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历史上地狱般的鬼岛,高楼遍布却无人居住,居民如何消失的?

失重外太空 2022-05-07 20:40:43

世界末日将会是怎样的景象?是残垣断壁、荒无人烟、放眼望去死气沉沉吗?

或许今天都市的繁华喧闹和小城的安静从容让我们无法想象这般死寂的场景。但是沿着日本长崎县的海岸线寻找一番,也许会在这里找到我们想要的答案。

长崎县属于日本地域中的九州地方,位于日本的最南端,其海岸线复杂,星罗棋布地散落着505个荒岛。

其中有一个荒岛面积约为0.063平方千米,岛上混凝土建筑物林立,但却不见一个人的身影,这就是日本端岛,也是人们口中所说的“鬼岛”。

这是怎么回事呢?岛上的居民又去向何处了?这还要从这座小岛的历史说起。

端岛

01、黑色黄金:被奴役的第一代人

端岛从一开始被发现时便是一座荒岛,因为从天上俯瞰时,它的轮廓外形像一艘军舰,所以也被称为军舰岛。

1810年前后,日本的科学家勘测到在岛上及其附近的海域上有着大量的煤矿资源,但受制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再加上小岛上时常受海浪和台风的侵袭,煤矿开采进展十分缓慢。

就这样又过了半个多世纪,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口号下,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明治维新运动拉开了序幕。

在这场轰轰烈烈向资本主义社会进阶的运动中,日本对资源的需求以及对财富的渴望也与日俱增。

但本土的矿产资源不足以支撑其扩张的野心,便将目光重新转移到了这座名不经传的小岛上。

明治维新

1890年,日本的军工巨头三菱公司买下了这座小岛,开始在海底煤矿开采煤炭资源。

最开始,三菱公司在日本国内招聘工人,但因为岛上的荒芜和工作条件的艰辛,几乎没有人愿意去端岛工作。

煤矿资源的开采迫在眉睫,没有人就要想方设法地找人,为此,三菱公司和日本政府合作将日本监狱服刑的罪犯送到岛上工作。

因为不满狱警非人的待遇和严苛的工作条件,这些服刑的罪犯爆发过多次混乱,严重影响到了煤矿开采的效益。

正在三菱公司为劳动力的事情头疼的时候,随着日本殖民侵略的步伐的加快,三菱公司仿佛又看到了新的希望,于是将罪恶的魔爪伸向了朝鲜和中国。

一段不为世人所知的黑暗历史便这样开始了,在日本殖民朝鲜和侵略中国之后,三菱公司强迫成千上万的劳工去岛上采矿。

三菱公司

据资料显示,仅在二战期间,日本大约强占了我国4万人到日本充当劳工,其中就有3700余人就被分配到了端岛进行煤矿资源的开发,岛上除了华工以外,还有从韩国、朝鲜掠夺来的1300人。

有了比服刑犯听话的劳动力,三菱公司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想着怎么从他们身上榨取最大的价值了。

由于岛上的各种设施不齐全,海浪台风又经常光顾,工人们连最基本的休息都无法保证,这大大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效率。

长此以往下去也不是办法,于是三菱公司咬咬牙忍痛在端岛上建立了一座钢筋混泥土的公寓楼。

该楼虽然高达7层,但却需要容纳5000余人,住宿条件实在简陋,而且工作的一整天的工人晚上全部休息的话,即便十几个人挤在一张床上都挤不下。

该怎么样保证工人们最起码的休息又不影响他们继续被压榨呢?投资再建一栋新楼供他们休息吗?

当然不会这样了,于是三菱公司便想到了一个绝好的主意,实行分班制。

每个劳工工作满12个小时再休息,既耽误不了煤矿的开采,公寓楼也不会在白天闲置,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就这样在三菱公司的安排下,端岛当时的人口密度是首府东京的9倍。

但对于劳苦的工人们来说,这样的日子简直暗无天日。

辛辛苦苦工作12个小时后回到休息的地方,面临的是不知道谁睡过的床铺,潮湿发霉、虱蚊遍地,劳累工作后的身体根本无法得到充分的休息。

生活的艰辛不仅体现在居住条件上,食物也同样是最低级的待遇。

因为端岛本身就是一座荒岛,除了煤矿资源,其他都非常稀缺,所以淡水和食物都需要轮船从日本其他地方运送过来。

对于最低等的劳工来说,他们吃得最多的就是炸完豆油的残渣,这些残渣从日本本土的各个豆油加工厂运送而来,勉强可以够劳工饱腹。

住宿之艰辛,食物之匮乏,这一切的一切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难以想象,但对于当时的他们却是逃避不了的日复一日。

但在岛上,除了吃喝住宿的问题外,这些劳工还要面对最基本的一件事情,就是工作,非人一般的工作。

因为他们是最低级的劳工,所以给他们安排的工作危险也最大,有的人被安排在矿井深处开采煤炭,有的则被叫去填补挖掘的缺口,以防止隧道坍塌。

海下的矿井,黑暗狭小、高温密闭、空气稀薄,仿若一个海底地狱。

为了能够看得清,工人们不得已要戴4公斤重的头灯来行动,如此高压的工作环境让劳工们每次工作结束后心慌眼黑,大汗淋漓,仿佛渡劫一般。

而就在这种工作环境下,他们的待遇也是极差的。

工作时,因为矿底炎热,劳工全身上下只穿一条内裤,大豆般的汗水从额上滚落到眼睛时,劳工们只能用沾满碳灰的双手擦拭,很多人因此失明。

如此高强度的工作就连一位青壮年都可能难以接受,但是从遗留下来的照片上看,其中还有一些稚气未脱的青年。

因为长期的缺乏休息与营养不良,他们饿的瘦骨嶙峋,生长发育很是迟缓。

肉体上的疼痛久而久之会麻木到思想,时间长了很多人便如行尸走肉一般失去了思想。

但是总有人对这般绝望的处境感到窒息,如同炼狱一般的生活逼迫他们绝地求生。

他们曾试图从小岛上游到15公里以外的其他地方,但是这对一个健全的成年人来说尚且困难,更不必说长期饱受压迫的劳工了。

看着逃跑的人的身影一个个消失在了茫茫大海中,剩下的人也更加感到窒息。

有人说,在端岛旁边有一个小岛,叫做“火葬场”,那些在矿洞中死去,或者逃亡失败被海浪冲回岸边的尸体都会被扔到那里火化。

日本人在谈到这历史时,大多夸赞于明治时期从这座岛上得到了多少煤矿资源,对日本近代史的发现怎样怎样,对其犯下的滔天罪行却不曾主动提及反思。

日本政府给出的理由是日本当年的做法是合理的,因为当时朝鲜是日本的殖民地,朝鲜人也应该是日本的国民,履行国民应尽的义务。

在战时紧急情况下,国家强制动员劳工也不算犯法,但岛上的劳工享受到他们该有的权利了嘛?

答案当然是没有,他们卖尽了自己的一切力气,到头来只换到了食不果腹,有的甚至永远葬在了那个小岛上。

前面谈到端岛的生存资源十分匮乏,淡水和食物都需要用轮船从日本本国的其他地方运送而来。

因为海上风暴天气频发,运送的船只常常难以按时到达,所以资源更加稀缺。当船靠岸后,资源分配则是由三菱公司的负责人来决定。

第一等的资源当然是三菱公司的员工,他们将会获得优质的淡水和食物。第二等则分给日本的员工,剩下的残渣才轮到了剩余的劳工。

还有历史记录,这些劳工用生命换来的一点点微薄的积蓄也得全部交给日本监工,日本人则不需要。

当劳工因意外离世或者逃跑时,这些积蓄也变被三菱公司全部没收。

这就是岛上的第一代劳工,在端岛上煤炭资源极力发展的年代,是他们在背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02、现代化小岛:遭抛弃的第二代人

随着二战的结束,日本不能够继续从他国强占劳动力来开采煤矿。

但是丰富的煤炭资源仍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于是三菱公司只能把目光投回了国内。但受困于岛上艰苦的生活环境,很难吸引国民前来岛上工作。

于是三菱公司一转二战前的策略,在岛上大兴土木,修建了许多新的生活场所,包括商店、电影院、娱乐设施等等。

还进口了最新式的家电和奢侈品,此外还管理交通,避免因为人口拥挤而引起交通混乱。

在一切兴建完成后,三菱公司对外把曾经是地狱一般的地方宣传成了人间乐园,并且表示在这里工作的工人将会得到高于日本本土多倍的工资。

在如此优渥的条件下,很多人动心了,慢慢地,不断有日本的工人携家眷来到此处定居。

相比于第一代劳工的惨痛,第二代日本工人在岛上的日子可谓是十分幸福了。这里设施齐全,各种场所应有尽有,居住条件十分良好。

往来的轮船解决了生存资源的问题,让岛上的居民也可以吃到高质量的营养餐。

1957年,为解决岛上的淡水问题,三菱公司修建了一条海底管道,从此解决了岛上居民的用水问题。

当白天工人们下矿作业时,他们的妻子和孩子就在家中等候,日子过得很是惬意。所以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端岛出生的孩子们,在岛上度过了一个愉快的童年。

按照这样繁华的景象来看,这座岛无论如何也不会变成一座无人之岛。

但是在三菱公司毫无节制开采的几十年中,煤炭资源愈发的贫瘠,到了开采的末期,整个岛上没有一颗树木,空地全部用来堆放煤炭。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随着石油和天然气的广泛开发和应用,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资源所占的比重逐渐减少。

再加上端岛煤炭资源本身的枯竭与岛上人们生活成本的消耗,于是在1974年端岛的煤矿彻底关闭,工人们转去另一座小岛上寻找生计,连带所有的居民也一点点搬走,端岛就此没落,到今年算是48年了。

2002年,三菱公司向长崎县无偿归还端岛,自此这段海底采矿业彻底落下了帷幕。

如果说端岛上的第一代劳工是被奴役的一代,那么在此地的第二代劳工则是被自然抛弃的一代。没有了赖以生存的煤炭资源,被迫放手这片小岛。

03、有争议的“世界文化遗产”

进入21世纪后,日本政府多次表示要将端岛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

理由则是端岛的矿场设施遗迹是“非西方国家首次实现工业革命”的标志,请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该岛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通过调查和评估后,世界遗产委员会在日本将端岛列入世遗名录时提出了一个条件,即要求日本必须讲述端岛的完整历史。

于是在2015年7月,“明治工业革命遗迹:钢铁、造船和煤矿”正式被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接纳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就包括端岛。

该世界遗产被认为满足世界遗产登录基准中的以下基准而予以登录:

在某期间或某种文化圈里对建筑、技术、纪念性艺术、城镇规划、景观设计之发展有巨大影响,促进人类价值的交流。

关于呈现人类历史重要阶段的建筑类型,或者建筑及技术的组合,或者景观上的卓越典范。

此消息一出,在韩国引起了一片哗然,曾经奴役劳工的地方,如何配称得上世界遗产呢?

为平复申遗过程中来自韩国的强烈抨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日本代表在申遗时使用“被迫劳作”作为表述,主动承认“征用朝鲜半岛等地大量劳工在恶劣环境中工作”。

并承诺在2017年12月前通过建立信息中心等措施向世人介绍这段历史,然而日本政府在申遗成功后立即改变措辞,且迟迟没有履行承诺。

日本这一做法无疑是在挑起邻国的怒火,于是在2017年,一则题为《军舰岛真相》的视频宣传片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播出,滚动播放超过7000次。

这一广告的投放费用大约为2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18万元),由5500名韩国网民和韩国电影《军舰岛》制作团队共同募资。

而电影《军舰岛》将于2017年7月下旬在韩国上映,讲述了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在军舰岛内被日军强制征用的400余名朝鲜百姓改变命运的故事。

视频策划者、韩国诚信女子大学教授徐坰德说,宣传片主要作用是让全世界知道端岛上曾发生过的强征劳工历史,并要求日本树立正确史观。

从2015年至今,徐坰德教授曾8次探访端岛,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申遗成功后,端岛新增了旅游告示板、宣传影片等,但无论是文字还是解说,都丝毫未提及强征劳工历史。

他表示,目前距日本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许诺的最后期限只剩5个月,日本仍没有任何要履行承诺的意图和计划,让人失望。

电影《军舰岛》

如果日方继续回避责任,将有损日本的国家形象,也将抹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此外在2017年8月2日,《如果倾听军舰岛》一书在韩国发行。

该书由日本长崎人权组织编写,收录了端岛劳工证词和相关资料,曾于2011年在日本发行,书中有一段证词,至今读着都让人唏嘘不已。

已近去世的劳工徐正雨这样说道:“我们做重活,而每天吃的是大豆粕和糙米混成的饭配沙丁鱼末,每天腹泻、身体虚弱。一旦停下手中的活,监工就会把我拖去毒打一顿,直到说出是,我这就去干活为止。我每天眺望故乡的方向,动过好几次跳海自杀的念头。”

2020年,日本文化部门在东京建了一个工业遗产信息中心,以多媒体的形式向看客展示包括端岛在内的二十多个工业遗迹。

该中心占地1078平方米,展示了一些歪曲历史的东西,入口处有一个按时间顺序排列的表格,展示了遗迹的历史。

有关于强迫劳动的历史被刻录在表格的最下方、最不起眼的位置。从展厅提供的文件可以看出,日本正利用一些暧昧不清的措辞有意回避强迫劳动的事实。

例如“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实施了公民动员令”、“经常往返于朝鲜半岛和日本之间的劳动人口”,旁边展示的是1965年韩国和日本之间的索赔解决协议全文。

这些都是在有意淡化过去犯下的暴行,甚至给来访者留下一种朝鲜工人在端岛来去自由,生活条件良好的错误印象。

原本以为日本承诺会“真心实意“地纪念强迫劳动受害者,所以在2018年,韩国暂时撤回了对端岛申遗的反对意见,但是没想到介绍牌上只对朝鲜籍劳工有轻描淡写。

或许从近代史上以发展的角度来看,端岛的存在见证了一段人类向着更好的生活积极求变的历史。

但从人类文明的角度看,其发展建立在不道义的基础上,以奴役为手段,以异国劳工的血肉为基石,是我们永远都不该忘记的一段历史。

参考文献:

1、人民网:揭开日本“地狱岛”的罪恶(国际视点)

2、观察者网:日本争议地点申遗成功,韩国在纽约“上访”7000遍

0 阅读:39

失重外太空

简介:工作中最重要的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