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燃中国航天奋斗史:他国用百年也无法做到的,我国只用了30年

十柒历史趣事 2024-06-22 19:05:31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他国百年也无法做到的,我国只用了三十年!

中国航天的从无到有,简直就是一部逆天改命的“逆袭”史!让当初那些看不起中国航天、疯狂给中国航天使绊子的国家,统统被打脸。

不被人看好

冷战初期,当美苏已经争相将卫星送进太空的时候,我们甚至还连飞机坦克都还造不明白,在他们面前就像是小学生面对博士生,美苏随随便便动动手指头,就可以对我们造成降维打击。

所以那个时候咱们是真难啊,可即便再难,我们还是得迎难而上,毕竟尊严只在剑锋之上,没有足够强的科技武力,就无法保护自己,更无法实现每个中国人心中的大国梦,于是“两弹一星”奋斗目标应运而生。

然而得知中国要造原子弹卫星火箭,美西方都觉得中国这是不自量力,毕竟在他们的一概观念里,航天原子弹这些巨烧钱的玩意儿,都是他们这些财力雄厚的国家,才有资格玩得起的,然而当时的中国一穷二白,要啥没啥,拿什么造原子弹火箭卫星呢?

这就跟让一个啥也没有的穷光蛋,一年挣到一个亿的难度不相上下。

但是中国人,偏偏就做到了。

那个年代的科研条件,确实要多简陋就有多简陋,就连我国航天事业起点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不过只是一栋仅两层楼高、破砖砌成的小瓦房,科学家们更是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还要时常为了保密项目隐姓埋名默默无闻。

可即便明知条件艰苦,依旧还是有许多中国科学家,甘愿放弃国外的高官厚禄、锦衣玉食,也要满怀忠心赤胆,克服重重险阻,从海外回归祖国怀抱,一切白手起家从头干起,只为了实现心中的大国梦,让中国人凭借自己的力量,也能够站上这个世界最前沿的科技阵地

计算机不够用,科学家们就直接用算盘,一个珠子一个珠子地打,最终竟然真的用算盘珠子,硬生生地打出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打出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架火箭。

随着“东方红一号”在太空中用20.009兆赫的频率,播出《东方红》乐曲,太空中也终于奏响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的华美乐章。

然而,太空并不会因为故事感人励志,就向我们张开怀抱,前路依旧阻碍重重,只不过这一次,阻碍的压力,主要来自美西方国家。

20世纪70年代,眼见美苏放都先后实现载人航天,把人送上了太空,中国航天也不甘落后奋起直追。

然而,这条道路却远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顺利。

时间来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美俄等十六个国家,决定联合建造国际空间站,然而美国却以保密为由,故意将中国排除在外。

于是中国便成为了唯一一个,身为大国却没有被邀请建设国际空间站的国家。

试问少了中国这么一个大国,还能叫国际空间站吗?

但我们并没有气馁,不带我们玩我们就自己玩,既然国际空间站将我们拒之门外,那我们就自己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国产空间站!

于是在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开始实施,中国航天由此踏上新征程。

但载人航天,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一切从零开始的领域,只能自己埋头苦干摸黑,然而国际空间站不带我们玩就算了,就连我们自己埋头苦干,都有人来频频使绊子。

被使绊子

原本我们还想向其它国家汲取一下经验、加快一下进度,但美国国会却在2001年通过法案,不但规定NASA和美国企业,禁止向中国政府分享先进技术,也彻底浇灭了中国参与国际空间站项目合作的希望。

不仅如此,美国还越来越变本加厉:

1993年,美国故意关闭GPS,导致中国银河号货轮在海上迷失方向,接着便上演了震惊世界的银河号事件,只见美国以登船检查为由,强行扣下银河号并登船检查,导致银河号被困海上33天,举国愤怒。

时任外交部国际司副司长沙祖康,更是憋屈得连喊十七个“窝囊”,至此,银河号事件,便直接成为中国人心目中永远都不能忘记的耻辱。

1996年台海危机,美国故技重施,通过关闭GPS,直接导致中国导弹发射全部失败,自此,中国人彻底意识到,不能再继续依赖美国的GPS导航系统、受制于人、

但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正逢“造不如买”大行其道,于是中国又转而申请加入欧盟的伽利略导航系统,甚至不惜交了两亿欧元的会费,可谁料却遭到欧盟戏耍,欧盟前脚收完了钱,转眼间却又反悔,逼中国出局。

欧美的戏耍,令中国人彻底惊醒:靠山山倒靠人人倒,我们中国,也必须造出属于自己的导航系统!

于是北斗卫星系统也横空出世,自此,我们再也不用担心,在导航技术上,被美西方卡脖子了。

有了北斗的支持,我国载人航天也取得飞快进展,2003年,随着“神舟五号”成功将杨利伟送往太空,不但圆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随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水平逐步提升,中国航天也将目光投向了更遥远的月球,2004年,中国探月工程正式启动,2007年,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升空,并首次绕月探测成功,标志中国人在月球迈出新的一步。

2008年,神州七号又成功实现我国首次出舱活动,而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迈出“太空步”。

2011年,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成功的仅仅四十天后,神舟八号无人飞船也进入太空,与天宫一号首次实现了空间交会对接。

要知道,这一空间交会技术可是世界上最前沿的技术之一,因为它是后续建造空间站的必经步骤,全世界当时只有美俄两国能够独立研制生产该技术,然而中国却也做到了。

这也意味着中国建造国产空间站的计划,正式步入正轨,中国人也要有自己的空间站。

眼见我国航天水平蒸蒸日上,恼羞成怒的美国,宣布禁止一切与中国的航天合作,使得中国航天直接面临被美西方“封杀”的局面。

然而,即便是遭到无休无止的排挤孤立,中国航天也依旧没有气馁,而是挺起脊梁艰苦奋斗,继续自力更生。

就在美国全面“封杀”中国航天的第二年,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又与天宫一号进行载人交接,我们又实现了把我国航天员给送入天宫一号。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次的宇航员中,还有中国的首位女航天员刘洋,她在地面训练不到两年的情况下,就顺利完成了十三天的飞行考验。

此后,中国的火箭卫星就跟下饺子似的,疯狂往天上发射,我们在太空里做的实验也越来越多,也终于成功带回了月球土壤。

也正是这些卫星越发越多,我们的北斗导航系统,也越来越精准、越来越强大,在安全可靠的同时,使得中国军方的精确打击能力,提升了数十倍,更让美国越来越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因为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相比美国的GPS导航系统,运用8字形轨道,弥补了GPS在高纬度地区信号较弱的问题,所以无论是在地球上的哪一个地方,我们的北斗都可以接收到比较强的信号,然而这一大优势,目前GPS还做不到。

成功逆袭

甚至就连美国空军作战司令,都已经将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备用系统,专门供飞机在GPS失灵的时候使用。

不仅如此,北斗民用的导航服务还是免费提供给全球国家实使用的,这样一来,许多受够了美国GPS霸权的国家,都会纷纷选择放弃GPS使用北斗,因为他们都相信,一向热爱和平的中国,是绝对不可能利用导航系统想搞谁就搞谁的。

然而,北斗只不过是我们独立自主创造奇迹的其中之一,2020年,一个月球已经满足不了我们了,于是我们的探索目标又转为了火星,成功在火星上,也留下了中国人的痕迹。

2021年,随着我国自主研发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我国空间站也正式拉开了建造大幕,中国航天终于迈入空间站时代。

到了2022年,中国空间站便全面建成成功,此时,已经有十七个国家都争先恐后地向中国申请入驻空间站,与二十多年前中国申请加入研制国际空间站的情形,形成了鲜明对比。

颇让人大快人心的是,在这十七个申请加入中国空间站的国家里,竟然没有美国,而这也遭到美国的抗议,有西方记者抱怨中国为何要故意排斥来自美国的项目,而中国给出的回应却是:

“我们没有排斥任何国家和范围,只是从科学价值和技术考量来讲,美国的项目没达到要求的标准。”

二十年前,我们求着加入国际空间站,美西方国家却高高在上以中国达不到技术标准为由冷漠拒绝。

二十年后,中国不但自主建造出国产空间站,实现原材料组部件关键核心元器件的百分之百国产化、百分之百自主可控,而且相比国际空间站,还使用了更加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此时我们自然也能挺直腰杆子,说美国达不到我们要求的技术标准了。

那么也许会有人问,美国为啥不选择自己建造空间站呢?其实说白了,就是因为美国造不起,美国也不是没有尝试过建造自己的空间站,然而结果不是因为运费太高、就是因为运载量太小就放弃了,更何况美国又不是没有空间站,一个国际空间站,便让美国觉得够用了。

然而,已经有了几十年使用寿命的国际空间站,早已是破烂老旧、被中国空间站吊打了。

如今国际空间站的很多功能,都还是通过硬件来实现的,到处都是按键按钮阀门开关电缆,看着非常杂乱,然而我国空间站则是全自动化模块化,仅用一块屏幕就能解决整个空间站的操作,不但显得空间特别整洁利落,还更加方便操作。

反观国际空间站,因为设备老旧、而且是由多个国家建造,许多标准都不统一,所以整个空间零零碎碎,可使用面积也一再缩水,利用率也不高,整个空间站重达四百多吨,然而供航天员活动的区域仅有一百多吨。

就连太阳能电池板的能源转化率,都只有15%,而中国空间站的太阳能板转化率,却超过了30%。

不仅如此,我们还为宇航员的吃好喝好休息好伤透脑筋,相比国际空间站,我们的空间站绝对算得上豪宅。

而国产空间站,也只是中国航天创造的第一个世界纪录,没多久,我国又成为世界第一个去到月球背面的国家,而这也意味着中国航天,已经从以前单纯的模仿跟进,实现了超越。

纵观这三十年来的中国航天逆袭史,不禁让人感慨,多亏了国外的长期封锁,倒逼我们学会自主创新、独立研发,才能够取得如今的璀璨成就。

而这,也是中国人一向不服输的骨气和脊梁。

1 阅读:83

十柒历史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