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又出一位“钱学森”?拒绝美国百万年薪,带30多个专利回国

文晓小书生 2024-06-22 16:20:05

文丨文晓书生

编辑丨椒麻鱼鱼

前言

世界大国之间的博弈日益激烈,各方面都不再藏着掖着,连普通民众都有强烈的感受。

令人觉得可恨的是,美方对我国的科技制裁从很早之前就开始了,对我国在海外留学的高精密科技人才进行全方位监视,一旦察觉他们有归国的意愿,便想方设法阻扰。

除了比较早的钱学森,还有这么一位科学家,名字叫做潘锦功,他摆脱美方的牵制,回国后还成功研究出令美方眼红的新能源技术。

那么他到底是怎么顺利回到国内?又研究出怎样厉害的新能源技术呢?

冲破阻扰,与祖国双向奔赴

潘锦功在美国高等学府担任着重要职务,有独立的研究团队,主要研究项目是碲化镉技术,并且是有显著成绩的。

二零零九年潘锦功回国参加了一场学术会议,他看到国内关于这项技术在国内的巨大潜力,当下决定回国创业,用自己所拥有的技术和研究来填补国内关于碲化镉的空白。

像潘锦功这样的高新技术人才,在美国是被重点关注的,当他提出要回国发展时,美方立刻上门劝说,表面上极尽友善,不仅承诺了千万年薪,还列出更多好处,只要不回国,他在研究上碰到的所有关于资金资源的困难,都会帮他兜底解决。潘锦功回国的坚定决心令他拒绝了这些诱惑,美方代表们无功而返。

但是随后潘锦功为办理回国手续而提交的材料文件被多次拒绝,以各种莫名的理由拖住他回国的脚步。

更令人不齿的是,美方明目张胆地派人二十四小时监视着潘锦功一家人,美其名曰为保护科学家的人身安全。

多方干扰给潘锦功造成了困扰,无奈只能向祖国求助,提出自己归国的打算,希望国家方面能够提供帮忙。

收到潘锦功的消息,国家高度重视,原因当然是出于保护我国公民在国外的合法权益,也是潘锦功顺利回到国内,肯定能推动国家科技事业更进一步。

国家派出多名专员主动与美方进行交涉,经过多方协调,美国终于点头答应让潘锦功回国,但是熟悉西方嘴脸的都知道不能就此放心。

果不其然,在潘锦功回国的当天被包围了,被他的科研团队,平时的工作伙伴围了个密不透风。

潘锦功费尽全力冲破人群,大声怒喊:“我一定要回去。”最终顺利坐上了回国的飞机。潘锦功带着众多科技成果与专利回国,斗志满满,要为科技强国的目标贡献一份力量,国家与人民同样敞开怀抱迎接他的回归。

科技事业路漫漫,道阻且长

潘锦功生于杭州,家境普通,但是他很早就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那就是成为科学家,从事科技研究。

他在学习的道路上全心投入,毫不懈怠,在同龄人中显得出类拔萃。

大学毕业后积极尝试,从事过油田工作,也做过计算机工程相关的工作,在打算国外求学时决定专注新能源研究。

到了国外环境当然不比国内,受到周遭陌生同学的歧视,当时的西方国家国力大大强于东方国家,所以在平时相处中,恃势凌人是常态。

潘锦功专注学业,憋着一口气,潜心做研究,以优异的毕业成绩得到导师的赏识,邀请他留在学校的研究所一同研发关于发电的新技术。我们一直在说的碲化镉技术就是这时期的产物,是潘锦功耗费心血,潜心钻研,带着科研团队苦苦熬了几千个日日夜夜的成果。

惊人的成绩打破了所有人的刻板印象,傲慢的西方人也不得不承认东方博士的优秀。

潘锦功平安回国之后,要继续研究,期待自己的研究在国内更加精进。

但是创业初期向来艰难,成立了光电材料相关的公司之后,潘锦功开始寻求资金支持,幸好四川省政府鼎力相助,资助了五千万。确保资金的充足后,潘锦功开始着手挑选研究设备,就在他准备采购研究设备和材料的时候,才发现公司内部有人吃里扒外,几千万的研究支持款项全被卷走了。

研究事业一度中断,这对潘锦功来说是晴天霹雳了。

潘锦功心性坚韧,坚信新能源的前景不会差,不放弃地四处筹款,在吃了无数的闭门羹之后,终于得到一些支持,艰难凑齐了研究资金,得以继续碲化镉技术的研究。

在经历了不断的实验,不断的失败,终于研究得到了一点明显的进展。但是长期的资金紧张,研究失败,人心浮动,团队中的大批成员出走,到最后只剩下不到30个人。

就这样,经历了资金短缺、成员出走,潘锦功咬紧牙关,跟留下的科研伙伴们埋头苦干,不敢有一刻松懈,终于研发出了让大家都看到希望的新能源技术:发电玻璃。

发电玻璃是在普通玻璃上沉积了一组以碲化镉为主的光电功能材料薄膜,当太阳光照射到薄膜层后,薄膜层中会产生电子运动,从而实现发电。

也就是说,将来我们能够用极小的成本去发电,这对于全国甚至全人类来说都是具有非凡意义的创造。

苦尽甘来,不负苦心人

2019年是潘锦功的转折点,这一年,潘锦功获得了“杰出工程师奖“,接着潘锦功带着“发电玻璃“进京参展,万众瞩目,国家以及同行业的企业,甚至普通老百姓都开始知道发电玻璃这个名字,对它产生好奇,逐步去了解到它的应用前景。

这次参展结束,潘锦功团队成功得到国家的项目支持款将近一个多亿。

资金在手,万事不愁,更何况发电玻璃已经有一定的知名度,后续研究和推广的相关事务都只会越来越顺畅。回顾这一路的失败和重新来过,再次对潘锦功博士与他的团队肃然起敬,在不被看好的时候回国发展,回国后经历资金中断,团队人员流失,研究不断失败,这期间的辛酸苦楚难以向外人道明,幸好一切值得。

结论

潘锦功博士的回归对国家的科技力量来说如虎添翼,他的研究成果也表明了国内的科研环境并不比国外差。

相信在我们祖国实力不断强大的今后,会有更多更厉害的在海外求学的中国科学家选择回国发展,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我们的国家在科技领域站得更高更稳,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科技地位。

0 阅读:201

文晓小书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