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运动员的成功,是偶然还是必然?

蓝橡树育儿 2024-04-11 00:01:20

在刚刚结束的冬奥会上,涌现出多位学霸运动员:早稻田大学的羽生结弦,精通中、英、日、三国语言的苏翊鸣,五育并举的谷爱凌……他们的家庭教育被大家反复讨论和学习。

拿谷爱凌来说,她能兼顾多项兴趣,武能勇夺奥运会金牌,文能考出SAT1580(满分1600)进斯坦福。她说,自己并不是为了奥运奖牌滑雪,也不是为了考上斯坦福学习,这么做是因为喜欢,顺便赢几场,赢了又激发自己更加喜欢滑雪这件事。

谷爱凌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美国课业不那么“卷”的事实,归功于母亲无条件支持和高水准运作,以及良好的家境支撑孩子试错,但归根到底是找到了热爱的事情,自驱力让她不停向前。

谷爱凌无法复制,但她的成长经历依然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尤其在“双减”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挖掘孩子的内心所爱、实现孩子的全面发展,成为教育新课题。

冬奥会余热未消,“双减”政策后的第一个开学季到了,对家长而言,除了陪伴孩子尽快走进状态,也多了一份观望:

作业量减少后,孩子还能学扎实吗?没了课外补习班,孩子课余该做什么呢?

最近,我注意到一场访谈,参加谈话的都称得上是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谈的是接地气的孩子教育问题。

我发现,这些人的教育观正在趋同,即努力在“不卷”的状态下,让孩子放手热爱,去挖掘让孩子感到幸福的特长和优势。

这恰恰与“双减”政策的初衷不谋而合——提高教育质量,让教育真正回归学校教书主阵地,激发每个孩子的潜能,让他们成才又成人。

让孩子放手去热爱

“双减”让教育回归本质

“接受”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丁延庆:接受女儿是个“普娃”

北大副教授丁延庆从小就是学霸,但他的女儿却没有继承父母的基因,入学后的第一次测试,竟然排名倒数第一!

丁教授回忆起自己辅导孩子写作业的过往,当时只要放学,丁教授就会把女儿领到自己办公室,看着孩子写作业,而辅导孩子写作业的两三个月里,父女俩经常情绪失控、大呼小叫。

强迫女儿学习,破坏了亲子关系,这样的成绩是否值得?最终丁教授选择了接受孩子是个普娃。“孩子一出生你就期望她成为谷爱凌,这肯定是不对,家长也要面临很多的挫折、痛苦、绝望,严重影响亲子关系。”

“双减”就是让大家放下对分数的执念,回归教育本源。教育的本源就是服务于每个个体的自我完善和心灵自由,这样的人都是成功的。

“激发”《看天下》杂志执行发行人李红平:时代不同了,孩子也不同了

李红平出生于70年代,那时孩子读书有天然的内驱力,毕竟考不上大学就要回家种田了。这个年代的缺陷就是,除了学习外的个人爱好被扼杀了。

可一个人的才能,很多时候就是在闲暇时间,在做些“闲事”中无意被激发的。就像李红平90年代时,出于爱好写了篇3000字的文章,给报社投稿,并成功刊登。这件事激励他走上了媒体道路。

时代对父母提出了全新挑战。父母要懂得挖掘孩子身上的优势,激发他们内在的热情,这比一味让他们做题、提分重要得多。

当你的孩子喜欢看漫画、看电影、拍视频、捉昆虫、打篮球、滑板、对开放问题胡思乱想时,能不能被允许呢?孩子喜欢就全力支持,激发才可能没那么困难。

“包容”AI工程师、科技博主彭志辉:不打击孩子,就是最好的教育

彭志辉的父母都是普通人,但从不会打击孩子的天马行空。

彭志辉回忆:“我小时候喜欢拆家电,进行破坏性改造,父母不会对我说‘这件事没有意义,不要折腾了。’这些事情上,他们至少没有打击我。”

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的孩子天赋不如人,早在孩子冒出一些“不走寻常路”的想法前,就被父母否定。

正是因为父母的信任和“放养”,彭志辉进大学,选了自己擅长的专业,并很快成为行业佼佼者。可见,只有热爱才能擅长,只有擅长才能做得更好。

华为云和TA的朋友们,

当70后遇上10后,代际间的沟通与教育是否有更好的答案?当碰撞发生,什么才是好的教育?这个开学季,我们请到北大教授、资深媒体人、AI大神谈谈教育不只有一种答案 #云上双减教育提质 #华为云和TA的朋友们

视频号

从接受到激发再到包容,这些成功人士在教育孩子或接受教育上,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好的样本,那就是“让孩子放手去热爱,就是最好的教育。”

在“双减”落地后的第一个开学季,教育话题重燃。这个访谈节目以及冬奥赛场学霸运动员们挑起的教育讨论,让我们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质。

我想,教育的本质不是教学,不是分数,更不是生意,而是培养人,顺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立德树人。

从理念到落地

“双减”下的新“忧虑”

听了那么多大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教育观念的转变,路漫漫其修远兮,“双减”政策的实施让家长们重新审视自己,也让教育重回正确的轨道。

但想和做之间仍存在鸿沟。换句话说,理念好,关键是落地。

“双减”政策落实至今,大家的忧虑并没有减少——

我记得去年“双减”政策刚落地,抢购网课的热度不降反升,家长们担心以后补不到了,一定要挤上末班车。也有一些家长忧心,双减会不会造成均贫?

“双减”后作业少了,辅导班没了,照理说孩子应该很高兴。但其实那么多年,很多孩子已经习惯了依赖辅导机构,他们也担心万一遇到自己搞不定的知识点,该怎么办。

“双减”对学校和老师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原本分数的压力分散在家庭和机构身上,现在学校和老师成了“全村的希望”,不能刷题,不允许提前焦虑,只有提升教学效率和服务,才是突破点,难度可想而知。

教育主管机构也承担了巨大的压力。一方面要监督双减政策的落实不变形,另一方面还要为学校提供政策和技术的支持,你总不能光让马跑不让马吃草吧!

其实,各方的忧心不无道理,总体而言,无论是家长孩子对于落于人后的忧虑,学校老师对于教学质量的压力,还是教育主管机构的监管和指导责任,最终都落脚到对于“减”之后教育教学质量的担忧。

但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双减”政策,减不是目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其初衷就是提高教育质量,导向是让教育真正回归到学校主阵地,“减负”是工作目标,“提质”是根本目的。

提升教育效能

数字化技术给出了答案

多方诉求汇聚一点,“提质”成为重中之重,数字化技术则是可供选择的一大手段。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22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到,“整合建设基础教育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为基础教育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国家层面提出的战略方案,也直指数字化技术。通过数字化技术,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老师得以补齐“双减”政策落实下的薄弱之处,让孩子成长成才,获得个性化发展,让家长减少忧虑。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数字化技术已经在帮助教师从教学场景中的重复繁冗工作中解脱出来,更好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同时,技术也让个性化学习成为现实;而对于监管部门而言,利用技术也可以很好地实现区域统筹管理和透明监管,有力保证“双减”工作的落地开展。综合来看,数字化技术不但能帮助基础教育完成“减负”的工作目标,还能实现“提质”的根本目的,兼顾“政校生”三方需求,让“双减”落到实处。

而数字化技术在深圳市宝安区的率先实践,以及基于此取得的落地成果,则进一步证实了答案的正确性。

2021年“双减”政策落地后,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局与华为云强强合作,基于华为云“双减”数字化解决方案研发实施了“中小学课后服务信息管理平台”。上线以来,在政策宣贯、项目申报、经费管理、绩效评估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让学校、教师、学生与家长及政府分管部门尝到了“双减”带来的切实好处。

借助该平台,宝安区学校将原本多达300+的课后服务管理工作步骤简化为“三步管理”动作,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客户好评率高达96.7%,并实现区内145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超36万学生的全面覆盖。

在深圳宝安区的率先垂范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华为云“双减”数字化解决方案,正是华为云秉承“科技赋能教育”的价值理念推出的数字化平台。

该解决方案,通过作业减负系统、教育资源生态系统、课后服务管理系统三大版块,从智能管理、智慧减负和智享生态三大维度,助力提升教育质量、均衡教育资源、优化教育服务,能够很好回应政、校、家长和孩子等多方诉求。

华为总裁任正非先生一直都很有教育情怀,他曾说“中国的未来与振兴要靠孩子,靠孩子唯有靠教育”,而教育要实现人才素质的提升,光靠大学肯定不行,关键是看基础教育。

立德树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以往家长一味追求成龙成凤,学校老师唯分数论,孩子则被迫全身心投入学习考试之中,而真正的兴趣和自我的完善却被忽略了。

“双减”从2021年的落地到今年的持续深化,“减负”与“提质”并行,让教育回归本源,也让立德树人落实落细,而这其中,数字化平台必然相伴相行,共同服务于中国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0 阅读:0

蓝橡树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