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十大互联网高管调整盘点:转型、冲突、提效

强调商评 2023-12-27 20:23:22

作者:才梓

编辑:十二

高管的调整是企业战略调整最直接的表现。

2023年,又有不少高管伴随着企业阵痛、调整而发生了职业变化。他们有的直接体面离开了公司,有的调离一线,或以虚职及休假的方式告别。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市值前列的互联网大厂的副总裁及以上级别的高管调整超过20余人,其中百度、阿里、京东人数相对更多。尤其是,百度、阿里的核心业务高管离职或调离原岗位都曾引起媒体高度关注。

和往年业务高歌猛进过程中的高管调整不同的是,今年的高管调整大多数都没有明确的、更好的“去处”。这一年,大多数互联网公司都把组织提效、去肥增瘦作为企业经营的主旋律,向组织管理要效率,经营业绩不达预期是大多数高管从原来岗位离开的主要原因。当然,也有不少高管因为经营理念、发展规划等原因而分道扬镳。高管尚且如此,一线打工人自然更是可想而知。

组织提效、拥抱变化将继续成为大多数企业在2024年的主要方向,随着大模型等新技术的加速落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进一步结合,更多的产业机会将会在新的领域产生。大厂也好,小厂也罢,高管也好,打工人也罢,谁也没有躺平的机会,大家都要在不断“折腾”中增加成功的机会。

我们盘点了这一年引起反响最大、最能代表企业战略转型的十大高管调整,管中窥豹,从中看看他们身后所代表的大厂的战略调整,以及2024年的业务方向。

10.快手:快手董事长宿华

10月29日,快手宣布宿华卸任快手董事长。这是一个两年就定下的调整,当时宿华先卸任了快手CEO。

不到两个月后,快手进行了今年最大规模的一轮组织架构调整,光宣布调整的全员邮件就长达5000字,涉及快手主站、电商、商业化等多个最核心的业务线。整个调整的思路都明确指向组织扁平化、高效化,追求业务新增长点。

宿华对快手的贡献毫无疑问,可以说是他一手把快手从一个工具升级为短视频生态产品,甚至早于抖音。过去十年,宿华与程一笑对快手进行“双核式”管理,一个懂技术、一个懂产品,在企业的快速扩张期形成非常强的互补效应,带来快手完成了上市。

但随着抖音的优势进一步拉大、微信视频号和小红书的发力、快手自身组织的复杂度提升,快手“双核”管理带来的效率问题也进一步凸显,决策变得更加困难、流程更加复杂。因此,去宿华化或许在内部酝酿已久。

后宿华时代的快手急需从贴身抖音肉搏、追求规模,转变为追求效率、更重视商业化。这是一次从业务战略到组织的大换血,如此大幅度的组织调整将带来的阵痛在2024年少不了。

9.美团:陈亮

今年初,美团高级副总裁陈亮离职,该调整从一年前就已经做好铺垫。

陈亮曾于2005年与王兴、王慧文等创办校内网(后改名为人人网),在2011年加入美团,也算是美团的创业元老级人物。在美团12年,陈亮先后负责过移动、酒旅、生鲜以及社区团购等业务。

陈亮最为称道的战功就是成功打造美团酒旅。当时陈亮抓住本地酒旅需求为切口,生生的在携程独霸的酒旅市场撕开一道口子。

后来有媒体报道称陈亮也投身AI大模型相关创业,与美团前高管王慧文类似。

有意思的是,美团自身在大模型的投入并不踊跃,但是几个“退休”高管却不约而同的投身大模型。

8.京东:京东零售CEO辛利军

今年双十一刚过,京东就宣布京东零售CEO一职由许冉接任,原CEO辛利军去向则未披露。

看得出来,这是一个酝酿已久且着急的决策。

辛利军于2012年加入京东,历任京东商城开放平台家居家装部总经理、京东商城居家生活事业部总裁、京东商城生活服务事业群总裁。2019年起担任京东健康CEO。2021年起担任京东零售的CEO。

去年底,刘强东在内部指出,京东正在失去低价优势、组织臃肿。其矛头就是直指京东零售业务,但刘强东还是留了一年的时间。

但2023年第三季度财务业绩显示,京东零售收入2121亿,涨幅仅为0.1%,几近原地踏步。这或许是辛利军卸任最显性、最直接的因素。

刘强东也看出来了,要完全改变京东今天的局面,需要更一致、更彻底的组织调整。由许冉来从集团层面统筹或许才是更高效的手段。

7.字节:PICO 副总裁 任利锋

12月27日,PICO 副总裁任利锋卸任了抖音集团所有职务,在他前后离开的还有PICO的300多名被裁员工。

任利锋是抖音创始团队成员之一,被视为抖音从0到1阶段的重要功臣,在去PICO之前负责西瓜视频,于2022年上半年加入PICO负责内容生态。仅仅一年时间就从PICO离开,可能既有个人原因,也有业务的关系。

PICO是字节战略扩张期的典型业务。两年前元宇宙概念兴起,字节花费90亿元收购PICO,意欲抢占下一个时代的信息入口。但是经过两年发展,XR产品并没有取得预期的进展,连今年苹果发布的MR眼镜也反响平平。这是一个典型的短期被高估的行业。

在字节“去肥增瘦”的大背景下,这种成本极高、短期难以看到收益的业务自然首当其冲。另一个命运类似的业务是游戏。

一个月前,字节跳动旗下游戏业务朝夕光年官方确认大规模业务及人员调整,已上线且表现良好的游戏项目,将在保证运营的情况下寻求剥离;在研还未上线的游戏项目,相关人员则全部解散。

虽然今年字节整体依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据媒体报道,字节今年营收将达到1100亿美元,超过腾讯。但习惯了高歌猛进的字节和任利锋都在2023年前瞻性的踩了一脚刹车。

6.腾讯:腾讯教育殷宇

10月,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教育总裁殷宇低调卸任,离开腾讯。

殷宇2006年加入腾讯,先后负责QQ和QQ浏览器等业务,并打造出腾讯文档、腾讯看点等业务,孵化出腾讯课堂等业务。两年前殷宇加入CSIG,负责智慧教育业务,但双减政策让互联网教育行业整体受挫明显,殷宇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所以有媒体称可能当时就已经注定了殷宇的离开。

这两年,腾讯智慧教育团队经历了大幅度裁员,腾讯课堂等C端业务也在逐步关停。目前在CSIG整体追求利润表现的要求下,腾讯教育也在向B端转型。

2023年,腾讯的高管调整是相对较少的,整体都追求稳健发展。但马化腾在内刊上也发布了一个新的管理理念:让状态最好的人上场。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警示。

5.百度:小度CEO景鲲

10月7日,原小度CEO景鲲突然宣布离职。和其他企业高管离职不同的是,景鲲的离职有更多的意外、冲突的意味。

就在景鲲离职前两周发布的百度世界大会预告中,他还作为演讲人出现在海报上。宣布上述消息之后,百度就紧急撤下了原海报,演讲人从景鲲变成了新的负责人李莹。而且与景鲲一起离职的还有小度CTO朱凯华。

景鲲是百度自己培养起来的高管,也是一手把小度做起来的业务一号位。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百度能够在小度所属的硬件产品市场有一席之地确实是不容易的。尤其是在景鲲的带领下,小度已经从最早做智能音响的公司,逐步发展为涵盖学习机、手机、智慧屏等丰富硬件产品线的公司。所以景鲲的突然离开多少让外界感到意外。

不过,在百度整体降本增效的战略背景下,减少硬件这种重投入也是情理之中。也因此,离开景鲲之后的小度或将会更加困难。

4.京东:京东CEO徐雷

今年618前夕,京东CEO徐雷卸任,京东CFO许冉接任CEO。

徐雷与京东最早结缘于2007年,早期作为CMO打造了京东618。徐雷临危受命于刘强东遭遇明州事件之后,当时的京东正值低点,业绩承压、收入增速首次跌破30%、活跃用户增长首次环比减少、股价低迷。也许某种意义而言,正是这种低点和刘强东的“放权”给了徐雷更大的空间。

徐雷带领京东走出了低谷,2020到2022年三年间,京东始终保持着营业收入增速在25%-29%之间,活跃用户从3亿跃升到5.7亿,增长了将近一倍。

但是,今年以来,整体消费环境发生变化,消费者对价格更加敏感,拼多多和抖音等新的竞争对手开始站稳脚跟,不仅占领了消费者心智,更培养了内容电商、直播电商等新的消费模式。这些都让京东开始从战略层面应接不暇。

有媒体猜测,徐雷和刘强东在战略层面产生了分歧。但不管如何,刘强东在相对放权的隐退多年之后,今年开始正式回归,也对京东的战略进行了更直接的调整。

种种迹象表明,刘强东不仅要利润,也不想失去市场份额。但这两件事都在变得更难。

3.阿里:淘天集团CEO戴珊

12月20日,阿里巴巴戴珊卸任淘天CEO,吴泳铭接任。

一个月前马云在阿里内网回复员工讨论“拼多多市值超过阿里”的帖子时表达了两层关键信息:第一,电商正在经历时代变革,淘天需要彻底的改变才可能不掉队;第二,阿里真正要抓住的不是内容电商、直播电商,而是AI电商。

于是戴珊成为“改变”落下的第一个靴子。

戴珊于2022年1月,在“蒋凡桃色事件”后临危受命,当时正是阿里电商业务面临转折和复杂难解局面的关键时刻。这两年,戴珊干的也算可圈可点,注重消费者体验、注重内容建设,但无奈市场竞争前所未有的激烈,拼多多和抖音电商的崛起让淘天略显被动。

过去几年,京东的竞争把阿里的战略重心引向消费升级的方向,今年马云紧急喊停,大喊“回归淘宝”。或许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暗示了戴珊的卸任。不过,阿里的官方说法是,让吴泳铭统管可以更好的执行战略一致性。

当然,阿里的另一个战略意图是组织的年轻化,这一点在吴泳铭上任后就非常明显。

无论如何,戴珊的卸任恰逢新电商时代的转折点:拼多多的低价扩张,抖音、快手、小红书电商新物种开始站稳脚跟,接下来的淘天“不破不立”。

2.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IDG负责人李震宇

11月6日,百度宣布集团资深副总裁、IDG总经理李震宇轮岗CEO助理,百度副总裁、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王云鹏晋升IDG负责人。

在李震宇调整前,百度智能驾驶业务已经“动荡”了大半年:从年初的裁员,到后来负责IDG相关业务的集团副总裁储瑞松、首席产品架构师郭阳等高管相继离职。一系列的变化造就引发了媒体相关猜测,百度要“战略放弃智能驾驶”?

百度应该不至于放弃智能驾驶,毕竟已经投入了十多年。但是战略降级调整还是很明确的。

今年百度已经把战略重心转向大模型:这个看起来更有机会、离商业化更近的方向。百度CEO李彦宏今年参与外部公开演讲十余次,几乎所有的演讲都离不开大模型,关于智能驾驶则几乎不提。去年,李彦宏还以智能驾驶唱主角。这也足以看出百度集团对智能驾驶的态度改变。

2017年,李震宇从陆奇手中接过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 ,主导了百度智能驾驶最关键的六年,但结果却很难令李彦宏满意。

百度是国内最早开始智能驾驶研发的企业,Apollo也是国内最早的开放智能驾驶平台,但是其商业化进展一直缓慢。相比之下,华为同样是做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却势如破竹。近日,华为和塞力斯发布的问界M9再次引爆关注。

总之,李震宇的调整不仅仅是百度对IDG过去几年成绩的否定,更表明了百度接下来的战略重心:All IN大模型。

1.阿里:集团CEO、阿里云CEO张勇

张勇也是临危受命的代表,2018年马云退休,把阿里的指挥棒交给了张勇。到2023年,张勇依次卸任集团CEO、阿里云CEO等职务,全程不到五年。

张勇经历了阿里最艰难的五年,但整体表现还算稳健。在张勇的带领下,阿里的市值一度冲击到全球第七,营收、利润均大幅增长。但也正是这种稳健,让淘宝天猫一直游离在下沉市场价格战之外,给了拼多多、抖音电商、快手电商崛起的机会。这一点,马云在今年的多次发言中都提及到了。

过去两年,阿里经历了多轮组织调整,尤其是今年以来,分分合合让阿里员工和外界都看不懂。如此不合常理的组织调整很可能对阿里最高决策层而言也有其无奈之处。

2023也许是张勇和阿里过去最难的一年,但不知道会不会是未来最好的一年。

随着吴泳铭接任阿里集团CEO、阿里云CEO以及淘天集团CEO,阿里完成了张勇到吴泳铭的替换。阿里人对吴泳铭寄予厚望。如若吴泳铭能把阿里带出困境,那他未来的地位将不可撼动,如果不能改变这种局面,那就将成为最大的“背锅侠”。历史从来不辜负谁,也不会偏爱谁。

写在最后:

2023对大多数互联网人来说都是不容易的一年,2024年也大概率会延续这种Hard模式。唯一能够确保我们还在牌桌上的就是“持续的战功”。从上述高管的履历中可以看到,他们大多数都曾立下赫赫战功,时也命也,当时代的尘埃落下,没有人能置身事外、独善其身。

1 阅读:61

强调商评

简介:与科技行业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