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是杜牧最有名的一首七绝诗,应该说是妇孺皆知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杜牧的好酒来。证据:人都欲断魂了,还要找酒家喝酒,可以看出杜牧贪恋酒的程度。
还有一首诗: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本来是写景的,但是现在的小学生早熟,居然理解成杜牧在晚上的枫林中“做爱”,可见其不但嗜酒,而且好色。
的确是这样,杜牧年轻时也曾经经历过“ 哪个少年不善钟情”的阶段。
公元828年(唐文宗大和二年),年仅二十六岁的杜牧考中了进士,被授于弘文馆校书郎一职。这在当时是很罕见的,在“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唐朝,考中进士是很难的一件事,50岁中进士都算年轻的,26岁的杜牧能高中进士,当然有炫耀的资本。
其实在高中进士之前,23岁的杜牧就写出来一篇奇文来,叫《阿房宫赋》。
当时此文已经轰动京城了。
闲话少叙,就说杜牧当官以后的事情。
公元829年(大和三年),杜牧赴洪州(今江西南昌)任试左武卫兵曹参军,被江西观察使沈传师任命为江西团练巡官。
杜牧的爷爷杜佑曾经当过宰相,这么说来杜牧应该是官宦世家了,他家和沈家又是世交,况且沈传师的弟弟沈述师尤其喜好文学,所以和杜牧相见后俩人一见如故,从此杜牧就成了沈府的常客,他和沈述师在一起聚会、饮酒、切磋交流文学,好不惬意。
一次聚会时,沈述师命家中艺人弹曲奏乐,为宴会助兴。
当时有个小姑娘,一出场就震撼了杜牧。
虽然这个小丫头身份只是个歌伎,而且只有十三岁,明显就是个青瓜蛋子。但是那清丽脱俗的形象让杜牧一眼就产生了好感,在后来参加宴会的时候,两人经常见面。
于是一个欣赏对方的美貌聪慧,一个倾慕于对方满腹才情,就与好好携手看秋浪,月夜泛舟,才子佳人缱绻情深。他们湖中泛舟,执手落日,才子佳人,自是无限美好。
但那只能是私底下的一种幽会,上不得台面。
后来张好好被沈传师的弟弟纳为小妾, 张好好本来就是沈家家奴,她根本无力掌控自己的命运;而当时杜牧官位也低位,没有什么话语权,所以,只好留下落花流水空余恨。
张好好出嫁时,曾给杜牧留下一诗:
孤灯残月伴闲愁,几度凄然几度秋。
哪得哀情酬旧约,从今而后谢风流。
对于苦命人来说,除了感叹命运的不公之外,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后来杜牧又来到扬州,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孺那里任职,一开始只是当个推官,后转为掌书记,负责节度使府的公文往来。
杜牧这一走,关于张好好的音讯,从此皆无了。
公元834年(大和八年)8月,时任监察御史的杜牧某天在街上闲逛,走到一个酒庄门口,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杜牧以为自己产生了幻觉,揉揉眼睛再定睛一看:好好,好好,我的(?)好好!
这一下让杜牧惊喜万分,马上前去相认。
后来和好好在攀谈中得知,张好好被沈述师纳为小妾之后,他们的夫妻生活仅维持了一年,就被沈述师抛弃了。
被遗弃的张好好开始过上颠沛流离的生活,后来为生活所迫,嫁给一个小商贩,最终沦落为街旁酒庄的卖酒女人。
而离开好好的杜牧,此时已经官运亨通,也已娶妻生子。
此时的俩人再次相见,只能发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感叹。
回家之后,杜牧还是心绪难平,于是饱蘸浓、墨感慨万千的写下了一首五言长篇——《张好好诗》。
这是一篇饱含了真挚的感情,蕴含了5年相思之苦的诗作,所以杜牧写的,不光是诗光彩照人,就是那笔走龙蛇的书法,更是让后人惊叹。
于是,这副真迹才得以保留了下来。在这幅诗卷上,有宋徽宗、贾似道、年羹尧、乾隆等一大批名人的鉴定印章。
到了民国时期,就更加乱了,乱到溥仪将故宫的国宝倒腾到外面换大洋的地步,这副书法就流落到民间了。
最后为民国四大公子之一的张伯驹所拥有,1956年,他将这幅诗卷捐给政府了,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唐朝的书法真迹,目前存世的非常罕见,这幅《张好好诗卷》,是杜牧唯一存世的墨宝,自然就更为珍贵了。
后来的人每当到故宫博物院欣赏这幅作品的时候,不由得发出一声感叹:小杜不愧和唐朝李商隐合称 “小李杜”的大诗人,现代人要是失恋了,只会在KTV重复一下别人写的情歌,以此发出一声无奈的感叹罢了;而小杜就是小杜,他虽然失恋了,却原创出一件国宝来,不得不服其诗人的风采。
参考资料:《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一》 《 中国传世书法·上》杨建峰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