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琼、陈蕃、杨秉诸大佬齐上阵,还是难敌宦官,到底是何原因?

高旭评历史 2024-04-29 02:34:18

夺回权力后,桓帝将单超、徐璜、具瑷、左倌、唐衡无人都封为县侯,单超食邑二万户,徐璜等四人各一万余户。

梁冀的封邑不过三万户,单超竟然干到了两万户。

封侯倒也没啥,对顺帝有拥立之功的孙程也曾食邑万户(封孙程等皆为列侯:程食邑万户,王康、王国食九千户),但是桓帝还给了他们一项特殊政策,允许五候从亲人那过继孩子当自己的继承人,为将来“传国袭封”做准备。

这项政策标意味着宦官正式迈入顶级权力阶层。

宦官集团不仅可以把持中央,甚至可以将手渗透到地方。因为这帮宦官几乎都是关东人,其子弟也都被安排在了关东各郡县。

单超的弟弟单迁、单安和侄子单匡分别任山阳太守、河东太守和济阴太守;

左馆的弟弟左敏任陈留太守;

具瑷的哥哥具恭任沛国相;

徐璜的哥哥徐曾任平原国相,侄子徐宣任下邳令等等。

都是好地方啊!

典据州郡,辜榷财利,侵掠百姓,时属县令长率多中官子弟,百姓患之。

这里的百姓是要打引号的,百姓是否受损了,其实不一定。但可以确定的是祖祖辈辈把控地方的豪族遭受巨大损失。

介绍下东汉的地方治理结构,东汉各郡县的主要编制有郡守、“功曹”、五官掾、督邮、主簿,除了郡守是由中央任命,其余岗位都是各郡县的一把手每年去自行招募廉吏上报国家拿到编制。

你说太守能招募谁呢?自然就是当地的豪族。

很多时候,功曹这个岗位也成为了实际意义上的地方一把手,因为功曹不仅管理其它下属,负责当地的各项政务,还掌管选举、赏罚、罢黜等人事实权。

但是郡守也有控制豪族的武器:

1、上达中央的通话渠道

2、手里的推荐“孝廉”名额。

孝廉之前介绍过,由郡守级高官推荐,东汉一百多个郡,孝廉每年的名额相对来说就比较多了,到了和帝时开始更加科学化,凡满20万人的郡国每年举一人,不满20万人的两年举一人,不满10万人的三年举一人;边境地区郡国人少,10万人以上则可以岁举一人。

如果你不嫌一辈子在地方上当个小小的功曹,如果你想看看外面更大的世界,那你就得和郡守搞好关系,双方的利益互相牵扯、形成了一种十分默契的互利互惠关系!

你的政绩需要地方豪族出力,地方豪族要向上跃迁需要你的推荐。满招损,谦受益。

随着梁冀的倒台,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受梁冀牵连的公卿、州刺史、二千石官员被诛杀者数十人,被免官的达到了三百余人。

整个朝廷为之一空。

然而权力是没有真空的,一方退场,就会有另一方进场,宦官们在桓帝的默许下火速补缺了地方上的空位。

这是要动士大夫的基本盘,孰可忍孰不可忍!

宦官们掌权后不久,东郡白马县县令李云第一个站出来弹劾宦官。一个小县令而已,桓帝么当回事,将其丢到牢狱,严加拷问。

弘农郡五官掾(汉代郡太守自署属吏之一,掌春秋祭祀,若功曹史缺,或其他各曹员缺,则署理或代行其事,无固定职务)杜众又上书称甘愿和李云同日而死。

统统带走!

你们这些士大夫,当年梁冀掌权的时候,怎么没见你们耿直上书?

眼看芝麻绿豆的小官不济事,背后的大领导们出马了,以太常杨秉,大鸿胪陈蕃为首的一群官员开始上书请求赦免李云、杜众。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

汝南陈氏是当地豪族,祖父曾任河东太守(这点之前多次强调过,顺、桓两朝有名的士大夫都是门阀大族,李固的父亲李郃官至司徒。杜乔祖上累世为二千石官员,东汉官场的板结化已经很严重了)

少时的陈蕃贡献过一则名言。十五岁的时候,陈蕃就开始自居一处读书。有一天,父亲友人上门拜访,见他居处脏乱,不禁问道:为何不起身洒扫,以待宾客?陈蕃听了很不屑地说道: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陈蕃后来差点就团灭宦官,实现其扫除天下的理想。

来看看陈蕃那深不可测的人脉:刺史周景(庐江周氏,详见这篇:东汉末年,可以与四世三公汝南袁氏齐名的另一大世家是谁?)召他为别驾从事,因与其意见不一,弃官而去。后被公府征辟,又被举为方正,都不到。太尉李固上表荐举陈蕃,于是授职议郎,再升为乐安太守。当时,李膺任青州刺史,治政严猛。青州管辖的官吏很多都主动离职,只有陈蕃政绩清廉,李膺深受赏识。

这份履历相当强悍,和几位大佬都有过共事的经历,这也是陈蕃后来可以振臂一呼,就有一帮太学生拿上刀子为了他和宦官拼命的原因之一。

再提一句,陈蕃的老师就是历仕六帝的胡广,有了这位不倒翁的提携,陈蕃虽得罪梁冀,也能身免。

有次,大将军梁曾派人送信给陈蕃,请陈蕃办私事。陈蕃发怒,将其打死,因而获罪,被降为修武县令,但不久朝廷又升迁其担任尚书。​

杨秉,字叔节。弘农郡人。

东汉中期名臣,太尉杨震之子。

杨秉从小便传习其父杨震的学业,兼通《京氏易》(即《京房易》),通晓许多经书传注。

也许是得了父亲的真传,杨秉也隐居家乡,教授门生。四十多岁时,才接受司空府的征辟,随后就开始火箭般的蹿升,历任豫、荆、徐、兖四州的刺史, 后因明晓《尚书》被征召入宫为桓帝讲学,担任帝师。

梁冀掌权时,杨秉既没有像李固那样与强权对抗,也没有如胡广般阿谀奉承,他来了个最稳妥的办法:称病。

等到梁冀被桓帝联合宦官诛杀,杨秉马上重出官场,被任命为太仆,又调任太常。

从杨震开始,到杨赐都是三公,这也是弘农杨氏能和汝南袁氏PK的最大资本。到了东汉末年,杨家没有和袁氏那样选择直接下场逐鹿,而是坐山观虎斗,静观其变,直到曹操统一北方的势头已成,方才投靠曹操。只可惜,深谙权力斗争的杨家在后来的曹操立储事件上投错了注,名头最大的杨修被曹操诛杀,导致这支传统高门在三国沉积了下去,杨氏再次显贵就要等西晋开国。。。。。。

陈蕃、杨秉上书为李云争辩,反而被免官归田,但不久,陈蕃就升任光禄勋,杨秉召为河南尹。

​谁有那么大的能量?

真正的幕后大佬现身了:黄琼。

梁冀掌权时,他就一直以硬汉的形象出现在官场。凡是梁冀给他推荐的人,一概不用,因为帝师的关系,梁冀对他也无可奈何。梁冀被诛杀后,桓帝立刻拜他为太尉,位于三公之首。

黄琼的面子桓帝不得不给,下诏把两个大腕召回来上班。桓帝没想到,杨秉刚回来上班就掀起滔天大浪。

单超哥哥的儿子匡任济阴郡太守,仗势贪污放纵。兖州刺史第五种派从事卫羽调查审问,查出赃款五六千万钱。第五种立即上奏告发单匡,并弹劾单超。

单匡政治经验少,也许是不想牵连单超,就想出一个馊主意,派遣刺客任方行刺卫羽。不料事泄,被卫羽逮捕,囚禁在洛阳监狱(及捕得方,囚系洛阳)

兖州刺史的下属官员居然可以把刺客关押在都城的牢狱,你细品​,猜猜背后是谁主使的。

单超已经反应过来了,不就是河南尹杨秉嘛。

单超知道必须自己亲自出马了,他先密令任方越狱逃跑,随后指使尚书下诏责问杨秉,要求追究犯人越狱的责任。

最后杨秉被判处苦工,到左校那里劳改去了。

凉州三明之一,泰山太守皇甫规为杨秉辩冤,皇甫规刚平定叔孙无忌起义 (时太山贼叔孙无忌侵乱郡县,中郎将宗资讨之未服。公车特征规,拜太山太守。规到官,广设方略,寇贼悉平),桓帝就卖了老将军一个面子,下诏用公车征召杨秉与处士韦著,二人均称病不至。

有关部门(无疑又是宦官主使的)马上弹劾二人对朝廷大不敬,要求下发公文让二人所属的郡治他们的罪。尚书令周景与尚书边韶再次为杨秉辩护,朝廷于是再次征召杨秉,杨秉这次知晓厉害,马上到朝廷报到,被任命为太常。

短短一年时间,杨秉已经沉浮两次,​士大夫和宦官的较量何其激烈!

​从结果来看,宦官还是稍占上风,不久发生的一件事更是令士大夫深受刺激。

单超本来已经患病,桓帝竟然还要封他为车骑将军。这是汉史上,由宦官担任最大的官,几可与三公平级。

桓帝对这五个宦官是真心感激,没有他们的誓死效忠,怎能打到大魔王梁,那个时候你们士大夫在哪?

单超死后,桓帝非常义气的赐东园秘器、玉具做陪葬,令将作大匠(皇家住建部部长)给他修坟墓,发五营骑士送葬。

如此巨大的排场让剩下的四个宦官吃了定心丸,四人更是无法无天,开始比着建宅子,搞经济,安排人,江湖传言:左回天,具独坐,徐卧虎,唐雨堕。

啥意思呢?

左倌回天之力,具瑷唯我独尊,徐璜威猛如虎,唐衡势如大雨滂沱。

五侯擅权,黄琼也身心疲惫,自觉无力匡正的他于是托病在家。

随着单超走人,黄琼隐退,在士大夫和官宦的第一回合较量中,宦官好无悬念大获全胜,桓帝一边倒的态度证明,他是真心感谢这些和他出生入死的好兄弟!

士大夫集团进入到了蛰伏之中,他们开始想其他招数了。​

1 阅读:283
评论列表

高旭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