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担任华野高层,有两位“刺头”将领不听指挥,怎么解决的?

君不见历史 2024-04-03 06:35:31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粟裕指挥华野时,两名战将与他时常发生矛盾,粟裕巧妙化解。

粟裕一生战功累累,曾在华野战队中担任总指挥,但是在军中的多次战役指挥中,总有两位将领对其作战方式提出质疑,甚至多次令粟裕在军中“下不来台面”。

这两位就是同样有显赫战功的许世友和宋时轮将军,但粟裕却凭借他息事宁人的态度将“小事”一一化了,并赢得下属们的尊重和军中不可动摇的地位。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战功赫赫的粟裕将军在军中不能服众?究竟是因他指挥不当还是因其不善政治关系?或者是另有隐情呢?粟裕最终又是如何将矛盾化解了呢?

“常胜将军”粟裕一生战功赫赫,毛主席曾对粟裕有过高度评价和高度信任。尤其在淮海战役中称其“立了第一功”。

一生中,战功累累,被誉为“常胜将军”,曾参加多次“反剿”“进剿”“会剿”“清剿”“围剿”作战,并且连任过连长、营长、团长,作战上善于灵活的游击战术。

毛主席曾经称赞粟裕的指挥方式正确,技巧灵活,且十分勇敢,故能在多次战役中取得胜利。

解放战争的前期,粟裕率领华东地区的人民群众展开声势浩大的抗日反攻,并带领华东野战军发起过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和泰蒙战役还有十分著名的孟良崮战役等。

其中令人生畏的1946年5月由原第七十四军整编而成的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是让人风闻风丧胆的“国军五大主力”之一。

另外,还歼灭了国民党多个军、整编师以及一个快速纵队。1947年5月,经过四天激战,在孟良崮战役中被粟裕带领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击败,全军覆没。

1947年1月,华东野战军正式成立,分别由山东野战军与华中野战军合编,粟裕担任副司令员,并实际上担任着华东野战军的真正的军事指挥员。

随后,在1948年5月,被任命为华东野战军司令兼政委,后任代司令兼代政委。这些虽然是毛主席的安排,但是却让刚刚合并的华东野战军内部出现了一些不友好的情绪。

在华东野战军的内部,出现过不少不服粟裕将军管教的士兵,但是粟裕毕竟曾带领将士们赢得多次战役的胜利,与士兵们出生入死同吃同睡,他曾多次凭借独特高超的指挥能力和作战意识以少胜多。

由此可见,粟裕的确有资格担任华东野战军的最高指挥。

但是,在长期的解放战争中,始终有两位将军对于粟裕的作战方式与决策持反对意见,他们与粟裕的关系十分僵硬,时常发生冲突。

这些举动令粟裕在军中指挥和作战的时候十分难堪,他们挑战粟裕的威信,以常态化的方式出现在华东野战军的内部。

在华东野战军的队伍中,时常与粟裕出现冲突的两位将军分别是九纵司令员许世友以及十纵司令员宋时轮。

两名将领均是华东野战军中的佼佼者,他们部下士兵不在少数,话语权自是威严可观,这二人多次对于位高权重的粟裕将军发出挑衅,因此这两位军中将领被毛主席和将士们戏称为“刺头”。

然而,粟裕性格沉默寡言,多将心思放在如何指挥作战,他并不善于与人直面沟通,于是较少与这二位“刺头”正面冲突。

这就导致了,粟裕与许世友以及宋时轮的隔阂不断加深,二位将军多次在军中挑衅其威严,但是粟裕最终还是凭借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利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将其一一化解。

粟裕在华野时,曾与两名战将有过冲突,均被粟裕一一化解。

许世友和粟裕在电话沟通中,大吵起来,还受到毛主席的严厉批评,可竟因粟裕的“秉公执法”,当上了司令员。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电话,让本是下级的许世友对上级的粟裕口出不逊?又究竟是粟裕怎么样的“秉公执法”让许世友和粟裕成为了平级的司令员呢?

许世友曾因自己打过多次胜仗,且在军中资历较高,而粟裕没有参加过长征,属于南方八省游击队中的一支,对于粟裕这个后来居上的指挥员并未看在眼里,甚至因粟裕作战方式的复杂多变而对其不屑。

毛主席曾高度评级许世友“是勇敢的战将!胶东半边天全靠他打下!”十分了不起!

因为在之前的战役中多次取得胜利,中央上层尤其是毛主席对于粟裕的军事指挥信心十足,对于粟裕提出的各种要求也是全部默许,还将战斗力十足的苏北兵团调来给粟裕指挥作战。

许世友因反对粟裕的作战方式,在电话中与粟裕大声抱怨,甚至挂断电话。

粟裕将军脾气向来和善,许世友不礼貌的行为也并没有使他生气的意思,而恰巧当时二人通话过程被陈毅全程听到,陈毅将军十分气愤。

他对许世友斥责一番并解释了此次行动的背后原因:许世友接到参战命令后,火速赶来,抵达目的地后却发现和自己事先想象的相差甚远,原来华野军团早已破译了地方军情,那么还让自己匆忙赶来做什么?

原来粟裕命令许世友赶来是为迷惑敌方,制造假象,并命令刚刚赶来的许世友立刻原路返回。

但是粟裕的做法令许世友大为不解,甚至十分恼火,他指责粟裕只会坐在指挥部看地图下命令,一点也不理解前线的情况。

陈毅在向许世友解释作战方案后,许世友后知后觉,立刻听命于上级指挥向西进军,他参与了孟良崮战役,围剿国民党重要官员,使得我军减少一个强劲的对手。

但是许世友的恶劣态度受到了陈毅的处分以及毛主席的警告,这让本就性格耿直的许世友和粟裕之间的关系更僵了。

在之后的多次战役中,许世友都会在粟裕开展战前会议时候提出与其相反的意见,这些不合时宜的意见和做法,多是战术上的建议。

粟裕做事向来谨慎,性格沉稳不喜抛头露面,许世友,性格火热如焰,心怀个人英雄梦想。

但二人都是以大局为重的人,更不会以个人利益为前提,每次战后在发往中央军委的电报中,粟裕都会一字不落的阐述许世友的累累战绩。

因为粟裕心中明确知道,许世友对于解放战争来说的价值远超于他带给他的“面子”上的价值。

这对于许世友后期的个人履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更对于许世友将军未来的晋升道路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在1947年7月分兵的时候,毛主席命令陈毅和粟裕各自率领旗下部队陈列于东西两线,二位将领各自担任司令员。

陈毅组成东线兵团,粟裕坐镇于鲁西南率领西线兵团,以东西两侧包围敌军的作战方式展开斗争,但是此刻的粟裕却推荐许世友担任东线兵团司令员。

粟裕指出,许世友作战风格速战速决,十分勇猛,与粟裕谨慎递进的风格配合得当,正适合东线兵团的指挥任务,毛主席采用了粟裕的推荐,自此许世友的军衔较前期高出不少。

虽然许世友明白,这次粟裕的推荐并无任何个人情分在其中,但是粟裕睿智而稳重,不计他多次在会议上对粟裕的发难,因此许世友十分钦佩粟裕的大度胸怀。

战争过后,陈毅将军对粟裕高度赞扬,他表示:粟裕不愧为常胜将军,打仗打得愈发的妙了

在当时那个战争年代,粟裕和许世友二位将领,他们虽然性格迥异、作战方式和观点诸多不同,但目标始终相同,皆是取得战争的胜利。

因此,这段历史充满了坎坷、曲折和故事性,但也展现了一位真正的领导人对于下属对于同级对于队伍中不服管教的将领如何一一制服,最终取得战争胜利。

这一则则生动的故事关于信任和理解,塑造了铁血硬汉许世友将军在战中和解放后的不朽传奇。

粟裕在华野时,宋时轮同样让他头疼,两人曾在会议上闹僵。

那么究竟是怎样的一名虎将,胆敢多次挑衅军中司令?甚至在全军的会议中大放厥词?这一次的粟裕,又是怎样将矛盾化解呢?

宋时轮作战善于防守,使我军作战过程中无懈可击。因粟裕的战术太过于独断,前期的宋时轮并不理解,因此二人关系十分僵硬。

抗日战争期间,宋时轮曾多次担任我军领导,其中包括山东野战军参谋长和渤海军区副司令员。

并且曾参加过莱芜战役、蒙泰战役等,曾带领部队歼守敌军10万余人,开创了人民解放军夺取重兵坚固设防大城市的先例。

1948年8月,抗日战争前夕,国内解放正值关键时期,华野军团蓄势待发,因粟裕前期多次立下战功,素有“常胜将军”的美名在外,毛主席对其十分信任,并将打下济南的重任全权交给他。

粟裕为了确保最后的胜利,甚至动用了足足32万大军,进行围城攻打。

在曲阜召开济南战役的讨论会时,当时华东战野军司令部各纵队司令员全部在场。

粟裕在会上分配任务,将宋时轮的10纵队安排到最重要的位置:主攻济南城。

因济南是山东的省会城市,有黄河和群山为伴,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易守难攻。

但此时的宋时轮却表示,自己的10纵打不了主攻!因自己的10纵兵员弹药的补充存在问题,万一在攻城战斗中没有补充的话,那他宋时轮请求率领10纵退出战斗,将不继续参战。

此时的宋时轮与粟裕蓄势待发,一个是怀揣英勇杀敌决心的将军,一个是运筹帷幄的统帅。

粟裕对此耐心的做了解释,但是仍无济于事,说罢宋时轮生气的退出了会场,临走前还和粟裕提出了一个要求:“我要去东北休息”。

大敌当前,宋时轮的做法让粟裕为难,但粟裕并未当场发作,仍将会议主持至结束。毛主席得知此件事后,十分气愤,并下令对宋时轮撤职。

而粟裕则连忙向毛主席请求不要给宋时轮撤职,只因宋时轮是一员猛将,粟裕知他只是意气用事,而且是心疼将士们,于是决定继续劝说他。

另一边和毛主席继续保他。毛主席看到粟裕如此保宋时轮,也只好暂时同意粟裕所请,不给宋时轮撤职处分。

后来,宋时轮率领14万人攻打济南城,而粟裕则是亲率18万大军进行打援。

1948年9月,宋时轮带领华野第三、十等纵队对城西开展攻击,由此济南战役正式发起。

战中,他多次抓住有利战机,智慧果断;粟裕率兵在炮火支援下,依托有利地形,不断击退敌军并乘势猛攻。

20日晚,济南外围防御据点已经被我军全部扫清,为不给敌军以喘息的机会。

在各部队对于敌军多日的围剿突袭下,24日黄昏,攻城各部队胜利会师,攻城行动取得圆满成功,济南城被我军胜利拿下。

最终济南战役大胜,打开了我军解放曾被国军坚守大城市的先例。此次战役取胜后宋时轮得到中央的高度赞扬。

当月29日,中央致电祝贺表示:济南战役的伟大胜利,再一次证明人民解放军无所不能,攻打敌方的能力十分突出,又一次狠狠打击了敌人,且是近两年来最严厉的打击。

济南战役的胜利,锻炼和提高了人民解放军攻取大城市的能力,使华东、华北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为而后举行更大规模的歼灭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提高了人民解放军攻取大城市的能力,这与粟裕、宋时轮等作战将军的英勇指挥密不可分。

此时的宋时轮对粟裕无比钦佩。而粟裕也在给中央的电报中表示宋时轮在济南战役中表现突出,作用积极,希望毛主席宽大处理。有了粟裕的求情,毛主席自热对宋时轮不计前嫌。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粟裕与军中将领的不和传闻纯属无稽之谈,作为军人有不同的战法战术的争论是很平常的,将领与士兵之间或许有过争吵,但传闻不和未免过于牵强。

在后期的作战中和工作中将领不再与粟裕作对,不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战友,更是立下了赫赫战功。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粟裕仍以自己的方式调节着与部队成员之间的关系,回顾粟裕的一生,可以用一句话代表,“革命军人永远为人民利益舍生忘死”他的一生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

在后来的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中再次取得全面胜利,为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毛主席也曾表示粟裕立下了“淮海战役第一功”。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11

君不见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