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把儿女视为自己的命,这一生都在为儿女而活。
儿女长大后结婚嫁人,因此失望不已——我的儿女不“属于”我了。
有的人之所以喜欢“控制”儿女,是因为他们太爱儿女了。
殊不知儿女也有自己的思想,也有独立人格。
儿女“不听话”了他们会很生气——这孩子真是翅膀硬了。
直到有一天老了,儿女也不再年轻,他们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圈子,这时候才明白,儿女不是你的。
常能听见小区里一些为儿女看娃的老人抱怨自己的儿女,他们的语气充满无限叹息。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家都存在大大小小的问题,却也无非围绕着亲情与利益。
人人都渴望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但这年头,年轻人都要上班,人老了还得继续照顾下一代。
等到再老一点,也不知道会不会被儿女送到养老院。
因此又有的老人感到失望——亲手养大的儿女,一点“光”没借到。
有的老人则很理解包容自己的儿女——只要他们幸福就好了。
儿女也有自己的婚姻。
有的老人总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儿女情长。
他们表面把儿媳妇女婿当自家人,心里却把女婿儿媳妇当外人。
他们在心里嘀咕着——只有儿女最亲。
可在儿女心中却不一定这么想。
随着儿女情长变长,儿女的心态会慢慢发生变化。
在儿女心中,父母依然最亲,但最亲的人不只是父母,还有爱人。
甚至同床共枕的爱人,会超脱血缘关系。
就像老年人的爱情,两口子一辈子,换来一个老伴过日子。
所谓的老有所依,并不是依靠儿女,而是那个老伴罢了。
等到老伴也离开了,或者自己先一步离去,真得就是百年孤独了吧。
自己有儿女,儿女也有儿女。
老人总说“隔辈亲”,心里还是觉得儿女更亲。
因为他们也明白,儿女的儿女,属于儿女。
有的老人思想太“自我”,总误以为自己是整个家庭的中心,这样想就错了。
儿女的心态之转变,最大的关键点就是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
老人不舍得吃不舍得穿,把财产全都留给儿女。
儿女也想着把这些财物都好好留着,留给自己的孩子。
有的老人寄希望儿女按照他们给的人生规划活着,当一名老师,或是去医院上班……
但儿女有自己的理想,当一名画家或者开个小卖店。
老人无法理解,也不能接受。
有的老人就很开明——儿孙自有儿孙福!
有的老人过多干预儿女的生活,找什么样的对象,上什么样的班。
如果有一定能力还好,怕就怕,硬要求儿女实现他们的理想,或者称之为幻想。
人老了应该明白,自己年轻时也有自己的理想和主张,也有许多无奈和坎坷。
何必过分苛责儿女呢?
儿女抛却儿女的身份,也是这个世界的一份子。
当你老了,你的“身份”就慢慢淡化了,直到淡出这个世界。
儿女还要继续努力生活,在这个世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当你老了才懂,儿女不是你的,是他爱人的,是她儿女的,是这个世界的。
关键的关键,他是他自己。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