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企业代表谈判后复盘:价格“差得远得很”。
01“天花板就在那儿呢”
10月27日,2024年国家医保谈判在北京全国人大会议中心正式开始,会场门口人头攒动,有企业表示“明天才谈但提前来踩踩点、看看氛围”。
今年共162个通用名药品将参加谈判/竞价,谈判由全国各地遴选的25名医保部门的谈判专家分成5个小组进行,一直持续至10月30日,最终结果拟于11月公布。
据悉,首日谈判品种涉及抗病毒、麻醉镇痛、降压等领域,恒瑞、默沙东、康缘、正大天晴、人福、海思科、信立泰、第一三共、百特等企业入场。现场企业透露,其旗下的中药品种将在10月29日展开谈判。
赛柏蓝10月27日摄于全国人大会议中心
有企业代表在场外表示希望能“往上谈一谈,整体不要压太低”,同行的企业代表则直言“天花板就在那儿呢”。
近年来,业内普遍认为国谈有着“50万不谈,30万不进”的“隐形天花板”,不少药企从业者期待这一天花板能上提,但有专家认为,在医保基金有限的背景下,“天花板”短期内可能不会改变。
另外,“115%”和“信封价”成为入局企业报价的关键。
根据以往规则,现场谈判由企业报价,一般会有两次机会报价并确认。如果企业方第二次确认后的价格高于医保方谈判底价的115%(不含),谈判将直接终止;低于115%则进入磋商环节,最终双方达成不高于医保局信封价的价格则代表谈判成功。
有企业代表回忆起初次参与谈判的场景——由于对规则不够熟悉等原因,确认后价格超出医保局上限,当时“急了,把门关着还想(跟医保局)再聊”。
今年是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连续第7年对医保药品目录进行调整,现场不少代表透露“我们(企业规模)小,这次全员出动”“(谈的是)我们今年最重磅的品种”,尽管态度上同样重视,但谈判结束后能看出各家企业心态不尽相同。
有多次参与现场谈判的企业代表在入场前轻松地提到:“我不紧张,我们没什么压力”,谈判结束后也面露喜色,表示“挺好,挺好”。
与此同时,还有企业谈判结果不及预期。国谈首个上午,有企业代表超过12点才面色凝重地走出会场,走出不远后又停在人行道上复盘方才的谈判过程,站在寒风中一边翻阅材料一边表示价格“差得远得很”,并开始为下一次谈判总结经验与教训。
02今年更强调高质量、高性价比的创新
从去年开始,医保部门在药物评审中新引入了药品分类方法,基于临床价值分为突破性疗法、改良型新药、药效相当、不及性药物4种。此次国谈对临床数据、试验数据等的真实可靠性要求更加严格,也意味着对创新药进目录门槛更高。
据丁香园Insight数据库,今年249个目录外药品通过了形式审查,162个品种参与谈判竞价,专家审评环节通过率不足50%,与2022年74.2%、2023年63.8%的通过率相比出现明显下降。
本轮国谈中,CAR-T、PD-1、三代EGFR-TKI、自免、ADC药物等均是业内关注重点。
162个参与品种中涉及多款首次上场的肿瘤高值创新药及罕见病新药,例如康方生物的卡度尼利单抗、依沃西单抗均是首次出现在初审名单中,两款药物分别于2022年6月、2024年5月获批,均为全球首创双抗。
此外,海思科的克利加巴林、泽璟生物的重组人凝血酶、京新药业的地达西尼、迪哲医药的舒沃替尼和戈利昔替尼等也都是首次“开谈”。
西南证券指出,在此前8轮针对创新药的医保药品谈判中,首次入选的创新药品平均降幅基本都在40%至62%之间,绝大多数创新药进入医保之后实现了以价换量,销售额大幅增长。
以国产PD-1抗肿瘤药物信迪利单抗为例,其于2019年被纳入医保,2020年销售额实现954%的增长,达到2.73亿元;进口特应性皮炎新药度普利尤单抗注射液于2020年纳入医保,次年销售额实现47486.2%的增长。
现场谈判正式启动前,国家医保局已组织基金测算、药物经济学测算,并与通过专家评审的企业进行了预谈判等。有创新药企负责人曾表示:“从前期沟通来看,今年医保目录调整规则跟去年基本相同,估计整体基调不会有太大变化,但今年更强调高质量、高性价比的创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