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黎荔
秋风起,秋叶黄,这时节,煮一锅梨汤,最能化解秋燥。
解腻的鸭梨、养生的雪花梨、甜蜜的黄金梨、味浓的南果梨,黄澄澄的香梨……煮梨汤时,用大个头的雪花梨口味最好。洗净雪花梨,削皮切小块,再加上银耳、冰糖,用小火慢慢熬煮。一直煮到晶莹剔透、略微粘稠、清香扑鼻的时候,这梨汤就大功告成了。今晚煮梨汤用了两个多小时,熬煮到梨子几乎都化掉了。炖出来的梨汤特别温甜,梨子水滑入口腔时泛起酸甜,进入肺腑后,能感觉到一种甜美温和,肠胃瞬间舒服了,只觉得清静安和,也不慌里慌张了。整个人被滋养得水水润润的,温醇的梨汤成了身体中流淌的一部分。
有人煮梨汤,喜欢切去梨蒂和梨把儿,我却每次连皮带核一起煮。因为梨核味属酸,梨肉味属甘,酸甘化阴利于养阴润燥。梨皮在煮熟后味苦性寒,可起到清肺热、化痰咳的作用,即所谓酸甘化阴,苦能清热。喝梨汤的时候,要用白瓷小碗,或者是玻璃小盏,用以体会梨汤所产生的不同的汤色滋味。一口一口地啜饮,同时转动着手中的杯子,观赏那琥珀一样晶莹、浓稠的汤汁,好像里面浸满了蜂蜜,还能嗅闻到金黄色的梨子软化的果浆散发出的那种甜丝丝的气息。
中国人对梨又有着特别的情感,因为它的谐音是“离”。民间习俗吃梨不分梨,唯愿白首不分离。我倒觉得梨的谐音,两解皆可。既有“离开”的决绝,也有“离不开”的缠绵。无论是哪一种,酸涩的内核总蕴藏在其中。梨的心是酸的,只有把心留下来咬一口的人才知道,梨外表越甜,内里越酸,辛酸的酸,酸中掺有苦辛,这就是答案。尘世的皮,包裹着梨的春花秋月,甘甜的汁液从古流到今。那些早春的嫩叶,那些纷飞的花瓣,那些相聚中的秘密,那些分离时的眷恋,被裹进一只只梨子之中,即使早已身披褐色斑点或者青黄色的外壳,灵敏的嗅觉依然可以嚼出梨子最深处,那些甜蜜的汁水之下,花朵在春天离去的哀伤。
如霰如雪的秋月下,雪梨浸泡在玉碗里,吃梨吃进白色的果。这白色的果,溯时间之流而上,是一场纷纷扬扬的梨花雨。一簇簇,一层层,千树万树,飞花如雪。那是惊扰尘世的白,异香弥漫的白,荒野撒开的白。那些白银在风和光中绽放,美妙的光影铺天盖地,填满了田野所有的空洞和孤寂。春风浩荡,吹过一树树梨花,并非每一朵花都能走向果实。今夜,我在白瓷碗中品尝的,是一朵幸运的梨花的生命完成啊!闭上眼睛细细品尝,你在味蕾中剥开一朵梨花,身体里有一股暖流漫过。那应该是一朵闪耀露珠的梨花,没有任何野心,在田野的无垠中,自由自在地开花、结果,然后凋谢,你在舌尖上认出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