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机构抱团股”的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自2022年1月5日在A股“会师”以来,股价一路走高。中国移动A股涨幅超90%,电信、联通相对较弱,但三大运营商港股涨幅均超75%。在这条一路走高的股价曲线上,机构从冷眼旁观到蜂拥而至,用真金白银“团宠”运营商。只是其中“风景”各有不同,有人反复“横跳”,也有人在AH股之间来回“再平衡”,还有10年前就开始布局的老将。8月8日,三大运营商之一的中国移动,率先披露了2024年半年度报告和2024年中期利润分配方案。
据中报所示,中国移动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46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归母净利润为802.01亿元,同比增长5.3%;自由现金流为674亿元人民币。中期派息每股2.60港元,同比增长7.0%。截至2024年6月30日,合计将派发中期股息557.51港元(含税),约合人民币513亿元。红利资产的成色还是不错。我们曾在不同场合听到不同的资产管理人谈起对运营商的提前布局。尤其是在深谈最近几年表现上佳的私募管理人时,包括信璞、静瑞、睿郡、毕盛等等,中国移动几乎是必谈的标的。这些机构的埋伏时间都远早于市场,切入角度各有不同,但都从一笔“算得过来的账”中,获益丰厚。
从信息公开更容易研究的角度,我们梳理了三大运营商近三年被公募基金持有的情况,看看那些重仓押注的基金经理。
在股价大涨中,被机构持续加码的三大运营商我国的电信业务自建国以来归国家管理,当时成立了邮电部,下设电信总局,这也是中国电信的前身。20世纪90年代,为推进电信业务市场化改革,1994年正式成立中国电信公司,该企业几乎垄断了那个时期的固移网业务。
同期成立的中国联通对其毫无“威胁”。
到了1999年,为了打破中国电信一家独大的局面,先后对电信进行了两次拆分重组。
第一次在1999年,将移网业务(GMS网)独立拆分出来,成立了中国移动。
同时,将寻呼业务拆出来,成立国信寻呼;卫星通信业务拆分成立中国卫通;中国电信保留原固网业务。
第二次在2001年,按照南北地域再次拆分。
将北方10省的固网业务拆分出来加上网通、吉通公司成立中国网通,其余21个省的固网业务保留在中国电信。
至此,中国的电信行业呈现为: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铁通(2004年成立)占据固网领域,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主要占据移网业务,卫星通信领域则是中国卫通。
随着移动互联网自2003年开始普及,本就深耕移网业务的中国移动率先发力,截至2005年底,已拥有超2亿的移网客户;彼时的中国联通的以往客户仅有三千多万。
2008年,为了进一步平衡运营商之间的实力,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移动获得固网业务)、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联通获得固网业务)、中国联通把CDMA网络转让给中国电信(电信获得移网业务)。
至此,三大运营商的格局正式形成,工信部也在同年年底给三家颁发了3G牌照。
可以说,中国移动作为最大运营商公司,后期发力不可忽视。但自成立以来,就在移动互联网方面有着天然优势,至今依然处于领先地位。
从公司质地来看,三大运营商的营收、净利润等主要财务数据保持稳健状态,尤其中国移动的营业收入更是在2023年首次突破万亿大关。
数据来源:Wind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据wind数据显示,自2022年以来,三大运营商AH股连续上涨。
而移动、电信、联通最新年度(2023年)A股的股息率分别为4.43%、4.31%、3.03%;H股的股息率分别为7.45%、6.83%、7.53%。
数据来源:Wind 截至2024年8月9日在2023年的震荡市中,中国移动(A股)大涨53.4%,港股的中国移动也上涨超30%。
中国电信2023年以来表现也不错,今年二季度更是被机构纷纷增持,尤其是港股。
2023年“没什么惊喜的”中国联通,在2022年港股涨超34%,今年在港股大涨37%,二季度被机构大笔增持。
数据来源:Wind 截至2024年6月30日自三大运营在A股全部上市后,虽然在2022年二季度、2023年四季度,被机构统一减持,但机构持有占比一直维持上升态势。
其实,早在三大运营商还未全部回归A股时,就已经受到了机构投资者的青睐。
2021年5月7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发表公告,称将从美国退市。在2022年1月5日,中国移动回归A股。
至此,三大运营商正式在A股“会师”。
也正是此时,属于红利资产的行情缓缓展开。
鲍无可在中国移动上拿了22个季度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在21世纪初就同时在美股、港股上市。相较于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在近两年才回A股上市,中国联通早在2002年就在A股上市了。
数据来源:Wind 截至2024年8月9日2003年,三大运营商跟随“五朵金花”高歌猛进。
截至2003年底,中国联通(A股)单只重仓最多的基金是彼时华夏基金的明星产品华夏成长混合,在任的基金经理正是赫赫有名的王亚伟。
其次是鹏华弘泰混合和基金丰和。
2006、2007年恒生指数连续创下新高,2007年底QDII基金正式成立,三大运营商的港股也开始被买入重仓,但持仓并不多。
一直到2014年底,港股通开通后,在机构持仓中,我们看到了许多熟悉的名字。
在此期间,中国联通A股一直不温不火地被机构重仓,但鲜少受到主动权益基金的重视,被动指数型产品对其持仓较多。
其中,对运营商最长情的,鲍无可要占一席。
截至2024年二季度,鲍无可共持有中国移动22个季度。
2016年三季度末,鲍无可首次重仓买入中国移动(H股),此时正是中国移动(H股)股价震荡的一个小底。
四季度,鲍无可在中国移动(H股)大跌12%的过程中大笔加仓,同时买入了季度跌幅仅3%的中国联通(H股)。
2017年一季度,鲍无可再买入中国电信(H股),同时加仓了中国移动(H股)和中国联通(H股),随后连续减仓,截至2017年底,中移动、中联通港股全部清仓。
此后,鲍无可一直在小幅减持中国移动(H股),直到2018年三季度,短暂重仓后,截至年底清仓。
有意思的是,在2015年3月到2020年5月期间,中证红利指数是跑赢沪深300的。
从2018年的市场来看,恒生指数在2018年1月29日盘中创出33484.08点阶段高点。
此后,恒生指数一路震荡走低,三大运营商(H股)在2019年股价跌幅均超-10%。
从后视镜来看,鲍无可的操作还是比较准确的。
在沪深300大跌25.31%的2018年,鲍无可管理的景顺长城沪港深精选收益-12.42%。
在当年的年报中,鲍无可表示,自己重点买入持有业务壁垒高、估值相对便宜的个股,港股市场的估值较低,在这个市场发掘到不少投资机会。
一直到2020年底,鲍无可再度大笔增持了中国移动(H股),此后一直重仓持有。
当时股价几乎是2010年以来的最低点。
在没有重仓三大运营商的2019年至2020年,川投能源、中南传媒等低估值高股息标的是鲍无可的心头好。
2022年一季度,中国移动在A股上市,鲍无可买入207万股,持仓市值1.38亿。
而在2021年二季度,鲍无可也曾重仓买入中国电信(H股),在2022年三季度,又加仓了中国电信(A股)。
2023年运营商股价迎来了爆发式增长,这也是鲍无可产品净值屡创新高的原因之一。
尝到了近一个季度上涨30%的甜头,机构投资者开始大笔增持。
而鲍无可在2023年二季度开始止盈,此后两个季度接连减持。
他表示:“移动、电信这些公司股价大幅上涨,现在的估值已经不像之前那么过分低估了,已经处于一个估值合理的水平,投资价值一定会大幅度下降。”
2024年一季度,鲍无可大幅减持了中国移动(A股),加仓了中国移动(H股),但截至二季度末,三大运营商均退出其在管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详细来看,鲍无可在中国移动买入的时点,大多在震荡的低点。
而且,从他过往的持仓结合季报来看,包括三大运营商在内,他选择的其实选择的都是同一类公司。
2022年同时重仓,刘旭和王培的“向左走向右走”2022年1月5日上午,时隔24年,中国移动正式回归A股,并打破了2021年8月由中国电信创下的A股近十年募资纪录。2022年一季度,中国移动AH股均被增持。当时重仓买入的前三大机构分别是中欧、大成,还有知名私募宁泉资产。大成重仓布局的基金经理是刘旭,中欧重仓布局的基金经理是王培,宁泉资产重仓布局的是杨东。
数据来源:Wind 截至2024年8月9日刘旭不仅参与了认购,并在中国移动正式上市后加仓买入。截至2022年四季度,刘旭管理的大成高新技术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