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革命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作者:学润班历史小队
背景:
一、经济:工场手工业、商业、金融业迅速发展,封建土地所有制进一步瓦解,工农业中小生产占优势;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占据首要位置,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
二、政治:封建专制制度危机加深,国内政治极度腐败,在对外战争中丢掉大部分海外市场;路易十六一系列改革均遭失败,上层危机加剧;财政危机、经济危机、人民运动和资产阶级的活动促进革命形势的形成。
三、阶级:
● 第一等级(拥有特权的统治阶级):教士
高级教士大多出身贵族
低级教士出身平民,在政治上接近第三等级
● 第二等级(拥有特权的统治阶级):贵族
资产阶级化的地主和投资工业与殖民地贸易的贵族在经济利益上接近资产阶级,在思想上倾向自由主义
大部分高级教士和贵族形成旧制度最顽固的维护者
● 第三等级(负担全国纳税义务且没有任何政治权利):资产阶级、城市平民、工人和广大农民
资产阶级最上层(已转化为地主的资产阶级、买到官爵的资产阶级和金融资产阶级)在不同程度上依附于旧制度
工商业资产阶级需要取得政治权力,实现经济自由和参与制定国家政策
资产阶级自由职业者接受启蒙思想,在革命中起重要作用
城市平民(“无套裤汉”)生活艰苦,追随资产阶级反对旧制度,是促进革命发展的突击力量;内部存在矛盾,无产阶级虽未从一般劳动群众中分化出来且缺乏阶级觉悟,但仍起着巨大的冲击作用
农民人数最多、受苦最深,许多自由农民在种种压榨勒索下沦为零散工;农民的贫困限制国内市场的发展,影响工农业生产,土地问题成为当时最迫切的社会问题
过程:
一、导火线:1789年5月5日三级会议召开
● 第三等级与王权和特权阶级爆发冲突,于6月17日自行组成国民议会。
● 6月20日,网球场宣誓,形成制定宪法、限制王权、实行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纲领。
● 7月9日国民议会改名制宪议会;王室进行破坏。
二、爆发标志:1789年7月14日攻克巴士底狱
● 7月13日,群众起义,资产阶级成为巴黎革命运动的领导者。
● 7月14日,攻克巴士底狱,巴黎被革命势力控制,迫使政权从王室转到制宪议会手中。
革命以王权妥协结局取得初步胜利并在全国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借“市政革命”掌握政权,农民大起义动摇封建统治基础;顽固派贵族反对国王妥协,开始逃亡并勾结外国势力干涉本国革命
三、第一阶段:君主立宪派统治(1789年7月14日—1792年8月10日)
制宪议会成为实际上的国家立法机关和革命领导机关,君主立宪派掌握领导权
君主立宪派:代表金融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的利益,代表人物——米拉波、拉法耶特、西哀耶斯、巴伊
● 8月4日—11日通过八月法令,在根本原则上废除封建制度,在法律上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但未解决土地问题。
● 8月26日通过纲领性文件《人权宣言》,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提倡人权和法治、维护资产阶级地位和私有财产权,以法律形式肯定启蒙思想,打击封建制度、限制王权、进一步启发人民革命意识。
● 10月5日—6日(十月事件),挫败王室镇压革命阴谋,加强革命中心巴黎地位;革命俱乐部活跃。
雅各宾俱乐部:前身为布列塔尼俱乐部,起初成分复杂;在拉法耶特、西哀耶斯等人退出另组“八九年俱乐部”后,仍由君主立宪派领导;在1791年7月君主立宪派和1792年10月吉伦特派分裂出去后,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组织,代表人物——罗伯斯庇尔
哥德利埃俱乐部:资产阶级激进派,1791年成为民主共和运动中心,代表人物——马拉、丹东、埃贝尔
社会俱乐部:原始的、平均的共产主义思想,代表人物——福适(《铁嘴报》)
● 1791年6月20日—21日,国王出逃失败,激起民主共和运动;7月17日,“马尔斯校场流血事件”,君主立宪派镇压群众共和运动。
● 9月14日通过1791年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三权分立原则、按财产分配权利,适应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妥协政策产物。
● 9月30日制宪会议解散,10月1日立法议会开幕。
● 1792年4月20日,在欧洲封建势力的武装干涉下战争爆发,法军节节败退;7月11日,立法议会通过决议宣布“祖国在危急中”。
● 8月10日,“无套裤汉”起义,推翻君主制度、结束君主立宪政体、取消1791年宪法。
四、第二阶段:吉伦特派统治(1792年8月10日—1793年6月2日)
国王被囚,吉伦特派掌握行政权,与雅各宾派对峙逐渐升级,开始将主要力量用于对付雅各宾派与下层平民
吉伦特派: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为保护自身利益而不愿继续推进革命,代表人物——罗兰夫妇、蒙日
雅各宾派:代表小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利益,要求继续革命,领导巴黎公社,代表人物——罗伯斯庇尔、丹东、马拉
● 9月1日,凡尔登失陷;2日—5日(九月屠杀),群众自发处决监狱中的可疑分子,打击反革命气焰,巩固革命后方,但成为吉伦特派攻击雅各宾派的口实;20日,瓦尔密大捷。
● 9月21日,国民公会开幕,宣布废除君主制,开始吉伦特派国民公会统治时期;22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右派:吉伦特派
中间派:沼泽派、平原派,代表中等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代表人物——康巴塞雷斯
左派:雅各宾俱乐部左翼、山岳派
吉伦特派与山岳派斗争不断,改组巴黎公社失败
● 1793年1月21日,处死路易十六;吉伦特派成为革命阻碍。
随着战争爆发,货币贬值、物价高涨情况更加严重,人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对吉伦特派产生严重不满,要求限制物价、打击投机商的限价运动兴起,被吉伦特派镇压
忿激派:代表最贫苦阶层、特别是城市贫苦劳动者阶层的利益,要求政府统管经济、限定物价、采用革命恐怖手段,代表人物——雅克·卢
● 3月,第一次反法同盟进攻,旺代郡爆发王党叛乱;4月,法军主将叛变投敌;5月4日,通过谷物限价法令,雅各宾派妥协并与忿激派形成暂时联合,奠定推翻吉伦特派基础。
● 5月31日—6月2日,雅各宾派与忿激派联合发动起义,吉伦特派倒台,革命进入最高峰。
五、第三阶段:雅各宾派专政(1793年6月2日—1794年7月27日)
雅各宾派掌握国民公会领导权,建立革命民主专政;国内外形势严峻,共和国处境危险
● 6月3日、6月10日、7月17日,颁布三个土地法令,基本上解决土地问题,根本上改变封建经济基础,对争取农民支持起重要作用,有利于革命深入发展。
● 6月24日,通过1793年宪法,基本上体现卢梭人民主权学说,是雅各宾派政治和经济主张的总纲领,实行共和制、三权分立原则、明确普选权原则、规定人民起义权,促进革命发展,所宣布的资产阶级民主原则不仅对法国革命而且对其他各国资产阶级运动都发生深远影响,但迫于形势并未实行。
为稳定局势,雅各宾派不断加强革命专政,改组救国委员会、打击投机商、积极组织抵御外敌
● 9月5日,开始建立恐怖统治。
恐怖统治主要有经济恐怖和政治恐怖两方面,使对内斗争和对外作战均获胜利,保卫了共和国、挽救了革命,但也造成许多不良后果
雅各宾派专政出现危机,陷入矛盾状态并开始内部斗争,镇压埃贝尔派与宽容派
埃贝尔派:雅各宾派左翼,反映广大平民阶层要求,宣传政治上的无政府主义和宗教上的无神论,主张经济上向所有富人进攻,加强恐怖统治,准备起义推翻国民公会,代表人物——埃贝尔
宽容派:雅各宾派右翼,反映新富有者要求,主张结束恐怖统治,代表人物——丹东
● 1794年7月27日(热月政变),雅各宾派专政被颠覆。
六、第四阶段:热月党与督政府统治(1794年7月27日—1799年11月9日)
热月党人代表在军需供应、土地和粮食投机上发财的新富有者的利益,结束恐怖统治、恢复和建立资本主义秩序
● 1795年4月1日芽月起义和5月20日—23日牧月起义均被镇压,6月27日—7月21日基贝隆战役镇压王党。
● 8月22日通过1795年宪法,实行共和制,保障资产阶级统治。
● 10月4日拿破仑镇压王党葡月暴动,27日开始督政府统治时期。
● 1796年,原始共产主义性质的巴贝夫平等派运动被镇压,对外侵略。
● 1797年9月4日果月政变和1798年5月11日花月政变分别打击王党和民主派,“秋千政策”。
● 1799年,督政府面临严重统治危机,无力抵挡第二次反法同盟进攻,政治、经济、军事全面混乱。
七、结束标志:1799年11月9日雾月政变
意义:
一、国内:法国大革命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一次广泛而深刻的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
● 政治:瓦解波旁王朝,彻底摧毁封建专制制度,确立资产阶级政权,为建立工业资本主义国家奠定基础。
● 思想:旧观念逐渐被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民主思想所取代。
● 法律:以法律形式废除种种封建性限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
二、国际:法国大革命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传播了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推动了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参考文献:
1.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近代部分上册,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
3.刘宗绪《世界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4.张芝联、刘学荣《世界历史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2002年版
革命的目的是为了社会进步生产力发展和提高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