哐当”一声,一副金丝眼镜应声而碎,随之一同打碎的,还有徐志摩的心。
与陆小曼闹矛盾已有一段时日。前几天,徐志摩突然收到了她的来信,催促他尽快回上海。
徐志摩满心欢喜地赶回来,迎接他的,却是床榻上吞云吐雾的陆小曼,和债台高筑的家。
见此光景,二人又大吵了一架。陆小曼一气之下,用烟枪摔在了徐志摩的脸上。
看着地上碎裂的眼镜,徐志摩伤心地离开了。他一夜未归,希望彼此都冷静下来,好好谈谈。第二天回到家,却看到陆小曼放在桌子上的绝情信。徐志摩痛心不已,离开了上海。
不曾想,那竟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
1930年11月19日,徐志摩在赶往林徽因演讲的途中飞机失事身亡。陆小曼无法接受徐志摩离开的事实,把送信的人拦在了门外。
那一年,徐志摩34岁,而陆小曼才28岁。
01自古才子配佳人,天才诗人徐志摩与一代佳人陆小曼的结合,却受尽了冷眼,这要从陆小曼的前半生说起。
陆小曼出身名门,书香世家。祖父陆荣昌是晚清朝议大夫,父亲陆定曾任国民党高官,后创办中华储蓄银行。母亲吴曼华是江浙有名的才女,文学水平和工笔画造诣颇深。
陆家生九子,唯陆小曼幸存,体弱多病,父母待她甚是宠溺。
自小父母给她锦衣玉食的生活,也十分注重培养她的才情。
陆小曼从九岁开始到北京女中学习。到了十五岁,父母把她送入由法国人开办的圣心学堂。
即便学堂名媛云集,也难掩陆小曼的光芒。她不仅精通多门语言,写得一手好字,还颇有绘画天赋。一个外国人曾耗资200法郎,只为陆小曼的一副画。
十七岁那年,陆小曼被时任外交部长的顾维钧邀请到外交部担任翻译,负责接待外国使节。
一天,法国的霞飞将军访问中国,在检阅仪仗队时看到队伍动作不整齐,便要出言奚落。陆小曼回道,大家看到您这位世界有名的大英雄心情激动,所以动作乱了。
她灵动聪慧,不卑不亢,一时间,陆小曼名声大噪,与上海的大家闺秀唐瑛并称“南唐北陆”。
干女儿何灵琰这样描述陆小曼:“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别具风韵,说出话来又聪明又好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再见到一个女人有干娘的风情才调。“
02转眼到了适婚年龄,来自四方八面的求亲者络绎不绝。
未来的路,父母都替她铺好了,他们为陆小曼物识了青年才俊王庚。
王庚毕业于清华大学,后进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读哲学,又转到西点军校攻军事。在20世纪初,能同时跻身三所重点学府的优秀学生,仅此一人。
学成归国后,王庚仅用了6年,便从航空局委员升到了陆军少将。少年得志的王庚文武双全,仪表堂堂,被誉为”民国第一帅哥”。
十九岁的陆小曼在父母的安排下与王赓结婚。“一代名花落王赓”,这对才子佳人的婚礼轰动了整个京城。
这段在外人看来近乎完美的婚姻,却并不合陆小曼的意。
个性张扬的陆小曼,早已习惯了被聚光灯追逐。不解风情的王庚,一心都扑在工作上。他尽可能满足陆小曼物质上的需求,却无法慰藉她空虚的心灵。
陆小曼曾说:“她们(母亲)看来夫荣子贵是女人的莫大幸福,个人的喜乐哀怒是不成问题的,所以也难怪她不能明了我的苦楚。”
平淡如水的生活让陆小曼日渐消沉,为了排解心中苦闷,她终日沉迷于社交应酬中。
03缘分就是这么让人触不及防。徐志摩为了林徽因与张幼仪离婚,而林徽因却不辞而别,并与梁思成订婚。
徐志摩心灰意冷,一次偶然的机会来找他的好友王庚,遇见了风情万种的陆小曼。
只一眼,徐志摩便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她的眼睛也在说话,睛光荡起心泉的秘密。"
两人志趣相投,常常邀约一同游山玩水。对于他们的交往,王庚是支持的。他太忙了,希望好友能替他陪妻子解解闷。
可王庚实在是不了解一个诗人丰富的内心情感,也忽视了妻子炽热的情感需求。随着交往的深入,两人互生情绪。
这份违背伦理的感情,自然是不被祝福的。那是一个“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女人必须三从四德”的年代。婚后专心在家相夫教子,才是好女人的典范。
陆小曼终日沉迷社交,本就成了旁人口中的交际花。如今,她守着一个前途无量的丈夫,竟还倾慕于别的男子,一时间,陆小曼成了众矢之的,备受责难。
阻力越强大,反抗越激烈。徐志摩鼓励陆小曼:“你现在的选择,一边是苟且暧昧的图生,一边是认真的生活;一边是肮脏的社会,一边是光荣的恋爱;一边是无可理喻的家庭,一边是海阔天空的世界与人生”
徐志摩的出现,释放了陆小曼被婚姻禁锢的灵性,她决定要为自己而活。
王庚自然是不愿放手的,他虽不解风情,却也实实在在地爱着陆小曼,只是他的爱太深沉,不入妻子的眼。
调任上海后,王庚执意让陆小曼同往,并限制了她的社交。一次陆小曼跳舞回来,正好遇到王庚回家。王庚一气之下,当众骂她不是人,说话不算数。陆小曼恼羞成怒,回到了北平家中。
陆小曼的父母不待见徐志摩,他便请来陆小曼的绘画老师刘海粟当说客。刘海粟当年就是反对包办婚姻而逃婚离家的,对陆家更有说服力。
得到陆母的首肯后,刘海粟又以东道主的身份邀请王庚等三人一同出席功德林宴会。他在宴会上大谈自己的婚姻观,支持夫妻平等。
王庚看出端倪,先行离开了。两个月后,王庚和陆小曼正式谈及此事,他同意离婚,并祝他们幸福。
这番话看似云淡风轻,却不知他苦苦煎熬了多少个日夜。他爱陆小曼,所以忍痛成全她的幸福。
此时的陆小曼,其实已怀有身孕。但为了和徐志摩在一起,她瞒着父母和王庚去堕胎。
当初,徐志摩要张幼仪打掉二胎时,张幼仪曾说,有人因打胎而死去。陆小曼活下来了,但却折损了身体,再无生育可能。
无论如何,陆小曼获得了她心心念念的自由。但两人的感情,依然困难重重。最大的阻碍,便是双方父母。
每次徐志摩上门提亲,都会遭到陆母一顿谩骂,徐志摩只好请来胡适当说客。陆母心疼女儿,同意了这桩婚事,但提出两个要求。第一,要请梁启超当证婚人;第二,要在北海公园图书馆礼堂举行婚礼。
也许,陆母是希望由新思想代表人物梁启超证婚,替女儿挽回一些声誉。没想到,在婚礼上,梁启超毫不客气地教训了两人一顿。
徐志摩父母更是以身体抱恙为由,拒绝出席两人的婚礼。在二老心中,张幼仪才是他们的儿媳妇。
04历经磨难,徐志摩和陆小曼终于成婚了。奉父母之命,两人回到硖石老家生活。
起初的婚后生活是甜得腻人的。在徐志摩面前,陆小曼就像一个任性的小孩子。一口一句“摩摩”,吃不完的饭便推到徐志摩的面前,上楼也娇滴滴地要徐志摩抱。
在传统的徐家二老眼中,两人的腻歪简直不堪入目,他们索性搬到了张幼仪处,眼不见为净。
二老离开后,两人也乐得自在。闲来吟诗泼墨,栽花种草,夫唱妇随。
但好景不长,随着战事的迫近,徐陆夫妇搬到了上海宋春舫家。徐家限制了他们的财权,徐志摩只好到大学任教,承担高昂的租金。
从小养尊处优的陆小曼,对金钱并没有什么概念。光怪陆离的大上海让陆小曼重新找回了自己熟悉的生活方式,她又开始流连于剧院、赌场以及夜总会之间。
为了应付巨额的开销,徐志摩不得不同时到三所学校任教,课余还要赶写诗文,翻译名著,以赚取稿费。据说徐志摩的月收入可抵三个大学教授的收入,但依然很难填补家中用度。
徐志摩也曾劝说陆小曼远离纸醉金迷的生活,多写多画。但天生的性情很难改掉,两人不同的生活态度使他们渐生芥蒂。
除了经济上的压力,两人更大的矛盾源于徐志摩的多情。在婚前,徐志摩同时与陆小曼和凌书华交往,婚后也常与朋友逛妓院,还书信告知陆小曼。
但陆小曼最大的情敌是徐志摩爱而不得的林徽因。两人热恋时,徐志摩曾收到林徽因的信,信中表达了她的思念。徐志摩欣喜若狂,飞奔到邮局回信,后来才知道,同样的信件,林徽因同时寄给了五人。
婚后,徐志摩到北平任教,也常在信中提到林徽因。陆小曼难过地说:“可叹我从小就心高气傲,想享受别的女人不容易享受到的一切,而结果反成了一个一切不如人的人。”
说徐志摩不爱陆小曼,却也不是。在两人最快乐的时光里,徐志摩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灵感皆来源于陆小曼。只是,徐志摩的缪斯女神,并非只有陆小曼一个。
徐志摩曾多次劝说陆小曼搬到北平,但陆小曼都拒绝了。一是舍不得上海的歌舞笙箫,二也是怄气。徐志摩在北平,就住在林徽因夫妇楼下。她觉得自己是徐志摩的次选,去了只会被耻笑。
由此,徐志摩只得来回奔走于北平和上海之间。为了省钱,他托朋友的关系坐上了长期免费航班。陆小曼担心徐志摩的安全,劝他坐火车,不要坐飞机,但徐志摩并不以为然。
飞机失事后,陆小曼成了“红颜祸水”。徐家人恨透了她,连追悼会都不让她参加,昔日的朋友也远离了她。
明明徐志摩是为了赶上林徽因的演讲才坐的飞机,但大家都选择性遗忘。面对众人的指责,陆小曼却不辩解,她内疚道:“我没杀志摩,志摩为我而死。”
05徐志摩生前曾对她说:“我喜你清雅,只一身素色旗袍便掩不住的光华,那个艳丽的你,美则美矣,却似乎是属于热闹,而非属于我的!”
如今,徐志摩离开了,仿佛把陆小曼生命里的色彩也一并带去,自此,陆小曼余生素服,闭门谢客。
沉浸在丧夫之痛中的陆小曼写下了凄婉的悼文《哭摩》。她在文中写道:“我一定做一个你一向希望我所能成为的一种人,我决心做人,我决心做一点认真的事业。”
“遗文编就答君心”,陆小曼决心让徐志摩的作品流芳百世。
浩大的整理工程,靠她一己力量太困难了。她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当初促成他们婚事的胡适。但胡适对陆小曼也颇有微词,并不愿意帮忙。
徐志摩生前曾把“八宝箱”交托给凌叔华,里面是他的日记和文稿,他开玩笑说,如果他走了,就请凌淑华替他写传。
徐志摩曾关照过,箱子不能给陆小曼,也不能给林徽因,因为里面各有她们不能看的内容。如今,徐志摩遇难,各方都来讨要日记了。
林徽因托胡适帮忙索要康桥日记,胡适以编辑委员会的名义写信给凌叔华,她只得交出“八宝箱”。
在陆小曼的苦苦哀求下,胡适才把徐志摩与陆小曼初恋时的两本日记交到她手上。
整理工作举步维艰,幸好赵家璧找到了陆小曼。他在良友印刷厂兼职编辑,陆小曼请求赵家璧与她一同整理徐志摩的文稿。
1935年,《志摩全集》终于整理完成,两人本商定在良友出版,胡适却说服陆小曼改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稿件寄出后,战争爆发,稿件不知所踪。直到1954年商务印书馆才找回稿件,但因不合时宜,无法出版,又退了回去。
陆小曼百感交集,虽然没有出版,但至少没有遗失。庆幸的是,当时为了对赵家璧有所交代,陆小曼将徐志摩的部分日记和自己的十几封信,在良友出版了《爱眉小札》。1946年,又将一些遗稿和日记,和《爱眉小札》一起编成了《志摩日记》。
时过境迁,当初为了徐志摩遗稿闹得鸡飞狗跳的朋友都各忙各的事了,唯有陆小曼一直为了志摩文集的出版而奔走。
06徐志摩去世后,王庚曾有意再娶陆小曼,胡适也说想要为她安排生活,但陆小曼都一一拒绝了。
陆小曼心中的爱火已随徐志摩的离开熄灭了。然而,她也并非孤身一人,她与蓝颜知己翁瑞午相依相伴了三十余年。
翁瑞午师从名医丁凤山,十八岁便享有盛誉。在徐志摩生前,他们只是医生和病人的关系。
陆小曼自小体弱,又因打胎伤了根本,后又患上胃病,严重时几度昏厥。翁瑞午虽有独门推拿的好手艺,但也只能缓和症状。于是,他提议让陆小曼吸食鸦片缓解疼痛。从此,陆小曼沉迷上芙蓉鸦片。
两人经常切磋戏剧,还一起出演《玉堂春》。演出不久,便有传言两人的不伦之恋,但徐志摩相信他们的清白,还出面澄清。
徐志摩赶去林徽因演讲会前还恳请翁瑞午帮忙照顾陆小曼,没想到这竟成了临终嘱托。
习惯奢靡生活的陆小曼失去徐志摩后,才知道生活的艰辛。此时,翁瑞午挺身而出,悉心照料她的生活起居。
翁瑞午家有妻儿,他一边养家糊口,一边供养着开销极大的陆小曼。
起初他们像朋友一样相处,徐志摩逝世七年以后,才开始同居。陆小曼与翁瑞午约法三章:不抛弃发妻,我们不正式结婚。我对翁并无爱情,只有感情。
即便与翁瑞午同居,陆小曼的卧室始终挂着徐志摩的画像,每日以鲜花供奉。
陆小曼无爱,翁瑞午却有情。陆小曼晚年已失去了昔日光彩,头发蓬松,牙齿掉光,但翁瑞午始终不离不弃。临终前,他最牵挂的还是陆小曼,嘱咐好友多加关照。
晚年的陆小曼以作画为生,远离喧嚣后她才发现,原来宁静简单的生活比醉生梦死的日子要好得多。凭借顽强的意志力,陆小曼成功戒掉困扰了自己二十多年的鸦片烟瘾。
一次画展中,陆小曼的绘画才能受到了时任上海市长的陈毅的赏识,被聘为人民政府参事、文史馆员和画院画师。
1964年10月,陆小曼病重入院。面对死亡,她并不恐惧。弥留之际,她嘴里一直念叨着的,是终于要和徐志摩团圆了。
在生命的最后几日,陆小曼把《志摩全集》的稿件交给了徐志摩的表妹夫陈从周,再三嘱咐一定要将其出版。
1965年4月3日,63岁的陆小曼永远地合上了双眼。她唯一的遗愿是和徐志摩合葬,但却遭到了徐家人的极力反对。无法和心爱的人合葬,成为了陆小曼最大的遗憾。
陆小曼的前半生极尽风光,她原本可以顺着父母画好的轨迹,荣华富贵而又无所事事地过完一生,可爱情终不能按图索骥。
她辜负了王庚的一片深情,却无愧于心中所爱。即便这个浪漫诗人处处留情,但徐志摩始终是陆小曼的唯一。
陆小曼的感情生活受人诟病,但她一生所愿,不过是恣意放纵地爱。风华绝代的佳人就此香消玉殒,她来到世界走这一遭,也曾轰轰烈烈地爱过,于愿足矣。是非功过,只待后人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