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苏轼《祭欧阳文忠公文》中有言:“有所恃而不恐。”
前行路上,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艰难险阻,总会面临绝境,一个人唯有为自己蓄能,让自身强大,方能无所畏惧,满是硬气与底气。
一、深陷“向日葵思维”,往往一事无成
在心理学里,有一种“向日葵思维”,这种思维的人,往往会急于求成,不愿花费时间成长。
荀子有云:“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世间的任何事情,难在坚持,成也在坚持,而深陷向日葵思维的人,只会一无所成。
在东汉时,乐羊子的妻子,家住河南郡,极其贤惠,乐羊子要到远方去寻师求学,妻子便为其收拾好行囊。
一年后,乐羊子归来,妻子便问他为何回家。
乐羊子说:“出门时间长了想家,没有其他缘故。”
妻子听罢,操起一把刀,走到织布机前。
说道:“绢帛产自蚕茧,成于织机。丝一根根地积累,方可成就一寸之长;一寸寸地积累,才能织就一丈乃至一匹绚丽绢帛,如果将其割断,前面的努力就会付诸东流。”
妻子又接着说:“学海无涯,读书亦然,应该每日汲取新知,以提升品行和完善自我,如果半途而止,与割断织丝有何异同呢?”
乐羊子备受触动,于是,毅然决定完成学业,七年期间未曾返乡,最终,乐羊子考取了功名,衣锦还乡。
正如宋代陈晋所云:“欲速则不达,骤进祗取亡。”
任何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坚持和努力,要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人急也成不了大事。
如若操之过急,便注定了会得不偿失,一事无成,要明白所有蓬勃向上的盛景,都不可或缺日复一日的扎根奋斗,懂得放慢脚步,用时间堆叠,用坚持铺垫,终会前程似锦,未来可期。
二、唯有懂得积淀,才能行稳致远
先秦荀子的《劝学》中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人生的道路,是没有任何捷径的,凡事都要践踏实地,点滴积累,步步靠近。
古时,有个小孩,名为方仲永,家里祖祖辈辈皆是种田人,方仲永在五岁时,尚未接触过纸墨笔砚。
一日,方仲永突然哭闹着要纸墨笔砚,说想写诗,他父亲感到惊讶之余,立即从邻居家借来。
方仲永拿起笔,便写了四句诗,还为诗命名了个题目。
同乡读书人知晓此事后,皆来欣赏,都认为妙笔生花,写得极佳,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人们都叫方仲永为“神童”。
由于方仲永落笔成诗,许多人都邀请方仲永与其父,来家中做客,并摆酒设宴,盛情款待,于是,父亲经常带着方仲永四处参加各种宴会,夸耀儿子的诗文,却从未让方仲永拜师,看书学习,时间悄然流逝,方仲永一天天长大,但文采却仍停留在五岁时的水平,没有丝毫的进展,当方仲永弱冠之年时,与同龄的孩子就毫无区别了,神童也不再是神童。
正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世间的万事万物皆需要积淀,没有经过量的积淀,就妄想一步登天,只会摔得更惨。
尤其是通向成功之路,更需循序渐进,一个人的成长就往宛如种子发芽,需要积聚足够多的力量,才能破开土壤。
破土前在黑暗里的苦苦等待,皆是为了春晖下的复苏,学会在沉淀中积攒力量,方可行稳走远,邂逅人生最美的风景。
三、学会为自己蓄能
韩愈曾有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在近代时期,有一人名为陶行知,自小便聪明,常看到对联字画就用竹条在泥地描摹,由于陶行知出生在贫苦家庭,无力缴纳学费,幸得有师免费收他为学生,才得以读书。
在陶行知十岁时,因父失业,只得半工半读,即便每日往返路程二十里,也从未放弃读书。
少年陶行知生活压力极重,成绩却始终名列前茅,在读书期间,不仅努力学习现代科学知识,古典文学也不曾落下。
因家境贫困,陶行知总会向同学借来唐诗选本,在吟诵之余,将一本书工工整整抄完,最终,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陶行知成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
曾有一人说过:“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改变人生。”
往往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能够永远依靠,也没有任何人能被永远赠予,唯有自己是自己的救赎。
要知道一个人的生活之所以一团糟,是因为自身所掌握的知识,不足以武装头脑,突破困境。
学会为自己储蓄能量,才能冲破阻碍,才更有底气拥抱世间百般繁华。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所谓的成功,不过是坚持不懈和厚积薄发的结果。”
实力,往往是一个人行走世间最大的底气,懂得沉淀,为自己蓄能,无论面对任何惊涛骇浪,自身所拥有的能力,都是自己的救生圈。
深耕自己,方可挺直腰板,方有底气面对世间风雨,活出舒展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