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井无赖到权倾朝野,肃顺如何一步一步成为,一国之君的宠臣

赵赵没期待 2024-03-02 00:23:01
前言

在繁华的市井中,肆意张扬的无赖竟踏上了一条通往朝野权谋的惊险征程。肃顺,一个身份卑微的平民,却逐渐崭露头角,最终成为一国之君的宠臣。这一段华丽的蜕变,究竟是如何发生的?他的权倾朝野之路上又经历了怎样的波折和挑战?

一位“无赖”的诞生

1816年,一个男婴降临人世,他就是肃顺。作为郑亲王端华的庶弟,肃顺生活清贫,没有世袭罔替的封地,只得了个辅国将军的闲职。这一无足轻重的爵位,就像水滴投入大海,毫无波澜。

肃顺个性豪放不拘小节,经常穿着破旧皮袄,牵着一条黑狗四处游荡。他敢吃敢喝,长袖善舞,甚至公然自称“无赖”。这样的行径引来旁人侧目,但肃顺丝毫不在意。在他眼中,这些人不过是椒盐放在碟子里的“糊涂蛋”。

这样的经历让肃顺对京城的大街小巷了如指掌,也让他结交了许多不同阶层的朋友。这为他日后在朝堂上施展抱负,奠定了基础。

一个王爷的力荐

1854年,登基一年的咸丰帝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局面。此时,两位王爷端华和载垣兴冲冲闯进宫禀报,要向咸丰帝力荐一个人选担任要职。这个人就是肃顺。

“陛下面对危难,臣愿引荐一位英明神武的良才相助。”端华一番恳切夸赞后,咸丰帝也对这个少年时常闯荡街头的“无赖”产生了兴趣。当即传旨召见。

然而,关于肃顺的评价南辕北辙。朝野人士或称赞他是治世良臣,或斥责他是祸国妖星。这让咸丰帝很是犹豫,难以抉择。

经过深思熟虑,咸丰帝决定亲自与肃顺见面,以见其真面目。果不其然,几次交谈下来,咸丰帝对肃顺刮目相看。他的谋略、气势、胆识都令君主赞叹。一个“无赖”少年,就此飞黄腾达,一举成为朝廷重要官员。

肃顺的飞黄腾达

自1856年入仕后,肃顺便一路高歌猛进,先后担任兵部尚书、户部尚书等要职,逐步成为朝廷举足轻重的实力派。与此同时,太平天国的战火也愈演愈烈,让整个朝野风雨飘摇。此时此刻,朝廷最需要的正是能解救危局的人才。

于是,肃顺顺势而为,提出开放烟税、减免八旗救济两大举措。这两项建议颇具争议,引来朝野群起攻讦。为维护国体形象,咸丰帝没有通过前一项,但同意实行后一项以解燃眉之急。这使肃顺在满贵圈子里横下一片眼红,被骂为卖国奸。

为打破二百年重满抑汉的局面,肃顺还极力推荐汉族官僚如左宗棠、李鸿章等人。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这些人才陆续得到重用,对日后力挽狂澜起到关键作用。可见,肃顺的卓识与抱负均不凡。

在肃顺等人的努力下,太平天国最终宣告失败。大清国势也因此重振,稍有起色。与此同时,肃顺的势力也攀升到顶峰,几乎完全掌控住军机大权,成为令咸丰帝忌惮信任的超级红人。

一代风云的消逝

然而好景不长,暴戾的性格和横行霸道的作风让肃顺树敌过多。这些怨气、猜忌埋下了他失败的诅咒。在咸丰帝驾崩后,肃顺的政敌终于找到反扑机会,联合计算,将他一步步拉下神坛。

在密谋算计下,肃顺最终失势被迫退出政坛。他默默接受了这一打击,将荣华富贵都抛诸脑后,回归到简单的乡村生活中。当年那个在泥泞中挣扎的“无赖”少年,终究难逃平庸的命运。

肃顺的一生波澜壮阔,起起伏伏。他那坎坷跌宕的仕途生涯,屡败屡战的宏伟抱负,都饱含着时代的烙印。

也许正是肃顺这样新锐之才的奋不顾身,才让这几乎濒临覆灭的大清,重燃了希望与生机。人生有如逆旅,虽难免跌倒,但只要心有不败之志,终可抵达成功彼岸。

肃顺加入朝堂,改革刀锋直指满清体制弊端

肃顺虽然出身市井,却对权谋极为敏锐,融汇谋略与果决于一身。他看清时弊,敢于直言辄论,这让许多满族官僚深恶痛绝。尤其是他加入朝堂后,大刀阔斧地对现有的满清体制进行改革,深得汉族官僚的支持,让满族特权阶层如丧考妣。

他提出的第一个硬招,就是开放海关烟税。眼看鸦片毒瘾在国内蔓延,他坚称不如放开管制,让政府可以从中获利扩充军费。这一建议遭到保守派的猛烈抨击,被视为助纣为虐。而咸丰帝出于形象考虑,也没有立即采纳。

作为替代,肃顺又提出大幅减免满族八旗的各类补贴救济。这无异于直接砸向满族特权的金钟,引来一片怒吼。尽管咸丰帝勉强通过了这个提案,但也让肃顺在满贵圈子里一夜之间臭名远扬。

除了经济手段,肃顺还主张打破二百年的重满抑汉局面。在他大力推荐下,许多汉族官僚如左宗棠、李鸿章等开始进入朝堂,逐步取代满族在各重要部门的主导地位。这无疑是对满洲贵胄的当头一棒,直接打在了他们的命门上。

在这样的强力推动下,咸丰朝的满汉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汉族精英被提拔重用,开始主导朝政。而满清旧势力则日益淡出历史舞台。肃顺的这些举措,让满洲贵族视他为头号眼中钉。但同样也让他在汉官圈里声名鹊起,被视为太平天国之后力挽狂澜的大英雄。

肃顺的过人才干与抱负,在这一系列的改革举措中得到充分彰显。他看清时弊,敢于担当,这正是朝廷亟需而又缺乏的品质。也许正是众望所归的新锐之才加入,这下清王朝才重燃起希望与信心,在覆灭的边缘死里逃生。然而肃顺行事连番激烈,旧势力又岂会让他得意。在一场政争的较量中,隐藏着无数暗流激荡。

肃顺在朝堂上逐鹿,暗流涌动

肃顺加入后,朝堂势力出现明显变化。他与满族官僚形成鲜明对比,而与许多汉官渐入歧路。这使得朝野间暗潮汹涌,隐藏着无数算计与合谋。

许多受益于旧体制的满贵,对肃顺这位新锐之辈既羡慕又妒忌。他们暗中结党营私,借口肃顺生而市井,不懂体统礼数,以攻击其身份和气派;又诬蔑他唯利是图,处心积虑只求爬到高位。这样的流言在朝堂间迅速传播,让肃顺的威望大打折扣。

与此同时,一些更为阴险狡诈的满官,还暗中拉拢汉族官僚,煽动他们的嫉恨情绪。他们散布谣言,说肃顺重用汉官,只是利用而已;实际上他才是最大的满清利益捍卫者。这样的暗示成功起了作用,让许多汉官也对肃顺生出猜忌,这大大削弱了他在朝的影响力。

在这样你争我斗的局面下,肃顺也逐渐显露出性格上的缺陷,愈发暴戾专横。他强推许多不得人心的新政,激化了朝野对立。咸丰帝也对这个曾经倚重的心腹,渐生疏远之意。

就这样,肃顺遇人不淑,自己内心的盲点也被层层利用,他在朝堂上星落云散的速度,不亚于当初冉冉升起。后世试图衡量这个人物的功过得失,恐怕也需要踏入这无际无涯的官场潜流,方能找到真相。

结语

肃顺的一生波澜壮阔,起起伏伏。他那坎坷跌宕的仕途生涯,屡败屡战的宏伟抱负,都饱含着时代的烙印。也许正是肃顺这样新锐之才的奋不顾身,才让这几乎濒临覆灭的大清,重燃了希望与生机。

人生有如逆旅,虽难免跌倒,但只要心有不败之志,终可抵达成功彼岸。肃顺也是如此,他不畏强权,敢于刀锋直指朝中弊病;他用智慧和勇气一度改变了朝堂格局,即便最后阴差阳错,也并不代表他的作为毫无意义。

肃顺的人生轨迹犹如一蓬烈火,燎原奋进后迅速熄灭。但那些曾经被点燃的心灵,已经开始蠢蠢欲动,渴求进一步的变革与创新。这也许,就是肃顺留给这个时代最大的遗产了。

0 阅读:0

赵赵没期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