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骗至桃花潭的李白,写出了一首千古名诗,也成就了一处山水名景

彦扬评旅游 2023-04-25 12:19:03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提起大诗人李白的《赠汪伦》一诗,几乎人人都能脱口念出两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但若要问,诗中的“桃花潭”在哪儿?知道的人可就没那么多了。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汪伦是李白的友人,开元天宝年间曾为泾县县令,后任满辞官,闲居桃花潭。

据清代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汪伦听闻李白要来泾县,便修书迎之,诡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前往后方知:“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

对于汪伦此番善意的谎言,咱们豪迈的大诗人当然不以为意了。他哈哈大笑,并在汪伦及乡亲们的盛情款待中,停留数日方才告辞离去。临行前,汪伦及众乡亲来到岸边,踏歌相送,恋恋不舍。李白深感其纯挚的情谊,遂挥笔写就《赠汪伦》一诗,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也使这没有桃花的桃花潭,从此显名于世。

如今的桃花潭,以李白和汪伦的故事为文化内涵,大力发展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合为一的旅游风景区。景区以桃花潭水为中心景观带,分为东西两岸。

第一次来时,正值中秋,细雨微微,凉爽舒适。

一行人悠哉游哉地迈进了东园大门,只见眼前田地平旷,阡陌交错,白墙农舍如云朵朵,装点着远处的青山。一点也不像是一个景区,反似陶公笔下的“桃花源”!

走到文昌阁附近,四周都是荷塘。池中花叶已渐渐衰残,莲蓬却有不少。请农人执长竿打了几个,剥开一尝,竟是粒粒饱满、鲜嫩,十分清甜可口!

田地的尽头,就是翟村老街。斑驳的砖墙,鹅卵石铺就的街面,古老而陈旧。

老街的建筑规模很小,只有寥寥数十户,基本都姓翟。虽然也有开着门出售宣纸宣笔、手工编织竹制品的,但并不觉得商业化,一切都很随意、自然!

老街的巷底,就是踏歌岸阁。此楼是后人为纪念汪、李二人友谊所建,原建于明末清初,乾隆十三年重修。

因为不巧赶上维护,我们就没有登楼,直接乘船过东园古渡,到对面的万村走了一圈,便匆匆回返了。

时隔数年,当我再一次来到桃花潭,关于那时的美好回忆,竟然清晰如昨,一一在脑海中倒带。只是这一次,我们选择了西园游览。

春末夏初,立夏的前一天,天气好极了,晴朗通透。特意选在下午四点钟入园,太阳没有那么晒,光线也非常好,金色的灿然之中,透着丝丝柔和。

西园又称“桃花潭畔度假旅游区”,现为免费参观区域,包括度假酒店、山水园林以及四君子馆、汪伦墓、青莲祠、怀仙阁等景点。

推开仿古牌楼的木门,偌大的一座园林,立时呈现于眼前。绿植繁茂,郁郁葱葱;青山连绵,四围环抱。平静的池水,倒映着飞檐翘角的徽派建筑,秀美、典雅!

越往里走,越觉得幽深静谧。只有脉脉余晖,肆意地涂抹着辉光。

看,阶前的小花,通体透亮;檐上的藤蔓,细如丝缕;蜿蜒的溪流,明净莹澈。

就是这样,一路张望着,一路拍摄着,来到汪伦墓前,收获了又一轮的美丽惊喜——

倒映着两岸参天古树的池水,碧如翡翠;极简造型的石墩桥,朴实无华。尽管过盛疯长的草木,看上去有些杂乱无章,但穿林而过的斜阳为它施予了魔法,变得奇幻、斑斓、绚丽!

游人但凡经过,都要驻足流连半晌,并在石桥上挑选合适的角度拍照留影。

过了汪伦墓,就是怀仙阁。这座两层的小红楼,立于垒玉墩上,与隔岸的踏歌岸阁遥相呼应,既是桃花潭西边沿岸的一道标志性风景线,也是西园最好的观景台。

怀仙阁底层,设一圈休息凳和围栏,系半敞开式观景;沿着狭小的楼梯攀上第二层,是一间精巧的木质小阁,观景则需打开木格扇窗,半隐半藏,颇有几分雅意。

凭栏临风,俯瞰悠悠桃花潭水,远眺长长的桃潭大桥,只觉这青山绿水,相依相映,俨然已成一幅静美的天然画卷,亘古流传不变……

【喜欢原创文艺旅行,欢迎关注。】

0 阅读:17

彦扬评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