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术后要不要辅助化疗?如何决策?

欣欣看健康 2024-08-16 16:35:01

乳腺癌化疗带来的毒副反应不容忽视,评估患者术后是否需要化疗也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过度治疗,不仅浪费医疗资源,更会让患者在身体和经济上承受双重、本不必要的负担,而若要是治疗不足,癌细胞死灰复燃的可能性却会增大!

复发转移风险高低

在乳腺癌的诊治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指标和特征对患者复发风险进行分层,有低危、中危和高危三个层次。

♦️低危

如果淋巴结阴性,同时满足以下多个条件则划为低危。肿瘤大小pT不超过2厘米,组织学等级为G1级,淋巴管浸润呈阴性,HER-2阴性,患者年龄大于35岁,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均为阳性,Ki67指数不超过 20%或处于实验室中位值范围内。

如果不满足上述条件时,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为低危,也归到低危层。

♦️中危

指的是不符合低危和高危定义的其他情况,可以说,中危是一个“中间地带”。

♦️高危

当淋巴结1-3枚阳性,且ER/PR阳性HER-2阴性时,如果出现组织学等级是G3级,或者肿瘤大 pT超过5厘米,或者基因检测提示高危状态,只要满足其中任一条件,则视为高危情况。

若淋巴结有1-3枚阳性,但ER和PR均为阴性,或者HER-2呈现阳性,也会被认为是高危。

最严重的情况是,如果淋巴结阳性数量达到或超过4枚,无论其它指标怎么样,都归类为高危。

直接决策化疗

是否需要进行化疗?有时候,不需要基因检测就能做出化疗或者不化疗的决定。

♦️激素受体阳性且HER-2阴性的乳腺癌,如果复发转移风险评估是低危,不推荐术后化疗。但要是评估是高危,那就推荐化疗了。决策化疗与否最复杂的是中危的情况。

♦️三阴性和HER-2阳性的乳腺癌

如果肿瘤只是原位癌,癌细胞老老实实待在原地,不推荐化疗。

T1micN0的微小浸润癌,肿瘤最大径不超过1毫米,原则上可以不化疗,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淋巴血管有没有被侵犯、是不是多灶性等各种情况再决定。

如果是T1a-1bN0的病例,肿瘤直径在1毫米到1厘米之间,考虑化疗。而一旦分期为T1c及以上,肿瘤直径大于1厘米,则推荐化疗。

基因检测帮助决策

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复发转移风险评估为中风险、N0-N1的患者,术后要不要化疗的决策比较复杂,这种情况所占比还是最多的,争议也特别大,不同的指南推荐还不太一样,因此,有时需要考虑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评估预后风险,把那些低风险、能豁免化疗的患者筛选出来。在辅助放疗和内分泌治疗方面,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但是,目前基因检测还没有一个平台能满足所有患者的需求,而且很多医院基因检测项目也没开展,需外送到相关检测机构,费用也不便宜。

♦️乳腺癌21基因检测,主要适用于HR+/HER-2-的早期乳腺癌患者。

➡️临床判断为中危且淋巴结阴性pN0、肿瘤大小在T1b-T2期的患者。如果21基因检测的复发评分RS大于25并且年龄大50岁,或者RS大于等于16且年龄小于等于50岁,一般都会推荐化疗。

➡️对于中危且淋巴结阳性pN1的患者,一般建议化疗。但要是患者的肿瘤大小在T1-T2期。21基因检测结果为RS小于等于11,可以不用化疗。

Ki-67

Ki-67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若检测时选择的热点区域不同,还有计算出来的百分比高低差别,都可能影响最终的结果。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诊治指南意见:如果Ki-67指数超过或等于30%,一般会推荐辅助化疗,如果Ki-67指数低于或等于14%,还不能确定化疗的益处,不建议辅助化疗。

要是Ki-67指数处于15%-30%之间,建议进行基因检测,同时还得综合考虑很多方面,比如个人意愿、身体对化疗的耐受能力,以及化疗可能带来的潜在好处和风险。

在2021年,国际Ki-67乳腺癌工作IKWG会议指出,当Ki-67指数≤5%或者≥30%的时候,术后是否需要化疗的决策比较简单,不一定非要去做价格昂贵的基因检测。

但是,如果Ki-67指数在5%-30%之间,它对病情的预测作用、决策化疗的作用就没有那么强了。

如果临床因素显示预后差,比如淋巴结阳性、肿瘤长得比较大,可生物学因素却比较有利,像雌激素受体ER阳性百分比高、HER-2低、Ki-67低,这时候,⚠️不能仅根据Ki-67的结果就决定要不要化疗。

化疗依据Ki-67?还是基因检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诊疗指南,当Ki-67处于15%-30%时,化疗的获益不太明确,而国际共识认为Ki-67在5%-30%之间时化疗获益不确定。两个推荐还存在不一致,这可让我们犯了难。

如果Ki-67检测结果是低值,或者超过30%,但基因检测结果推荐化疗的意见和Ki-67推荐不一致时,该听谁的呢?

其实,在这种纠结的情况下,基因检测的地位更高一些,应该优先考虑基因检测的结果。这是为什么呢?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在划分复发转移风险时也特别指出,一些原本被认为是中危的情况,通过基因检测,有可能会被重新定义为低危或者高危。这时候,我们就得依据基因检测的结果来调整治疗策略。

参考文献:

1、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诊治指南(2024年版)

2、中国抗癌协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4年版)

0 阅读:6

欣欣看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