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清照的词,如品和田玉,如赏青花瓷。
总以为,像李清照这样如水做的美丽而柔弱的女子是值得男人去呵护和爱惜的;总以为这样暗香盈袖、风中伫立的女子目光里,注定有男人永远不可能知道的东西。这样的红颜女子永远是一道遥远而神秘的风景。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如梦令》
在遥远的记忆里,一个宋朝的少女划着轻舟,在重重叠叠的绿叶与红花间破浪而来。那女孩子脸儿微红,妙目惺忪,似有醉意。然而,小舟却在莲叶藕花间盘桓难进,打着旋儿。她四下里张望,一脸迷茫,糟糕,迷路了。“争渡,争渡”,正当她奋力划桨催动兰舟时,四下里却扑棱棱惊飞了水滩边的大群水鸟。
望着那些纷纷拍着翅膀轰然起飞的野鸭和鹭鸶,少女却开心地咯咯笑了。那笑声在宋朝的天空飘荡,而西天的斜阳将一抹胭脂般的嫣红映在了少女如花朵般的笑脸上。
那真是如诗如梦的黄金岁月啊。在水墨画一般的诗性荷塘里,少女李清照就这样活得像三月天的阳光一样灿烂,像天上飞过的鸟儿一样自由。欢乐的笑声是少女们的天籁之声,是生命最本真的原生态。在宋朝的溪亭,济南城西的百亩荷塘里,从那里飞扬开来的欢快笑声穿越了千年的时光,清晰地传到我们的耳畔,也把一份纯真的快乐和明亮的心情传给了我们。
读着这样的文字,一抬头仿佛就见到一个袅袅婷婷、身姿轻盈的少女,正笑着从宋朝的荷塘边走来。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我宁愿相信,这首词同样是少女李清照的心情笔记。
少女李清照出身书香门第,有着天生的诗人气质。这个敏感而多情的青春期少女,内心深处有着一份别样的寂寞与感伤,自然会见花动心、逢雨落泪。那些天边的流云,那些霎时的风,霎时的雨,那些阳光下曾经盛开的花朵却转眼间凋零。敏感、多情的心总会随着这些四季流转而悸动,随着花开花落、云卷云舒、鸟去鸟来而伤感。
那些时光流转的细枝末节,那些人们时常忽略的地方,总是能牵惹着少女内心的潮起潮落。也许,她曾经在胭脂般红艳的海棠花下流连。那海棠花曾有“女儿棠”的美称,像极了娇慵美艳的少女。也许正是对着那海棠花,饮酒,吟诗,赏花。所以经过一夜雨疏风骤,她对那海棠花的命运委实有种忐忑不安的牵挂。问问那卷帘的丫头,却说园子里的海棠花儿还是老样子,没什么变化。李清照却无奈地一笑:知否知否,应是绿叶丰润,红花萎瘦。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说完,也许她还会轻轻地叹息一声:难道我的未来会像那萎落的海棠花儿一样吗?
就像那后花园里的雨疏风骤,海棠花的绿肥红瘦,总让一位纤弱清瘦的少女心思婉转,多情牵挂。谁也猜不透这个少女的心中所想,泪从何来。也许只有上帝知道,这个女孩子长大了。她的生命通体吸收了天地日月的灵气,一种生命本真的意识在悄然萌动、觉醒。
在李清照这首《如梦令》里,“绿肥红瘦”一语是照亮这首全词的精妙之笔。“绿”是叶,“红”是花,是两种色彩的鲜明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分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稀少零落。平平常常的四个汉字,这么一搭配组合显得如此色彩鲜明、生动可感。李清照笔下的随意一抹,嫣红可人的海棠花也从此有了个雅称:绿肥红瘦。
绿肥红瘦的女人花啊,在红尘中寂寞地开放,多情地摇曳,谁能安慰她内心的寂寞与孤独?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李清照《浣溪沙》
终于,少女李清照的爱情鸟飞来了。
这是她青青涩涩的初恋,心头藏着那份暗暗的甜美与羞涩,那种心如鹿撞的慌乱,那种秋水般闪动的眼波,那份幽幽在怀的牵挂与眷恋。就在这首《浣溪沙》里,透出了李清照在那最美好的年华里最隐秘的心事。我们惊讶地发现,她居然和情郎私下里幽会了。
少女李清照姣美的面庞宛如初开的荷花,斜插的宝鸭首饰映衬着如雪的香腮。天生俏丽的女孩子为了见情郎,暗暗精心地化妆修饰,美到了极致。“绣面”,是唐宋时女性面额及颊上贴的纹饰花样。“宝鸭”也是宋代女子的流行装饰,是当时潮人们的时尚。可见,少女李清照对生活是很讲究、很时尚的。
“眼波才动被人猜”真是神来之笔。“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美目流盼间,宛如弯弯明澈的秋水,闪动着少女内心的秘密,怕人猜,却又忍不住内心的喜悦,就这样春情无限,就这样爱意缱绻,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梦想终于照进了现实,沉浸在爱情中的少女心思常常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那时,她常常春情满面,走路都格外生风。一个人常常想着想着就会禁不住笑出声来。那个人的影子时时出现在她梦里,让她心魂相牵。于是,一灯如豆的书案前,洒金的粉红笺纸上,会出现一行行娟秀的文字。
女儿家的矜持话语间却时时不经意透出柔情,明明满心的依恋与真情却又生怕一旦说出会被对方轻慢。心头明明是浓得剪不断的眷恋与牵挂,到了笔下却又冷静得让那个人摸不着头脑。
初恋,他们都不懂爱情。
“月移花影约重来”一句将她的心事和盘托出。就像那《西厢记》里的崔莺莺与张生相约幽会:“待月西厢下,风吹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迷失在她的爱情森林里,世界就都是粉红色的。
那么,那位有幸得到才女兼美女青睐的幸运男子会是谁呢?一个叫赵明诚的年轻公子此时走进了她的生活。
年龄只比李清照大三岁的赵明诚正在朝廷太学里读书求学。而京师太学里多的是当时一流的文人墨客,也多的是官宦人家的子弟。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曾在太学为官,可能还在太学里教过书。在当时的文人圈子里,李格非家有位待字闺中、才貌俱佳的小才女应是众所周知的,太学里一班才子更不会不知道。于是,好奇心大起的赵明诚便拜读了出自才女笔下、流传一时的那些华美篇章。一读之下,免不了大感惊才绝艳。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于是,这位翩翩赵公子怦然心动,爱慕之心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
赵明诚出身于官宦富贵之家,也是书香门第。父亲是北宋朝廷著名新党人物、时任吏部侍郎的赵挺之,后来曾官至宰相。他从小就喜欢舞文弄墨,饱读诗书,尤其喜欢收藏古代的金石刻录文字,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由于这一爱好,他也交游甚广。在他十八岁时,咸阳出土了一枚古代的传国玉玺。当时朝中的“将作监”李诫亲手拓印了两本,其中就有一本送给了赵明诚。可见他在收藏界也是小有名气。
这样一位儒雅君子,是否是那位天性自由、才情卓异的少女梦中的情郎?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点绛唇》
无忧无虑的少女李清照从秋千架上下来,将发酸的纤纤小手揉了揉。这时的她香汗淋漓,轻衣微透。这时,她听到了有客人进来,急忙躲避,连鞋子都来不及穿,只穿着袜子走开了。她头上金钗也失落了,头发微乱。可是快要临进门的那一刻,她忍不住回过头瞧瞧来人是谁,却装作是在嗅着那一边的青梅。
这个天性率真任性的女孩子怎会如此紧张、害羞和失态?可见这客人不是一般的人,否则她也不会专门写下这首词。
那么,那位来的客人可就是那位儒冠青衫、浑身弥漫着书卷气息的书生公子赵明诚?
总之,我相信,在某个机缘天定的时刻,赵明诚和李清照应是有过一面之缘。有道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那个时刻,李清照才十七岁年纪,却生得“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站在人前显得亭亭玉立、明艳照人。顾盼间,“眼波才动被人猜”。
“怎当她临去秋波那一转”,美人的秋波流转顿时倾倒了那位翩翩书生赵公子。
那是大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繁花似锦的阳春里,明眸如水波流转,腰肢似柳枝轻摇。十八岁的李清照终于走出了深闺,乘一顶花轿,攥着一角衣襟,轻轻跨入了赵家的府邸,走向一个年轻男子的怀抱。十八岁的李清照终于出闺成大礼。她已经是那个叫赵明诚的二十一岁年轻男人的娇妻。也许,从这一刻起,这个世界对于她有了完全不同的意义。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在这个大宋建中靖国元年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于是,他们牵起了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
荷塘里粉红的残荷飘零冷落,玉簟秋凉。女子闲愁难耐之时,轻轻褪去罗裳,独自登上一叶兰舟。总在等待远方的人能鸿雁传书,但等那云边雁行归来,却只见那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洒满西楼,令人目断神迷。
思念就像无法阻止落花的凋零,就像无法阻止河水的流淌。一样的相思月光,在遥远的两地惹起了心头离别之苦、相思之愁。这种相思之情无法排遣,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开,而绵绵思绪又涌上心头。
李清照和赵明诚刚刚结婚不久,赵明诚便远游求学。两人分隔两地,当风结带,望月怀人。告别了无拘无束的少女时代的她,在庭院深深的赵府之内只有丈夫是知心人。所以,她简直没有办法不想他,只得到荷塘登舟游景以排遣愁意。但她发现心中对夫君的思念只是让刚刚舒开的眉头,却又涌上了心间,更加浓烈。
在轻盈动人的古典旋律中,仿佛正看见一位红袖罗裳的美丽女子分花拂柳而来,袅袅娜娜,倩影似烟花般寂寞。
当此际,哀愁点点,如花飘落,雁影遥遥,月满西楼。
读这首词,常常感到美得玉洁冰清、仙韵入骨,美得不可思议,像极了一幅色泽清丽、意境优美的工笔画。真没想到,寂寞竟让一个女人的笔下文字如此清灵、美丽,妙不可言。用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中的一句评语:“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读这首词,心头总缠绕着一种莫名的伤感,内心深处会出现一幅悠远淡雅的画面:薄雾轻烟里,东篱菊花间,似乎隐隐有一位瘦比黄花、满眸愁意的红颜女子的身影在晃动。
她素心无尘,她爱意彷徨,她的裙幅在菊花间轻轻拂动,她的袖间萦绕着缕缕不绝的菊花香。她就是李清照,她就是那位在时光流水中落花一样飘零的古代红颜女子。
“薄雾浓云愁永昼”,那是重阳节一个怎样的阴霾天气!她斜斜地靠在床榻上,静静地看那金兽铜香炉里的一柱青烟袅袅,幽香阵阵,好一阵神思恍惚。那丝丝缕缕的青烟袅袅轻舞,弥散在空气里。这屋子里的空气中,却独缺了另一个人的味道,一个年轻男人身上的、她十分熟悉的亲切味道。
这孤独的日子总是如这一炉香雾般袅袅逝去,了无痕迹。轻纱帐里,她玉枕独寝,难以入眠。半夜的秋凉透入帐中、枕上,更让她怀念夫妇团聚时的温馨与亲密,幻觉中如同隔世。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的重阳节里,却让她独守空闺,与寂寞为伴,这是怎样一种难耐的孤独!重阳的菊花开得极盛极美,满地黄花堆积。那个女子“东篱把酒”,指尖轻轻拈起一枝菊花,饮酒赏菊直到黄昏时分,染得花香盈袖。“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远方的人此时也在经受相思之苦吧?晚来风急,瑟瑟西风掀起了帘子,她感到一阵扑面而来的寒意,更感到风中的自己是如此无助、如此瘦弱。看着那纤秀婀娜的菊花,再看看益发消瘦的自己,顿生人比菊瘦、命不如花的感叹。
女人的全部快乐与幸福都来自那个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是他,是他,都是他,让她欢喜让她忧。醉眼蒙眬中,她越发思念天水相隔的丈夫。于是一阕《醉花阴》寄往千里之外的夫君赵明诚。
也许是这些文字写得太美妙了,竟惹得做丈夫的起了比试之心,于是三夜未合眼,奋笔作词数十阕。他将李清照的词混在自己的词作里,一起交给朋友陆德夫品赏。陆德夫细品再三,说:“只有三句绝佳。”赵明诚忙问:“是哪三句?”陆德夫慢悠悠地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正是李清照《醉花阴》中的句子。
重阳佳节,日渐憔悴的佳人独对西风中的瘦菊黄花,泪眼问花花不语,此情何寄?我想,性情宽厚的赵明诚收到这首词,除了惊艳于爱妻的文字,想来更多的是一份感动。
哪怕就如上面故事中所说的,赵明诚数十阕词竟不敌清照的三句,但洋溢在他心头的仍然是一份温暖的爱意,一份对妻子冰雪般聪颖和才华的钦佩,一份对日形消瘦、憔悴的娇妻的怜爱、疼惜。也许,还有一份对拥有如此才华的女子为妻的小小自得。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当他每每再看到秋风中枝头摇曳的菊花,心头大概总会晃动着那个在花间、在风中婉转徘徊的柔美身影。
在茫茫人海里,这个世界上,能总有一个人为你牵挂,为你思念,那是一种温暖,也是一种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