的气概。那张面带微笑、从容不迫的照片,恰好被台下的记者拍了下来,并刊登在各大媒体上。

此事也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讨论,王孝和的遭遇令人义愤填膺,他的大无畏气魄令人肃然起敬。

9月30日上午,年仅24岁的王孝和,被敌人押赴刑场。一路上,他毫无畏惧,昂首挺胸,不断高呼:“特刑庭乱杀人”。王孝和死后21天,其妻忻玉英带着极大的哀伤与哀伤,顺利产下幼女。根据王孝和留下的遗嘱,她将幼女命名为“佩民”。

0 阅读:8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