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强联合的大国模式
近年来,中俄关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紧密态势,而普京对中国的赞誉也并非空穴来风。
29年,两国贸易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当华为在29年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遭受美方技术封锁之时,俄罗斯就迅速伸出援手,与我国签署了5G合作协议,在关键时刻给予了坚定的支持。
在军事领域,俄罗斯多次为中国提供先进的军事装备,如S-400防空导弹系统,不仅加强了中方的国防实力,也进一步巩固了两国之间的互信与合作。
这种“结伴不结盟”的关系模式,使得中俄在面对共同的外部挑战,尤其是美国的压制时,可以互相依托,更好地捍卫各自的核心利益。
此种强强联合的大国模式,不仅让两国在各自领域都得到了更加坚实的支持,同时也给全球秩序带来了新的均衡,为普京向美国释放出的信号提供了有力的背书:尝试遏制中国的行动,已是时日无多。
近年中俄双边贸易额
不止于速度,更有质量
中国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奇迹并非仅仅是数字的跃升,而是质的飞跃与全球竞争力的增强。
中国早在20年就已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更值得关注的是,这背后隐藏的是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增长与深度创新。
例如,华为的5G水平在世界范围内都遥遥领先,并且在20年的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中已经位列第一,成功超越其他知名国际品牌。
字节的TikTok,更是在短短几年内便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超过20亿次的下载,尤其在美国、欧洲等地,年轻用户的接受度极高。
在基础设施领域,中国的高铁技术是最为典型的代表。
至21年,中国已经建成超过36,000公里的高铁线路,远超过其他任何国家,其技术和建设速度也受到国际广泛赞誉。
事实上,许多国家,如印尼、泰国等,都选择与中国合作建设高铁项目,这正是对中国高铁技术和经验的信赖与肯定。
至于在军事领域,中国已经有三艘在服役的航空母舰,而且其中一艘还是亚洲唯一的超级航空母舰。
空军中的五代机歼-20以及已经在海军中服役的5大驱,都是处在国际的领先水平。
面对这样的中国,任何试图遏制这一兴起巨人的努力都可将是徒劳的,因为中国已经具备了在全球舞台上用实力和地位说话的能力。
国内基站建设情况
美国的误判
美国长期试图遏制中国的崛起,从技术封锁如禁止向华为供应先进芯片,到岛链战略的布局,再到针对中国的经济制裁,例如对华钢铁和铝产品的高额关税。
但是只要稍稍观察中国的发展历程,就能发现这些措施其实都并未有效地阻止中国的发展势头。其原因就在于,美国对中国的创新能力和韧性的估计存在误差。
当美国封锁华为的芯片供应时,可能没有意识到中国已经在自主研发芯片上投入了大量资源和精力。
23年8月,华为推出了被制裁多年来首款支持5G的华为新手机,并且其工艺是基于7纳米工艺的华为专有麒麟9000s微芯片,这是我国继续走在高端芯片技术前沿的证明。
此外,中国的5G技术也引领全球,截至23,中国已建成超过284.4万个5G基站,占全球总数的超六成。
美国可能曾认为,像对待其他国家那样,对中国施压就能够产生预期效果,但他们可能低估了中国庞大的14亿人口带来的国内市场潜力,以及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和资源丰富的优势。
即使在贸易战期间,中国的内需推动了其经济增长,29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6.1%,超过了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这种自给自足的发展模式和强大的国力让中国有足够的底气应对各种外部压力。
21年GDP排名前15国家
美国曾经在世界上享有无可争议的领导地位,但随着中国和其他新兴大国的崛起,这一地位正在受到挑战,但这是很正常的事。
29年,中国的GDP(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已经超过美国,而印度也已成为世界上第五大经济体。
但美国面临的问题,远不止于纯粹的经济数字。在全球影响力和号召力上,美国也遭受了打击。过去几年,它在多个国际事务上的决策遭到了盟友和国际伙伴的质疑。
27年,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这一决策遭到了法国、德国等多个盟友的反对,并被认为是放弃了全球环境领导者的角色。
同样,在28年,美国单方面决定退出与伊朗达成的核协议,遭到了英、法、德等盟友的强烈反对,认为这种行为损害了国际信任和合作的基础。
这些事件说明,单纯依赖军事力量或经济实力,并不能保证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长久领导地位。
实际的全球影响力,更多地是基于互信、合作和国际认同,这些是军事和财富买不到的。
回顾这一切,普京的话显得尤为中肯——对于中国,美国的遏制策略已经失去了先机优势,甚至可能还会对美国自身的“实力地位”带来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