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锢之锅(2):皇帝为什么会亲近宦官,讨厌士大夫?

高旭评历史 2024-05-21 05:43:35

三年后,杨秉迁为太尉,敢于和宦官较量的斗士又回来了,关键是官位比之前高太多。

具备极大话语权的杨秉联合另一位三公司空周景,一同上书:内外吏职,多非其人,自顷所征,皆特拜不试,致盗窃纵恣,怨讼纷错。旧典,中臣子弟不得居位秉势,而今枝叶宾客布列职署,或年少庸人,典据守宰,上下忿患,四方愁毒。可遵用旧章,退贪残,塞灾谤。请下司隶校尉、中二千石、二千石、城门五营校尉、北军中候,各实核所部,应当斥罢,自以状言,三府廉察有遗漏,续上

其中最关键的是这句话:旧典,中臣子弟不得居位秉势,而今枝叶宾客布列职署,或年少庸人,典据守宰,上下忿患,四方愁毒

按照汉朝旧律,宦官子弟是不允许当官的,更不许位居高位。但是现在宦官子弟盘踞要津,引发了众怒!

这个众怒是谁呢?

不就是士大夫集团嘛,杨秉建议各部门清查下属,凡是不合格的官员(尤其是宦官的子弟),一律清除出朝廷。

以维护宦官利益为己任的恒帝为这次居然同意了,为啥?因为在刚刚过去的两年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天灾示警”。

161年南宫嘉德殿和丙署相继失火,紧接着兵器库失火。

之后,武帝陵园原陵长寿门失火。

京光、扶风及凉州发生地震。

不到半年时间,连续不断地天灾开始“考验”桓帝,桓帝认为这是大臣无德,弄得灾异遍地,极其罕见的将三公全部罢免。

有用吗?

紧接着162年洛阳发生地震,中藏府丞掌管的俸禄署失火,秋季南宫承善闼失火。

士大夫集团趁机补刀,陛下你看三公都罢免了,还是有天灾,说明宦官才是罪人啊。

仔细的朋友应该会注意,除了地震外,基本上都是火灾。这个火灾的可操作性就太强了,历来皇宫、皇陵防火一般做的非常好,咋就这么巧呢?

这时候侍中爰延又给了一级完美的助攻,有次桓帝问爰延道:“你觉得我是个什么样的皇帝?”爰延回答说:“陛下,您只是个中等皇帝。”桓帝接着问:“为什么只是中等?”爰延说:“陛下既重用文臣陈蕃等人,又要让中常侍和黄门来插手政治。也就是说,你这个人别人可以辅佐你为善,也可以助你为虐。所以说,你只能算个中等水平。”

哦,忘了说一句,爰延能爬上侍中之位,是杨震提拔的。

桓帝听后沉默良久,还是同意了杨秉的奏折。杨秉得到开火权后,开始上书逐条弹劾,罢免青州刺史羊亮等州牧、郡守高官五十余人。

羊亮等人是五候周围的小虾米,真正的老虎暂时动不了,杨秉等还得等时机。

延熹七年十二月,唐衡、徐璜二人相继病故。五候势力大减,可以发动总攻了!

杨秉弹劾中常侍侯览的弟弟侯参残暴贪婪,赃款累计多达一亿。桓帝不顾侯览的求情,批准逮捕,侯参在押解回京过程中神奇的“自杀”了。

杨秉乘胜追击,这次目标直接对准了侯览,他举了春秋的故事,齐懿公给邴的父亲加刑,又夺去阎职的妻子,却使他们二人陪同乘车,终于发生竹林中的大祸。现在侯览的弟弟自裁,侯览也应急速斥退,送回本郡。

面对杨秉咄咄逼人的攻势,桓帝有些挂不住了,派尚书去质问杨秉:朝廷设立官职,各有各的职责范围。三公对外管理政务,御史对内监察官吏(三公统外,御史察内)。而今,三公超越的职责范围,弹劾皇宫内的宦官,太尉是何居心?

皇帝震怒了,杨震什么反应呢?

他本人甚至都没有出面,只派遣了一名属吏回答:《春秋《左传》上说:‘为君王排奸去恶,要使出全身的力量。汉朝的传统制度是,三公的职责,没有一件事情不可以过问。为君主铲除奸恶要拼尽全力,邓通(文帝梦郎)当年不是东西,相国申屠嘉把邓通抓进相府要是没有文帝求情差点就杀了!

最后更来了一句:汉朝传统三公的职责,无一事不可过问!(汉世故事,三公之职,无所不统),这个汉世说的也是西汉的政治传统,本朝开国皇帝刘秀早把三公职权大幅削弱!详见这篇:东汉为何会出现宦官、外戚轮番专权的局面?和刘秀又有什么关系?

多么大义凛然!

梁冀专权的时候,可曾见你们誓死捍卫皇权否?

桓帝作傀儡的时间太长,对典故和本朝的政治制度不太熟悉,论文化底蕴显然吃亏不少,在杨震的威压下,桓帝迫不得已将侯览免职。

这是一个明显的信号!桓帝已经无心维护宦官,士大夫集团大喜,直接向五侯宣战!

这次杨秉都不用亲自出马,他派出了心腹大将司隶校尉韩縯。

韩縯弹劾五巨头之一的左悺,说他们兄弟二人搜刮财货,作奸犯科,宾客放纵,侵犯官吏和百姓的罪过。

左悺、左称连辩解都省去了,直接自杀。

韩縯马不停蹄,继续弹劾中常侍具瑗的哥哥、沛国相具恭贪赃枉法。桓帝下令将具恭征召回京都洛阳,送到廷尉治罪。有了侯览的例子,具瑗知道大势已去,主动到廷尉认罪,并向上交东武侯印信。

最终,在士大夫集团的压力下,桓帝下诏剥夺五侯所有爵位,单超及徐璜、唐衡的封爵继承人也一律都被贬为乡侯,子弟得到分封的,全部取消封爵和食邑。

至此,仅仅五年多时间,为桓帝夺权立下汗马功劳的五侯除了具瑗还活着之外,剩下的都死了。

士大夫集团获得空前的胜利!

平心而论,这帮宦官有点冤了,人家是冒着诛全族的风险为桓帝拼命,如此对待功臣,岂不让人寒心?好在宦官在宫内只能依靠皇帝,一批被打倒,皇帝还可以培养下一批。

延熹八年公元165年,杨秉逝世。

顶级豪门兼具斗士的杨秉之后,由谁来领导士大夫们战斗,并继续巩固这空前绝后的成果呢?

主角马上出场,不是太尉陈蕃,而是新人李膺,也正是他一手挑起了东汉著名的党锢之锅。

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

看到颍川两个字,就知道这人不简单。

李膺的祖父李修在安帝时做过三公之首太尉,其父李益,曾是赵国国相。

又一个顶级豪族。

相比杨秉,李膺更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大才。

举几个事例:

1、担任青州刺史时,青州的郡守县长害怕他的严明,连官都不要了,弃官而去(守令畏威明,多望风弃官)

2、转护乌桓校尉。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

3、永寿二年,担任度辽将军。羌人多次侵扰抢掠张掖、酒泉、云中各郡,得知李膺到达边境,都感到畏惧屈服,将以前掳掠的男女,统统送还到边境(自膺到边,皆望风惧服,先所掠男女,悉送还塞下)

自是之后,声振远域!

这样一个狠人遇到五候鼎盛期也没办法,宛陵郡豪强羊元群在北海郡因贪污罪被查处罢官,离任后,羊元群竟然在境内四处搜刮珍宝,连郡舍厕所中的奇巧之物,也用车子拉了回家。

李膺大怒,上表要查他的罪行,结果羊元群走了宦官的路子,李膺反被判为诬告,发配到左校服役。司隶校尉应奉向桓帝上书替李膺等人申诉,方才得到赦免。

对之前一直顺风顺水的李膺来说,这简直就是奇耻大辱,你们这帮阉人,给老子等着。

不久,李膺入京迁为司隶校尉(发现没有,士大夫你只要不讲他们彻底打到,官官相护的他们很快又会跃进高位)

一到任,李膺立刻对宦官开火。

张让(就是后来那个著名的十常侍,最有名的就是灵帝的那句:张让是我爹,赵忠我妈)的弟弟张朔担任野王县长,贪婪残暴,他知道李膺的厉害,于是畏罪逃回京师,躲在张让家的夹墙(就是墙与墙之间,两端封闭,留有暗门)。

李膺根据线报,找到张让家,破门而入,在夹墙出找到了张朔,将其交付洛阳县的监狱。录完供后,便将其正法。

张让气哭了,跑到桓帝这里来申诉。

桓帝只好把李膺叫来,问他是怎么回事。张朔好歹也是个县令,总得皇帝批了才能杀吧。

李膺十分牛叉:以前孔夫子当鲁国大司寇时,只七天就把少正卯处决了。我上任已经十天了,担心这案子拖得太久,拖出毛病来,只好先斩后奏。我以为速度够慢了,没想到搞得太快,让皇帝您怪罪了。

明明是他越权目无国家法令,却又把孔子搬出来偷换概念,关键是桓帝又没话去反驳。从小没咋受过高等帝王权术教育的桓帝基本上一路被士大夫集团牵着走。

桓帝无语,对张让说:这是你弟弟的罪过,司隶(指李膺)有什么过失?便打发李膺回去。

从此满朝宦官,下至小黄门,上到中常侍,一提起李膺的名字浑身就哆嗦,不少人连出宫都不敢出了。

桓帝觉得奇怪,问他们怎么回事,众人齐口说道:不是不想出门,实在是太怕那个李膺(帝怪问其故,并叩头泣曰:畏李校尉)

有文化、打过战、敢于和太监硬扛,关键人家还干成了,这让李膺立马成了汉朝读书人的精神领袖,尤其是太学生们的偶像。天下的读书人都以认识李膺为荣,以不识李膺为耻。

此时,洛阳的太学生总共有三万余人,学生首领是两个在学术界很出名的人物:郭泰、贾彪。

有一次,郭泰归乡,李膺亲自送行,前来捧场的读书人竟然有数千车辆。

三人关系为啥如此深厚?

咱们试着剖析下:

东汉对儒家十分推崇,光武、明帝极力打造求学之风,在东汉,从事经学教授是一种非常崇高的职业,很多著名的门阀大族纷纷抢占经学上的制高点,以至于上至三公九卿等高级官员,下至二千石俸秩的郡守、王国相,很多官员还日常兼职着教授经学。

比如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袁安次子袁京就潜心研究《易》,写出了三十多万字,随后袁安选择隐逸,成为东汉影响力仅次于严子陵的隐士。后世文人对其十分推崇,将其隐居的山林称为大小袁山,宜春郡称为袁州。

高官和太学生之间天然就有紧密的关系,而有了太学生的支持,基本可以控制当时的民间舆论,让数以万计的底层学生的摇旗呐喊成为了自己越来越强大的舆论力量。

太学生除了被这些名士的风范打动,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下面这个:

经过李膺推荐马上可以当官啊。前面介绍过东汉当官的有两个途径:茂才和孝廉,其中茂才每年由三公、光禄卿、刺史级的国家级领导干部推荐,每位高官手中有一定的名额。

而在梁后执政时,太学经过了大规模的扩招,之前咱们已经介绍过其弊端

高官们手上有着国家编制名额,想做官,就必须主动向他们靠拢!

在贾彪、郭泰的授意下,太学生开始大量的文学创造,比如:天下模楷,李元礼;不畏强御,陈仲举;天下俊秀,王叔茂。意思就是天下楷模是李膺,不怕强梁横暴是陈蕃,天下才智出众是王畼

还编出不少朗朗上口的外号,有"三君","八俊"、"八顾"、"八及"、"八厨"等外号。

“三君”指窦武、刘淑、陈蕃三人,“八俊”以李膺为首的八位“人中俊杰”。“八顾”指范滂等八位"能以德行引人者"的榜样中国。“八及”指刘表等八位"能导人追宗者",即可以引导其他人学习“三君”榜样的。“八厨”是学生会资助人,指张邈等八位"能以财救人者"。

后面那场精彩的群雄割据大戏,有些主角已经开始登场了,这时候的曹操还在角落里,默默无名,张邈的出道实在太早,要让他向曹操低头,真的很难啊!再来看这篇是不是就有更多的​感悟了:起初是情义相投的生死之交,张邈为何与曹操反目成仇、恩断义绝?

​慢慢的,舆论开始形成一种品评人物的风气,​只有我们士大夫集团阵营里出品的那才叫“人才”!其它阵营比如宦官推荐的都是奸官与佞臣。自三公九卿以下的朝廷大臣,无不害怕受到这种舆论的谴责和非议,都争先恐后地登门和他们结交。

当时上李膺的府邸拜见,在读书人口中称之为“登龙门”,之前哪朝哪代敢说拜见臣子是去“登龙门”?

桓帝慌了,这些人到底想干什么!

宦官即便再贪污,他们效忠的对象永远是皇帝,但是士大夫呢?别忘了西汉那位篡位的历史过去仅仅百多年,好不容易从梁家手里夺回皇帝权力的桓帝会容忍相同的历史再度上演吗?谁知道你李膺是不是第二个王莽,仇恨、惊恐、警惕的种子早已埋下,只差一个导火索了。

亲手点燃了大清洗的导火线的人正是李膺自己。

0 阅读:7

高旭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