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室宗亲姬郑受封于毛国,封地在今河南原阳,是为毛姓发源地。历史上的毛遂,以及一众毛姓家族,追根溯源都要追到这里。
毛遂祖籍河南原阳,还是山东枣庄,现在已经搞不清楚,不过,其人生经历和最终结局,却值得探究。
那么,真实的毛遂究竟是怎么死的呢?
毛遂在历史上的高光时刻,便是“毛遂自荐”后的使楚之行。“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原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楚王谓平原君曰:‘客何为者也?’平原君曰:‘是胜之舍人也。’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按剑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于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毛遂曰:‘从定乎?’楚王曰:‘定矣。’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毛遂奉铜槃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遂定从于殿上。毛遂左手持槃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与歃此血于堂下。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在楚王宫,毛遂慷慨激昂的陈词,挟持并震慑住了楚王。逼迫他歃血为盟,签订合纵条约,派兵救赵,解邯郸之围。
回顾历史,毛遂之所以能有这一路神级表现的机会,都源起于赵武灵王和平原君赵胜这对父子。
周赧王八年(前307年),秦武王在东周太庙因逞能举鼎,砸断胫骨而亡,年仅23岁。因为他没有儿子,因此秦国内部爆发了激烈的王位争夺战。秦惠文王后和芈八子各自拥立自己的儿子,前者拥立公子壮,后者拥立公子芾。此时,远在燕国为质的公子稷并非首选,毫无机会。不过,赵国仗着自己很强大,横插一杠子,赵武灵王派兵护送公子稷回国为王,是为秦昭襄王。
时间一晃45年后,周赧王五十三年(前262年),秦军在野王之战中大败韩军,将上党郡与韩国本土割裂开来,使其成为飞地。韩王欲献上党与秦以求和,上党郡守冯亭却不配合韩王,竟然率军民及十七城投赵。
平原君
此时主政赵国的是赵武灵王之孙赵孝成王。是否白捡这个便宜,赵国内部也有分歧。平阳君赵豹以为不可,何必捋虎须引火烧身。平原君赵胜却认为不捡白不捡。赵孝成王接受了平原君的建议,派赵胜前去接收上党。“后三日,韩氏上党守冯亭使者至,曰:‘韩不能守上党,入之於秦。其吏民皆安为赵,不欲为秦。有城市邑十七,愿再拜入之赵,财王所以赐吏民。’王大喜,召平阳君豹告之曰:‘冯亭入城市邑十七,受之何如?’对曰:‘圣人甚祸无故之利。’王曰:‘人怀吾德,何谓无故乎?’对曰:‘夫秦蚕食韩氏地,中绝不令相通,固自以为坐而受上党之地也。韩氏所以不入于秦者,欲嫁其祸于赵也。秦服其劳而赵受其利,虽强大不能得之于小弱,小弱顾能得之于强大乎?岂可谓非无故之利哉!且夫秦以牛田之水通粮蚕食,上乘倍战者,裂上国之地,其政行,不可与为难,必勿受也。’王曰:‘今发百万之军而攻,逾年历岁未得一城也。今以城市邑十七币吾国,此大利也。’赵豹出,王召平原君与赵禹而告之。对曰:‘发百万之军而攻,逾岁未得一城,今坐受城市邑十七,此大利,不可失也。’王曰:‘善。’乃令赵胜受地,告冯亭曰:‘敝国使者臣胜,敝国君使胜致命,以万户都三封太守,千户都三封县令,皆世世为侯,吏民皆益爵三级,吏民能相安,皆赐之六金。’冯亭垂涕不见使者,曰:‘吾不处三不义也:为主守地,不能死固,不义一矣;入之秦,不听主令,不义二矣;卖主地而食之,不义三矣。’赵遂发兵取上党。廉颇将军军长平。”
而接手以后,果然惹火烧身,引发了后来的秦赵“长平之战”,赵军元气大伤。长平之战后,秦军趁势推进,于次年围攻邯郸,三年艰苦卓绝的邯郸保卫战由此爆发。
无论是长平之战还是邯郸保卫战,秦国的在位君主,就是被赵武灵王不远万里送回秦国的公子稷秦昭襄王。平原君赵胜接受上党的建议,又让赵国惹祸上身。秦军围攻赵都邯郸,三年不克,赵国也筋疲力尽。这才有了“毛遂自荐”,随平原君及19门客前往楚国求援之事。
毛遂的楚国之行,可谓是大获成功。不但解了邯郸之围,而且自己从此被平原君赵胜视为上宾,“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曰:‘胜不敢复相士。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为上客。”也被赵孝成王所赏识。
前来救赵的魏楚援军的统帅,前者为“窃符救赵”的信陵君魏无忌,后者为春申君黄歇,促成“战国四公子”之三齐聚邯郸,也是史上一大美事!
毛遂
正史上,毛遂的事迹并不多,结局也并无明确记载。但有两个版本流传下来,一是抗燕而死,二是抗秦而死。
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前251年),燕国相栗腹出使赵国,为赵孝成王祝寿。回国后栗腹劝说燕王喜发兵攻赵,认为赵国在经历长平之战和邯郸保卫战后,其国内壮年已经丧失殆尽,而少年又尚未长成,不如趁机去捞个便宜。燕王喜于是发兵60万攻赵。
赵孝成王欲用毛遂为将,毛遂三番五次推却而不可,于是率军与燕军作战,失败后无颜回国,自刎于深山。
不过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因为历史上明确记载,是赵孝成王派廉颇为将,在“鄗代之战”中大败燕军,突进燕境500里。栗腹兵败被杀,燕国割五城以求和。
毛遂
另一种说法是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秦军攻赵,赵国军民进行了激烈抵抗,最终兵败国破,赵国投降,毛遂也在此战中战死。
不过,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毛遂都死于沙场,也不失为一时豪杰。
抗燕或是抗秦,毛遂都死于沙场。但有一个问题,前者发生于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前251年),后者发生于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史官的一时疏忽,却造就了毛遂生命23年的时间差,这实在有些荒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