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明两年,国内贬值最快的不是现金,而是这3样东西

笙箫默说 2024-09-15 15:15:32

在很多人看来,未来国内贬值最快的就是现金了。毕竟,M2总规模已经超过了300万亿,是GDP的2倍。如此天量的货币投放,不把物价推上天才怪。但你别忘了,超发的钱并没进入实体经济,而是在金融体系里空转。今年8月份CPI不过0.6%,经济明显处于通缩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不是钱贬值,而是钱越来越值钱。

回顾历史,每一轮经济下行期,手握现金的人都成了最后的赢家。2015年股灾时,谁能预料到上证指数会从5178点跌到2850点?那些提前逃顶的人,不仅保住了本金,还能在最恐慌的时候抄到大底。同理,在当前的通缩周期里,持有大量现金同样是最明智的选择。

现金可以帮你应对突如其来的意外,比如失业、重病等。试想,如果你是一个月光族,生活没有任何储蓄,一旦失去收入来源,日子会有多艰难?相反,如果你有足够的现金储备,即便遭遇不测,也能从容应对,给自己一个缓冲期,去寻找新的出路。现金,给了你最坚实的后盾。

在资产价格泡沫被挤压的过程中,拥有充足现金流的人,可以逢低吸纳优质资产,为未来的财富增值奠定基础。当楼市泡沫被刺破,刚需盘源源不断地释放时,你手握百万现金,就可以毫不犹豫地杀入市场,买到心仪的房产。同样,在股市彻底摆脱泡沫,回归价值投资的时候,你同样可以笑到最后,用手中的现金收割那些优质低估的股票。相比之下,那些高杠杆购房、满仓买股票的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财富一点点缩水。

我要强调的是,现金为王不代表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现金只是一种避险工具,而不应是全部家当。对普通家庭而言,日常开支、教育医疗、养老等,都离不开现金的支持。只有做好了基本的现金储备,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反观现在,很多人不是把钱存银行,而是选择买房、炒股、投资P2P等,导致高风险资产比重过高。这种现象其实非常普遍,尤其在前些年信贷宽松的环境下,很多人通过各种渠道高杠杆加码股市楼市。一旦资产价格泡沫被刺破,他们的资产负债表将面临巨大考验。

举个例子,小王是典型的月光族,早在2016年就在一线城市买了房,当时房价还不算太高,首付加贷款每个月要还1万。那时候,小王收入尚可,月入2万,除去房贷,剩下1万元还能过得不错。可好景不长,2022年公司业绩下滑,小王被裁员。没了工作,小王自然无力继续供房,只能忍痛割肉,贱价抛售房子。更糟的是,房价一路下跌,小王的房子最终只卖了300万,扣除贷款,小王不仅血本无归,还欠了一屁股债,生活质量一落千丈。反观他的同事小李,买房前存了10年钱,全款购置学区房。工作不顺时,有大量现金作为后盾,根本不用为房贷发愁。后来房价下跌,小李也损失了一些,但远没有小王那么惨。

小王和小李的故事,生动诠释了现金的重要性。在经济下行期,资产价格泡沫破裂在所难免。房价泡沫破裂,会重创那些高杠杆购房者;股市泡沫破裂,会让那些满仓重仓的股民血本无归。唯有现金,能让你安然度过寒冬,给你喘息的机会。

说到这里,你可能要问,房子、股票贬值有迹可循,但学历贬值是怎么回事?这就要从学历的稀缺性说起。

20年前,能上大学的人屈指可数。那时候,大专、本科文凭含金量极高,找工作如鱼得水,进机关、进国企、进银行,前途一片光明。大学生是社会的宠儿,人人羡慕。可如今,大学早已不再神圣。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54.4%,超过一半的适龄人口都能上大学。别看现在街头巷尾,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一大半都是大专、本科学历。学历贬值,已是不争的事实。

学历贬值与就业难,已成为一个恶性循环。企业面对如此庞大的应届生求职大军,对学历的要求水涨船高,动辄硕士起步,本科生处境尴尬。而本科生一旦就业无门,只能选择考研深造,导致研究生人数激增,学历通胀雪上加霜。到最后,读了十几年书,也未必找得到体面的工作。

我们正处在一个资产全面贬值的时代。地产、股市泡沫堆积如山,去泡沫化势不可挡。而学历贬值,则与我国的高等教育扩张密不可分。面对眼下的通缩局面,不妨多持有些现金,给自己一份保障。同时,也要未雨绸缪,提升自身能力,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毕竟,通胀也好,通缩也罢,危中总有机,关键看你有没有做好准备,能不能抓住机会。你,准备好了吗?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