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菲律宾政坛风起云涌的近期,前总统罗德里戈·杜特尔特再度被推上舆论的焦点。他那场声势浩大的“禁毒战争”引发一场长达540分钟的参议院听证会。
面对质疑,他大方承认自己在任期间曾下达过一种特殊指令:鼓励涉毒嫌疑人反抗警方,这样警方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合法击毙”他们。这话一出,全场哗然,也让杜特尔特的“亲华派”标签更加引人注目。
而现任总统小马科斯则借机展开一场对国内亲华派清场行动,以重新调整国内政局并向外界展示他独立的政治立场。杜特尔特在任内对华友好,推动了与中国的经贸合作。他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支持“一带一路”倡议,促成了中菲在交通、电力和农业等领域的合作项目。
然而,杜特尔特离任后,这些合作项目的进展情况逐渐变得复杂。马科斯政府上台后,虽然没有立即取消这些项目,但对其中一些项目进行了重新审查,尤其是一些港口和通信基础设施项目,担忧其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
杜特尔特当初以一种前所未有的严厉态度对待毒品问题,誓言在上任6个月内根除毒品祸患。他曾说过:“毒贩和毒瘾者没有活路。”这种强硬话语一度让他获得不少民众的支持,但也让人心生畏惧。
如今,杜特尔特在听证会上承认自己下令“允许警方合法击毙毒贩”这一点,等于公开证实了他在任期内的铁腕政策。杜特尔特上台以来,他的禁毒政策一直被批评为违反人权,尤其是国际刑事法院(ICC)对其“反人类罪”的指控。
然而杜特尔特在执政时强势地回应了国际压力,并没有理会批评。而今,当他卸任后以一位普通公民身份出现在听证会上时,似乎也少了几分从前的硬朗。很多观察家认为,杜特尔特的这一认罪举动不仅让他过去的政策失去了正当性,还可能会引发后续的法律行动。
杜特尔特的表态令现任总统小马科斯面临着微妙的政治局势。作为菲律宾新一任领导人,小马科斯在对华政策上持温和立场,却也深知杜特尔特所遗留下的“亲华”形象带来的挑战。杜特尔特在任期间,推动与中国的友好关系,认为这对菲律宾经济和安全都具有战略意义。
但小马科斯似乎在外交政策上采取了更为谨慎和务实的态度,不希望菲律宾被视作任何大国的“附庸”。在杜特尔特的听证会之后,小马科斯迅速进行了一系列清场动作,试图重塑自己的政治品牌,并向国际社会表明他的独立立场。
与此同时,南海局势也再度紧张起来。法国宣布派遣其航空母舰“戴高乐号”进入南海水域进行军事演习。这一举动无疑是对包括菲律宾在内的南海周边国家施压,同时也向中国发出强烈信号。
法国等欧洲国家近年加大了对亚太地区的关注,试图在南海问题上发挥更积极的角色。法国的这一军事动作可能会被视作对美国印太战略的补充,而菲律宾作为这一地区的重要节点,不得不在大国之间找到平衡。
这场清场行动的背后,反映了菲律宾在复杂的地缘政治局势中寻求自我定位的挣扎。小马科斯的举动说明他试图在杜特尔特遗留下来的亲华政策和民众对主权的担忧之间取得平衡。
他清楚地意识到,如果一味延续杜特尔特时期的亲华政策,可能会让菲律宾在大国博弈中失去主动权;但如果过于倒向西方,又可能触怒南海周边的强国,令菲律宾的安全环境更加复杂。菲律宾民众对于这一连串事件反应不一。
一方面,杜特尔特在禁毒战争中的高压政策和亲华立场让他获得了不少支持者,他们认为杜特尔特的政策“让菲律宾变得更安全”,与中国的关系也有助于国家经济发展。然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杜特尔特的政策虽然一度有效,但留下的创伤和国际压力却需要后人去弥补。
小马科斯显然看到了这一点,他试图避免被过度贴上“亲华”标签,转而寻求一种更灵活的外交策略,以确保菲律宾的利益最大化。对于即将逼近南海的法国航母,菲律宾政府还未作出明确回应,但这一事件无疑会进一步加剧南海局势。
作为南海周边的直接利益攸关方,菲律宾势必会在大国角力中面对更大的压力。杜特尔特在听证会上的认罪、马科斯的清场行动,再加上法国航母的逼近,共同织就了一张复杂的政治网络。
菲律宾在这张网络中并非主角,但却不能置身事外。小马科斯需要谨慎权衡各方利益,以免菲律宾沦为地缘政治的棋子。从某种程度上说,杜特尔特的“认罪”可能象征着他对过去决策的某种反思,亦或是对现任政府的一种“卸责”。
而小马科斯的清场行动,则是在重塑自己在民众心中的形象,既避免与杜特尔特划清界限,又在一定程度上利用杜特尔特“亲华”的遗产为己所用。他或许明白,菲律宾未来的发展需要在大国之间保持平衡,同时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自主空间。
正如杜特尔特曾言:“菲律宾的未来要由菲律宾人自己决定。”在这纷繁复杂的局势中,菲律宾似乎正在寻求一种新的定位,既不完全亲西方,也不完全倒向中国。
小马科斯的清场和法国航母的逼近,或许只是这个东南亚国家在风云变幻的地缘政治中迈出的第一步。在未来的南海博弈中,菲律宾是否能真正做到“在大国之间游刃有余”,还需要更多时间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