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代农民工现在确实遇到了养老难的问题。
因为农民工出现在20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当时没有灵活就业养老金这一说,这就造成早一批的农民工,在老家也不种地了,而在城市里边工作也是没有保障的。干一天活,挣一天的钱,干一个月的活,挣一个月的钱。不知道什么叫做旱涝保收,也不知道什么叫做养老保险。
可这一批农民工,大多数人都已经过了该退休的年龄,但是却没有养老金可以领。可现如今以儿养老的养老方式,其实已经不太好用了。这就造成了,老农民工到了65甚至70岁了,还要出来干活挣钱,不然就没钱花。
这里边其实有一个很扎心的问题,那就是农民工群体的养老问题到底应该怎么办?
这个话题,咱们得从改革开放开始说。由于改革开放之前,咱们国家的农村和城市相对是分开的。也就是农民在家种地,城市的人在单位里上班,农村主张以儿养老,家家户户都会生很多孩子,但一定要有男孩。而城市的养老保险制度当时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大家都不知道养老金到底有多“香”。
改革开放之后,甚至到了90年代,很多人都不相信养老金可以养老。所以除了当时在城市的单位,强制要职工缴纳养老保险之外,大家是不追信养老保险的。可是谁也想不到,改革开放40多年之后,以儿养老的模式,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经济压力。而养老保险金却变的让很多人羡慕。
但是农民工这个群体的养老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如果把责任都推到个人身上,想必是有点不合适的。因为大部分的农民工,没有接触过交社保这种事,也都没领过养老金。
现如今农民工属于灵活就业者,但是一个月最少也得交个七八百块钱的养老保险钱,而且最少还得交15年,然后到达退休年龄之后才能领上养老金。这么长的投资周期,对于农民工来说,普遍是不敢轻易尝试的。
因为很多农民工家庭,夫妻两个人都属于灵活就业,所以这份钱如果交了就得交双份。一年就得交进去小2万,15年交下去,两个人基本上就得交30万左右,甚至还会更多。万一自己以后领不回本,那确实就亏大了。
如今,大部分的老农民工,要么靠儿女养活自己,要么就得出去打零工挣钱。但是到了70岁以上,用人单位普遍都已经不敢用了,而且打零工也很难再赚到钱。所以农民工这个身份本身就是有点尴尬了。
那么农民工的养老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其实根据年龄的划分,我大概总结成了三种解决方案。
1:现在还相对年轻的群体,从事着城市建设或者流水线作坊之类的工作,如果离退休的年龄还有15年以上,尽量还是自己先缴纳灵活就业养老保险。然后同时等待国家逐渐完善农民工社保缴费福利。
打个比方,让包工头负责自己手里农民工的一部分社保缴费。或者根据工程总施工单位承担社保的单位部分缴费,然后让农民工只承担个人缴费部分。其实就跟咱们普通上班族在单位上班一样。
包括小作坊的老板,也应该有义务承担一部分自己招的短期工的社保。只有这样才算是对农民工真正的尊重。
老一批的农民工,其实背井离乡的,在城市里干了十几二十年的活。老板和包工头是只字不提交社保这一说,结果等到农民工年纪大了,身体干不动的时候,就回老家了,把养老的压力,又转移到了家庭里边。而曾经雇佣他们的那些老板和包工头,却不需要负任何责任。
所以有了之前的经验做对比,那么现在自然要重视农民工的社保缴费问题。谁雇佣,谁承担,应该还是讲理的。
2:就是即将退休的农民工,也就是说年龄基本上也到了五六十岁。这个群体其实更多的应该关注居民养老保险,在农村可能叫做新农保,其实目前咱们国家的新农保政策还是有相当大的照顾,因为新农保可以在退休的时候,一次性补交15年。新农保保留着一次性补交的这个细则。其实是值得很多人考虑的。
但是这就牵扯出来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咱们趁着能干活,年轻的时候手里得存点钱。不管是少抽点烟,少喝点酒,交个新农保的钱,其实还可以省出来的。
3:就是65甚至70岁以上老一辈的农民工。到了这个岁数,就与养老保险金没有什么关系了。已经到了这个年龄,任何社保的补交,既没有政策,也没有意义了。所以也只能依靠孩子,或者自己了。
想必,咱们国家可以鼓励企业,在能力范围之内,可以雇佣老年人干一些基础的工作。或者在看病,医疗报销方面多给点照顾。
最后总结一下,那就是年轻群体,一定要趁早重视社保的重要性。即使快退休了,还有新农保和居民养老保险可以补缴。
老无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