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华语影坛咖位格局,三大维度,终极一战

腾高唐泪 2024-03-02 18:59:28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偶然看到一个华语影坛的“咖位”排名。

吴京、沈腾为第一层级,标准是“五部一番10亿作品,一番票房达到100亿”。

而黄渤、邓超、王宝强、成龙、甄子丹、张译、张涵予是第二层级,标准则是“五部一番5亿作品,一番票房达到60亿”。

然后是周润发、梁朝伟、古天乐、雷佳音、徐峥、刘德华、郭富城和董成鹏,在第三梯队,标准为“三部一番5亿作品,一番票房达到40亿”。

最后是“封印中的第二层级”,贾玲和朱一龙。

单论商业数据,有一定道理。

但显然不够全面。

首先应肯定其商业数据上的排名统计。

上述十九人,也确乎是最近十数年以来,整个华语影坛,在商业电影票房方面,表现最佳、最抢镜的演员群体。

但若以上述名单来看,成龙与周润发实则已经接近隐退,无须再列,另外徐峥与邓超也相对特殊,前者近三年都没有新作品,后者在一部《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之后,神隐至今,还有贾玲,新作《热辣滚烫》被诟病甚重,后续难料。

故余下十四人,可供探讨。

而在“演员”这个定义来讲,只谈商业数据,当然不够。

故而,不应该被忽略的维度,还包括有表演能力和作品厚度,此二者与商业票房数据结合,方才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评价。

如此一来,就可谓之,三大维度,终极一战。

不过恰如盈月有缺,每个演员,都必然有某种程度上的长短相形,在这个时候,就应该适当引入“趋势”的概念。

不一定需要分出高下。

但可以结合未来趋势,以票房、表演和作品厚度,去尝试结论。

又其实,可阵容两分。

这是当下华语影坛,最强十四人组的对抗。

内地影坛,以吴京和沈腾为首,率黄渤、王宝强、董成鹏、雷佳音、张涵予、张译和朱一龙,年龄段覆盖了从六零后到八零后,而香港影坛,恰好就是一再提及的五大巨头,三位已过花甲之年,剩下两位也不远矣。

从表演而论,吴京、沈腾和甄子丹,都算类型片演员。

昔年,强如周星驰,以喜剧大师身份,也只拿到过一个影帝奖的褒奖,李连杰同样如此,而成龙虽然有不少奖项,但动作电影的领域,天然就限制了他往表演的纵深去挖掘。

故而,这三人或应率先撇开。

其次要考虑戏路,基于形象和风格等因素,张涵予和王宝强、黄渤,这三人的角色适应性或要略打折扣,董成鹏虽有一定可塑性,但仍要受形象限制,加之角色塑造的案例偏少,故可略之。

进而,张译、雷佳音和朱一龙三人,可作为内地演员中的演技派代表出列。

反过来看几位香港演员。

从梁朝伟、郭富城,到刘德华和古天乐,戏路都相对宽广,但若以表演上的深度、难度和爆发力来讲,梁朝伟和郭富城,应或可堪为香港影坛的代表人物。

当然这只是个人看法。

若有人认为刘德华和古天乐更能够做代表,可自行探讨。

而这五人,该如何分高下?

表演上的代表作不难列出。

香港方面,梁朝伟的代表作,有《暗花》、《花样年华》、《无间道》、《2046》和《色·戒》,郭富城则可陈《父子》、《最爱》、《浮城大亨》、《寒战》、《无双》和《临时劫案》。

内地影坛,张译有《红海行动》、《八佰》、《悬崖之上》和《万里归途》、《三大队》,雷佳音有《超时空同居》、《刺杀小说家》和《坚如磐石》,而朱一龙则或只有一部《人生大事》,尚需更多作品夯实基础。

对比而论,香港演员或更具艺术性,内地演员的表演则更为“贴地”。

再进一步讲。

郭富城和梁朝伟的表演,显然具备较强的不可替代性,诸如步惊云、陈永仁、赵得意、周慕云、易默成、李问和梅蓝天等角色,并不只停留在角色临摹层面,而是有一种内化情绪的“强波动”,并非常规表演层面的手段可以做到。

这也是一直秉持的观点,“像”一个角色并贴近现实,对于专业演员来讲,其实并无太大难度,真正的考验,就在于不可临摹的创造力,与深度、爆发等表现。

内地演员在这方面,很难去挑战。

行文至此,或可结论。

单论商业票房表现,大局已定。

鉴于资源、年岁等客观因素,香港演员阵营,几乎已经无力再追,内地演员们则非但大势已成,更有不同年龄梯队演员的成长和接力,以及源源不断的资源灌注,后势仍然向好。

然若结合表演能力和作品厚度等因素而论。

香港演员的表现,或更为均衡。

以为然否?

0 阅读:1

腾高唐泪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