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以血的代价,给中国敲响记警钟,现代战争要牢记四条铁律

十柒历史趣事 2024-06-19 11:06:52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俄罗斯以血的代价,给中国敲响警钟:现代战争要牢记四条不能违背的铁律!

如今中俄之所以背靠背联起手来二打一,都是因为被不做人的美西方一同逼到了绝路,俄罗斯面临着北约东扩,被堵到家门口。

而中国则因美帝干涉台海,致使统一大业始终都差临门一脚。更别提咱们作为一个沿海国,都险些被美国的三重岛链,给围堵成内陆国。

同样面对美西方围堵,大俄的选择是直接亲自动手下场跟北约硬刚,然而中国却从大俄身上汲取了四条血泪教训,分别是什么呢?

战争是最后手段

首先要牢记的一点,那就是战争永远是最后手段。能不用战争解决的,尽量就不用战争解决。

毕竟战争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残酷得多,没有任何一位国人能够彻底置身事外,迟早都会卷入其中。

俄乌战争打了仅仅两年多,大毛就已经征兵四次,前后动员了总共四十五万军人,其中早期投入到战场的俄军精锐,目前早被消耗殆尽。

而二毛情况更加不容乐观,随着双方不断陷入拉锯战和消耗战,体量更小的二毛,已经明显出现兵力不足的窘境,不得不进一步扩大征兵范围。

可即便如此,二毛士兵的平均年龄,也还是超过了四十岁,就连残疾人都收到了征兵传票,可见如今的二毛已经兵力短缺到了,不得不把老弱病残都派上战场的地步。

更阴险的是,二毛还开始动员艾滋病毒感染者与病毒性肝炎患者入伍,要知道战场上尸山血海的,病毒传染概率本就大大增加,还送这些患者入伍,简直活脱脱的生化武器,而且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也许正因如此,二毛“抓壮丁”也抓得日益不得人心,许多民众都不再像以前那样配合征兵,逼得二毛不得不黔驴技穷地搞出更加严厉的征兵措施:

比如要求那些逃往国外的适龄男性,都必须遣返回国参军入伍,但凡有适龄男性没有参军的,就会被停掉所在社区的热水煤气,以此作为要挟。

甚至就连女性征兵比例,也在逐渐升高,而且不同于以往主要负责后勤工作,如今的二毛女兵,大部分都被派往前线,然而古往今来无论中国还是国外,都有一个传统观点,那就是女性不能上一线的,否则就意味着男性的无能,以及这个国家的绝后。

然而讽刺的是,美国政客却还在鼓励二毛“要战斗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这句话,二毛自己人说没有任何错,但它偏偏是从美国人嘴里说出来的,很多人纷纷嘲讽,美帝宁愿与大俄战斗到只剩最后一个乌克兰人,也舍不得战斗到只剩最后一个美国人。

由此可见,乌克兰人民早就被美帝给端上了餐桌,而战争作为政治手段的延续,无论是否站在正义的一边,最受苦受难的永远不是发动战争的政客,而是无辜的百姓人民。

哪怕是大毛,情况也并不比二毛好多少,由于发动战争遭受美西方号称“毁灭性”的制裁,百姓一度面临物价飙涨、商品短缺的窘境,日常生活极其不方便,但好在有中国撑腰输血,送去大批物美价廉的商品,才让大毛民众的日常生活,得以继续正常运转下去。

所以,除非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我们绝对不能轻易使用战争手段,

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曾经那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无论军事实力还是经济实力,都已经达到足以威慑美国的地步。

尊严只在剑锋之上,国土只在大炮的丈量范围之内,中国武力的崛起,意味着过去那种任人欺凌侵略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所以如今的我们,也很难再有大规模的自卫反击战。

然而,美西方一直试图用各种借口和挑衅,拉我们下场参战,想在中国再复制一遍俄乌战争,以此消耗我们的国力。

所以我们千万不能遂了他们的愿,美西方越是想让我们打仗,我们越是要保持充足的战略定力,永远都要铭记:

不开第一枪

战争是最后手段,凡事绕过它去解决它、打狗不如先打主人,但凡能够用经济、外交等非战争手段来解决的,绝不用战争手段,能够不亲自动手的,绝对不亲自动手,哪怕是打代理人战争,都比自己亲自动手要好

而这,就涉及到了千万不能违背的、第二条现代战争铁律:就是哪怕到了万不得已非得动手,我们也必须坚守“不开第一枪”的原则。

历史上无论是西对印度、北对苏修、还是南对越南,解放军都坚决不当开第一枪的那一方。

表面上看,似乎吃亏的是我们,显得有些窝囊憋屈,可事实上,我们的表面退让,却能够抢占舆论先机,保证我们无论如何都能够始终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站在正义的那一边,从而获得更多国家的同情和支持,事后哪怕打起国际官司,咱们也占理。

这也是为什么,1962年中印边境士兵,已经剑拔弩张到了拿刺刀顶到对方咽喉的地步,双方仍然没有人轻易敢开枪,因为其实谁都知道,先开第一枪的那方,永远都不占理。

然而印度最终还是没有咱们有定力,印度眼见美苏两国都在为自己撑腰,而此时的中国正受美苏两国的排挤打压,面临国内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印度就顿时按捺不住地搏一搏、单车变摩托,果断朝咱们开了第一枪......

这下咱们就懒得装了,也不跟印度客气,直接上去骑脸输出一顿猛干,把好好的对印反击战,直接干成了新德里保卫战,直接给印度留下了时至如今都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

不仅如此,由于第一枪是印度开的,再加上我军在达到惩戒自卫战略目的之后,就立即主动停火后撤并移交武器,完美彰显了正义之师和平之师的作风,让人挑不出任何的错,因为当时国际上也没有几个站印度这边,就连美西方舆论,都对解放军大肆夸赞。

法国报纸评论说:“中国军队和印度军队打,只是教训它而已,毕竟印度军队根本不是中国军队的对手。”

西德媒体更说道:“中国人过去数星期里所做到的,都是空前的军事成就,因为他们派军队翻越了就连登山队都很难爬上去的高山。”

相较中国占尽的舆论优势,再反观大毛二毛,只因当初大毛没按捺住打了第一枪,就被美西方逮住小辫子打成大反派侵略者,并以此对由“理所当然”对俄展开全面封锁制裁,以致于大毛面临了更多意料之外的损失。

而这,就足以彰显“不开第一枪”的重要性了。毕竟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以德服人者昌,以力服人者亡,中国只有永远站在正义这一边,才始终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当然,退一万步讲,等我们真开打的时候,也千万要铭记“不打无准备之仗”的第三条铁律,才能把损失降到最低。

何为“不打无准备之仗”?兵马粮草、战略战术,这些准备自然不必多说,更重要的,还是要想好这场战争究竟为什么而打?最终又要如何收场?

如果这两个最为关键的问题没有想清楚,那宁愿不要开战。

俄乌战争之所以能拖这么久,都迟迟无法停下,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大俄准备不充分,以及战略目的混乱,大俄从头到尾都没有一个坚定明确的战略目标,一会儿战略目标是这个,一会儿战略目标是那个,从头到尾都稀里糊涂的。

之所以如此,很大程度是因为大毛对于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没有足够清晰的认知。

起初在大毛看来,自己拿下区区二毛,势必如同小刀切黄油那般简单利落,所以大毛压根没想太多就直接冲了。

但显然,大毛严重低估了美西方介入的力度,也缺乏一个明确的战略目的,再加之没有做好战前周密的应对筹划,结果自然就是在前期接连失利。

不打无准备之仗

就比如大毛前期兵力动员不足,再加之打法过于传统死板、缺乏随机应变能力,最终竟然硬生生地把“闪击战”打成了“持久战”,使得大毛一度陷入被动局面,战争成本高昂、代价过大且难以为继的严重考验,也日益彰显出来。

战略目的上,大毛起初说是为了给二毛去军事化、去纳粹化,然而随着大毛让二毛东边四个州公投入俄,并直接将二毛领土纳入自己领土范围,就使得之前的理由越来越站不住脚,让美西方越来越有理由支援二毛,制裁大毛。

不过无论谁更占理,时至如今,大毛二毛都陷在此战里面出不来了,尽管二毛显然已经经不起长期消耗了,可此战最终要如何收场,也成了一个新的问题。

这不禁让人想起咱们对越反击战之后,长达十年的两山轮战。

尽管轮战十年听起来很吓人,但好在我国地广物博,经得起长时间的消耗,所以直接把轮战当成练兵的磨刀石,用来增加军队实战经验。

但越南可经不起这么长时间战争消耗,直接被打成了赤贫国,至今没有喘过气来。

但不可否认的事,两山轮战之所以能够轮这么久,其实也是因为对越自卫反击战,从战略目的上来说,还是没有把越南给彻底打服,才会把这场仗给拖得这么久。

可越南即便在对越自卫反击战里被揍得这么惨,也还是要坚持挑衅我国,说白了也是因为越南格局太低,没有结束战争的意识。

越南在赶走侵略者实现独立之后,按理来说当务之急,应该是尽快恢复国家生产力、发展国家经济,然而越南当局却想一口吃成大胖子,企图通过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来实现自己的野心,这当然是行不通的。

结果只能是在一次次不甘心的、对中国的侵略当中,被中国完虐,最终落得个既损人又不利己,伤敌一百自损八万的结局。

以史为鉴,若要解决目前的台海问题,我们也一定要学会避坑,解决问题本身并不难,难的是如何保证两岸平民不被波及伤亡,如何干净快速利落地收官,从而避免美西方介入,导致如同大毛二毛那般陷入长期消耗战。

这也是为何目前面对两岸问题,我们始终还是保持“围而不打”的原则,以战略威慑为主,实际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打狗不如先打主人,先解决掉美西方,台海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如今我们通过“一带一路”打通欧亚中东这条线,支援大毛阻止北约东扩,搞金砖国家将美元排除在外,其实就是为了跳出美西方对我们的包围圈,反包围美西方,重新洗牌建立规则,直接对美霸权主义发起挑战。

待美霸权土崩瓦解之际,就是宝岛彻底回归之际,而这,就是一出无人可破的阳谋。

至于最后一条铁律,则是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这句话是教员的名言,然而许多人只记住了前半句,把后半句抛之脑后。

中国有句古话常说:“不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适当看低敌人,确实有利于士气高涨,打得更有底气和信心。

然而如果不在具体的战术上重视敌人,那么结局很有可能就是骄兵必败,最初多有信心,那么战败之后就多么打脸崩溃。

前期失利的大毛,就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由于过度轻视敌人,导致他们起初实战的时候并没有太认真、太全力以赴地对待,以致于吃了不少的败仗,一度在全世界面前颜面扫地。

这一点,我们在对印反击战中,就做得很到位。

即便后来印军如此不堪一击、到了看到解放军就丢盔弃甲集体遁逃的地步,但是在战前,我们还是予以印军相当之大的重视,严谨制定各种战略战术方针、尽可能在战前扫除和客服一切困难阻碍,认真地对待,等到真的打的时候,才发现我们远远高估了印军。

然而,高估对手实力,总比低估了对手实力强,所以无论对手是强是弱,我们都应该打起十二分精力,全力以赴地去对待,方能做到百战不殆、速战速决。

0 阅读:23

十柒历史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