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首诗让你感到很恶心?像《一树梨花压海棠》这样的伪作还有多少

一介渝城小吏 2024-04-15 21:48:38

王小波曾说一切都在不可逆转地走向庸俗。

现在仔细揣摩一下,的确很有道理。

一提到“让你感到很恶心的诗”,很多人就会拿网上看到的“典故”摇唇鼓舌、津津乐道、以讹传讹。甚至如果不知道这里面的调调,反倒成了没文化。

历史上的大文学家苏东坡,其实也就是个lsp,也能拿个花朵来意象男女之间的那点事,大批博主在读过“耄耋老翁填房,苏东坡题诗助兴”的“背后真相”后顿时激动了,兴起一阵全民创作,给苏轼这个历史人物编织了无数花边细节。更大波的网民也深深为之颠覆,一拨嘲讽文豪真卑劣,另一拨则称文豪真风流。

不管是真卑劣,还是真风流,几乎所有人无视的是,《一树梨花压海棠》完全就是伪作。把苏轼所有的作品集拿出来,根本就不存在。

“一树梨花压海棠”这句,各位不妨参考现代译学家祝淳翔和陈福康的考证。2位认真查找来历后,才知道这句话起源于明朝,当时的民间小说使用频繁,又或是参考了下图元稹的这首诗。原创人其实就是佚名。

那为什么苏东坡和此句又联系上了?祝淳翔提出了来源于港台作品的说法。

像“一树梨花压海棠”这样的伪作还有很多。最出名的首推陈独秀的《乳赋》和张宗昌的《诗集》。

针对《乳赋》,其曾孙陈恩田已于11年辟谣,就不再重复了。然而但凡是个正常人只要认真看一下,就能了解这样的说法有多么的离谱。例如:文中频繁使用的“ball”,其实就是80年代港片里的语句“大ball”,怎么可能是上个世纪初的作品。让人感到极度恶心。

而更大多数的网民依然觉得真相便是如此,个中原因就在于我们网络平台的推波助澜。某科除了把作品纳入词条,还拿出了该作的相关内容梗概。陈公即便活着估计也翻不了案了。

至于张大帅,堪称当代网络翻转的经典案例。

区区数首俚俗体,就把一个卑劣嗜杀的军阀塑造成一位憨态可掬,时不时还来一段“吞扶桑”的桥段,隐然成了豪放派民族英雄似的人物。

张宗昌跟北洋其余军阀大同小异,背靠岛国资本。上世纪二十年代,残酷绞杀山东起义工人,制造了“青岛惨案”。平时治理苛捐无数,把搜刮的民脂民膏全部汇入国内的岛国钱庄。被推翻后,藏匿岛国多年,曾数次想凭岛国的支持卷土重来。柳条湖事件后,张学良担心他成为外患的帮凶,诱其返乡。1932年,时任省长的韩复榘怀疑他在岛国支持下再次图谋山东,遂派杀手以毙之。

这位只要晚死5年就妥妥成为汪精卫的人物,是谁给他勇气去“轰扶桑”的?事实就是:《效坤诗集》完全是杜撰出来的。

然而某科却二度为该《集》背书,不仅配套了序列号和出品方,书价都标得仔仔细细!问题是只要你去查,绝对买不到。

真正文豪的佳作无人问津,编造的“海棠”似乎更能博人眼球。历史上的苏东坡乏善可陈,lsp似的骚客气质才更可爱。陈公提出的“2个先生”被现代人弃之脑后,教科书上的白纸黑字估计太让人乏味了。结果其名反倒成了网络热梗“你坐下”的调侃对象。张宗昌的俚俗体横扫现代诗坛,其背后的卑劣残忍也变得不重要了。

如今一提到此人便是:“哦,他啊,我知道,打油诗太好玩了,这军阀真tnd性情中人!”生活便在这嬉笑间悄悄流淌而去,似乎不曾改变过什么。

再科普个比较火的吧。

今天在各大平台上打着仓央嘉措名号的作品基本上是伪作。包括众所周知的下图这句。认真推敲并非嘉措作品,而是曾缄的。

曾缄自己澄清过:

意思就是:他从未获得仓央嘉措的真实手稿,而是用的汉译版。因为感觉翻译水平不高,故在此基础上搞了二次创作,不只是简单的修饰,对部分残缺的还进行了补充。里面就有网上很火的这句。

其主要内容用汉语只需前2句就够了,只是不符合古体诗规范,因此曾缄才依照诗词大意增添了后面的“世,不。”严格来说,这就是曾缄的原创。当然了,从补充的水平来看是极高的。

只是如今附庸风雅成了时尚,真实的背景被彻底埋葬。

注:有人说某科可以随意编辑,其实你一个普通人账号不多的话可以去试试?

0 阅读:1

一介渝城小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