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大授衔,他认为能授自己中校就不错了,结果却成为开国中将

苹苹说过去 2024-05-29 10:46:39

1955年,我国举办了首次大授衔仪式,为了尽量确保公平公正,授衔之前都会询问预授将领的个人意见。大多数的将领都希望自己的军衔能高一点,但也有人不争高低,甚至有一位将领谦虚地表示授自己中校军衔就够了,这个人就是孔庆德。

人民军队本没有军衔一说,将领之间只有职位高低,没有军衔之分,为的就是避免战士们被区别对待,导致一部分人产生不满的情绪,从而影响部队的团结和战斗力。但新中国建立之后,人民军队逐渐步入正轨,人数也多达数百万,为了更好地发展和管理部队,才不得不效仿其他国家对将士们进行授衔。

其实,早在1940年,彭老总就曾提出了授衔提议,但因为当时局势不稳而被推后。直到抗美援朝战争之后,国家局势逐渐稳定,才有了这一场“论功行赏”式的授衔仪式。

授衔仪式结束之后,不少的将领颇有微词,大多都是觉得自己被低授了,鲜少有觉得自己的军衔高了之说。而孔庆德将军却是个例外,他本以为自己能得到了中校军衔就不错了,不曾想军委给了他一个意外惊喜。

1911年,孔庆德出生于山东曲阜,是孔子的后裔,家里人多收入少,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更不幸的是,作为顶梁柱的父亲后来还被抓去做了壮丁,让一家人的生活越发捉襟见肘。1928年,孔庆德看到了国民革命军的招兵启示,为了摆脱贫苦的命运,他毅然选择了参军。而正是这一重大决定,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让他走上了一条辉煌的道路。

经历了三年的部队生涯,孔庆德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升,思想上也趋于成熟,在魏孟贤的影响之下,他于1931年加入了红军。在之后的战斗中,孔庆德逐渐展现了自己的军事才华,立下多次战功后,他获得了不小的晋升,到抗战时期已经成为了师长。

面对强大的敌人,孔庆德不曾有过畏惧,几次与死亡擦肩而过,都不曾改变他心中的信仰。而一次次的胜利也让他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尽管会付出惨痛的代价,也依然没有让他动摇。

孔庆德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时期,都有不错的表现,每次都能出色地完成组织交代给他的任务。但他十分谦虚,认为自己和其他优秀的将领比起来微不足道,授衔前,他还曾和别人聊起这个事:“能得到了个中校军衔已经不错了”。而在授衔名单出来之后,授衔小组人员曾找他谈话,当得知自己被列入中将名单时,他是既惶恐又惊喜,跟他心中的预期差距之大,让他简直不敢相信。

授衔事关重大,军委肯定是不会搞错的,如果他不是足够优秀,那么军委也不可能授予他这么高的军衔。为了感谢国家对他的认可,孔庆德在之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在建设新中国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奉献自己。

后来在鄂豫两省三线的建设中,孔庆德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期间受到了不小的阻挠和诬陷,但他都一一克服,以坚定的态度反驳了那些诬陷者,圆满完成了国家交代的任务。之后他还参与了汽车制造厂以及铁路的建设,创造了不少的建设奇迹。

孔庆德不仅功绩显著,人品更是没得说,他低调简朴,身上的衣服都是便宜又普通的款式。他正直无私,绝对不允许有弄虚作假的行为,有什么意见都会直接说,性格以直爽著称,被称为“铁嘴将军”。

2008年汶川发生大地震时,孔庆德将军每天都关注着灾区的救援进展,他很想去参与救援,奈何年事已高,只能在家里默默守候和祈福。此外,他四处奔走,和家人朋友一起筹集了不少的资金和物资送往灾区,贡献了自己的绵薄之力。

2010年,这位品行高洁、无私奉献的老将军在武汉离世,享年一百岁。孔庆德将军虽然出身微寒,但凭借一腔热血和不懈的付出,创造了传奇的人生,是当之无愧的开国元勋,他的精神和品质,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1 阅读:1937
评论列表
  • 2024-05-30 15:43

    主要是受伤影响在一线部队的作找机会,那些上将好几个都是他的兵

苹苹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