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思宗朱由检的最后时刻,陪伴他的只有太监王承恩,再加上有不少的故明大臣先投效于李自成,后再次投降于清廷,因而世人多认为太监比儒臣更有礼仪廉耻之心。但实际上崇祯殉国之时,勋臣之中确有如国舅周奎、内阁首辅魏藻德那样卖主求荣之人,但更有不少如驸马巩永固、左都御史李邦华那样忠心耿耿的勋贵大臣。
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公元1644年4月25日),兵部尚书张缙彦打开正阳门迎接大顺军刘宗敏部进入北京城,李自成就此攻克明朝京畿重地,此时的崇祯皇帝则在太监王承恩的陪同下登上了煤山(景山),吊死在山腰寿皇亭附近的歪斜的老槐树上,时年33岁。至此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起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止,历十六帝,享国祚276年的大明王朝就此灭亡。在崇祯自杀的前后,忠于他的勋贵大臣们,也相继自杀以全臣节。
范景文:工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破宣府,烽火逼京师,众臣请帝南幸,范景文劝帝“固结人心,坚守待援”,不久崇祯自缢。范景文留下遗书曰:“身为大臣,不能灭贼雪耻,死有余恨。”后赴双塔寺旁的古井自杀。
倪元璐:户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
城陷之日,倪元璐整衣冠拜阙,大书几上曰:“以死谢国,乃分内之事。死后勿葬,必暴我尸于外,聊表内心之哀痛。”遂南向坐,取帛自缢而死。
李邦华:左都御史
李邦华曾在山西失守后秘密上书请求崇祯帝固守京师,同时仿照永乐年间的旧例,让太子到南都监国,后又请求把定王、永王分封到太平、宁国二府,让他们拱护两京,可惜皆未能被崇祯采纳。李自成兵围京师之后,李邦华带领一群御史本欲登城巡视城防,被宦官所阻拦。十八日,外城失守,李邦华跑到文天祥的祠堂里过夜。第二天,内城也失守了,消息传来,李邦华自缢于文天祥祠堂。南明追赠邦华为太保、吏部尚书,谥忠文。后来清朝则给他加谥号为“忠肃”。
施邦曜:左副都御史
北京城破之时,分派镇守东长安门的施邦曜见事已至此,认为“惭无半策匡时难,惟有孤忠报国恩”,即解带上吊自杀,仆人见状急忙解救。施邦曜苏醒后,即恨声地说:“尔等误我!”即命仆人买来砒霜,和酒吞服而死,时年60岁。弘光时追赠为左都御使,谥“忠介”,清代追谥“忠愍”。
凌义渠:大理寺卿
崇祯皇帝驾崩的消息传来,时任大理寺卿的凌义渠扶墙哀号,以头触柱,血流满面。门生劝其保重身体,他厉声阴止,独坐焚烧平生爱好之书。待天明,穿紫衣拜阙,作遗书辞别父母,然后悬梁自尽。时年52岁。南明赠刑部尚书,谥忠清。清廷又赐谥忠介。
王家彦:兵部右侍郎,协理京营戎政
李自成兵围北京城,王家彦分守安定门,北京城破,王家彦跳城求死,结果未能如愿,于是上吊自缢而死。起义军用火焚毁他的尸体,残伤了一条胳膊,他的仆人收拢其残肢,将其安葬。死后南明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端。清朝赐谥忠毅。
孟兆祥:刑部右侍郎
李自成军至,孟兆祥守卫正阳门,城陷,不屈死于城门之下。后其妻子、儿子举家殉国。弘光登基后,追赠刑部尚书,谥忠贞。
马世奇:左谕德
马世奇与龚廷祥、华允诚并称“锡山三忠”。北京城破之日,马世奇与其两个妻妾同日自缢而死。南明追赠礼部右侍郎,谥文忠。
刘理顺:状元,翰林院修撰
刘理顺负责修撰《起居注》,管理六曹奏章,纂修《明会要》。崇祯自缢消息传来,刘理顺和其妻妾及儿子等满门共十八人,自缢而死。
另有太常寺少卿吴麟征,左庶子周凤翔,检讨汪伟,户部给事中吴甘来,御史王章,御史陈良谟,御史陈纯德、赵馔,太仆寺丞申佳允,吏部员外许直,兵部郎中成德,兵部员外金铉,光禄寺署丞于腾蛟,左都督文耀及妹、子孙男女共十六人,锦衣卫都指挥王国兴,锦衣卫指挥同知李若珪,锦衣卫千户高文采并一家十七人,顺天府知事陈贞达,副兵马司姚成,中书舍人宋天显、滕之所、阮文贵,经历张应选,阳和卫经历毛维、张儒士、张世禧并二子。等诸人皆身死殉国。
同时勋贵功臣之后,也并非皆是懦弱贪生之人,驸马巩永固,惠安伯张庆臻,宣城伯卫时春等并阖家,皆自缢而死。
当初,崇祯帝曾敲景阳钟,以聚集群臣共商御敌之策,却未有一人前来,只因忠于他的臣子皆自缢而死。余下存活的诸臣,大部分正在忙着迎接李自成,以求在新朝谋个好位置,却未曾料想,迎接他们的将是李自成的拷饷夹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