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岭战斗有多惨烈?10多位团级干部阵亡,3个团能战斗的只剩600

小众说视 2023-11-25 07:36:26

沈家岭战斗有多惨烈?10多位团级干部阵亡,3个团能战斗的只剩600

郭炳坤站在沈家岭的阵地上,握着怀表的手微微颤抖,眉头紧锁。那坚实的金属表壳仿佛在他手中变得沉重,时针缓缓移动,指向了3时50分。他深吸一口气,将怀表缓缓塞入口袋,却在此时,阵地上传来了一阵激烈的枪声,如同黎明前的雷鸣,打破了周围的寂静。

这突如其来的战火声让郭炳坤的神情变得紧张起来,他的眼神投向战场,一片混乱中难以分辨清楚。枪声交织成一曲凶猛的交响乐,将沈家岭的夜幕撕裂成无数碎片。郭炳坤的心仿佛被提到了喉咙眼,他快步走向副师长刘懋功。

"刘懋功,谁在打枪?”他的声音充满紧迫,透露着对即将到来的战斗的担忧。

刘懋功脸上带着茫然,他几乎听不清郭炳坤的问题,因为战场上的嘈杂声音让人无法聆听细微之处。他挣扎着回答:“师长,我……不知道。”战场的紧张局势让人无法掌握一切,连师长和副师长也束手无策。

突然间,参谋长张涛气喘吁吁地冲到郭炳坤面前,眼中闪烁着焦急的光芒。“师长,枪声是从西侧32团的阵地传来的。”他的语气急迫,带着一丝混乱。

郭炳坤听到这个消息,眉头紧锁,心中涌起一阵震惊。他迅速思索着,为何在这关键时刻,主攻任务本应由31团负责,而32团却提前一个小时就开始开火?这出乎他的意料,让他不禁思考着可能的原因。脑海中涌现出一系列疑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血海仇恨

在青海,军阀马步芳带领的“马家军”以其野蛮凶残的战风赫赫有名。虽然在国军序列中的装备只能算是二流,但其战斗力却足以令人敬畏。这支以父子兵、兄弟兵为主的部队,凭借着同宗族的凝聚力,激发出一种不顾一切的战斗精神,使他们成为可怕的对手。

很长一段时间,我军与马家军在西北辽阔的土地上相安无事。然而,血海深仇的根源却在1936年冬季至次年春天浮出水面。在马家军的进攻下,我军的西路军几乎全军覆没,数万战士在残酷的屠杀中丧生,军长孙玉清更是被砍头示众。

我军轻松横扫了马步芳麾下的精锐骑兵14旅,成功打开了通往西进之路的大门,将马家军的老巢兰州呈现在我军的眼前。

在我军不断的打击下,胡宗南集团的士气急剧下滑,而马家军成为西北地区蒋介石唯一的希望。蒋介石试图通过拉拢马步芳来加强西安的反攻,将其打造成大西北的屏障,而“西北主席”的宝座也就摆在他面前。

兰州之困:战略险地中的豪赌

马步芳,远非蒋介石的忠实追随者,他的心只向着对西北的统治权。为了守护自己的独立势力,他决定将主力集结在西北的门户——兰州。

兰州地理险要,北临黄河,东、南、西三面环山,唯一的陆地通道是1906年修建的一座钢架桥。一旦了解到马步芳的战略意图,彭德怀异常振奋。他最担心的是马家军的分兵抵抗,因为尽管这样或许能省力,但一旦被打散,他们将在广袤的西北地域四散奔逃,战争可能需要三年、五年,甚至更久才能肃清。

然而,让彭总和他麾下的将士们欣喜若狂的是,敌人竟然将主力全部投放在兰州。尽管这里难以攻陷,但却为一劳永逸解决问题提供了机会。

军中的士气高涨,他们认为马家军已是强弩之末,不堪一击。更重要的是,马家军最为令人恐惧的骑兵,在进城之后却无法发挥其优势,犹如虎落平阳,只等着被打击。

然而,真相在一场战斗中昭然天日。8月20日,第2、第19兵团的四个军已经从三面将兰州围得水泄不通。彭总率先以9个团的兵力对兰州外围的窦家山、十里山、古城岭发动进攻,试图排除障碍,进行热身。

指战员们怀揣着乐观的心态,认为夺取几个山头将是胜券在握。然而,经过将近10个小时的激烈战斗,9个团的解放军投入了8000兵力,向马家军的阵地发动了9轮冲锋,却付出了2500多人的伤亡,却竟然一无所获。

战况的艰难让指战员们感到沮丧,他们原本期待通过迅猛的攻势迅速摧毁敌军的抵抗,却未能达成预期目标。

攻坚之战

彭德怀急得直跺脚,对杨得志和许光达责问连夜攻打兰州为何一无所获,兵力损失惨重。毫不犹豫地下令通知杨许将部队撤下来。

这次首战的失利让彭德怀深感挫败,但在马继援看来,这是他们对彭德怀的正面回击。他满怀得意地对部下宣扬:“看看,彭德怀的手下徒有虚名!我要让兰州成为榆林第二,让彭德怀在这里哭!”

这次的挫折让一野的将领们觉醒了许多,他们意识到虽然马家军失去了马,但在地理位置上却占据了优势。他们打仗不怕死,令人难以对付。在认真总结之后,彭德怀再次发出总攻令,将攻占沈家岭作为首要任务。

这一艰难的任务被交给了年轻而富有朝气的第四军,由王世泰指挥。该部队于1949年2月组建,前身是西野2纵,从地方部队成功转变为主力纵队。

沈家岭,坐落于兰州城西南6公里的险要之地。这座山岭宛如一个正立的葫芦,岭顶长约400米,被十多米高的峭壁环绕。敌人的兵力就布署在葫芦顶上,设有明碉和暗堡数十座,构筑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攻打这座山头注定会付出惨烈的代价,但我军却势在必行。

沈家岭离兰州城和黄河铁桥最近,是敌人防线的关键所在,因而享有“兰州锁钥”的美誉。一旦攻克沈家岭,敌人的整个防线将崩溃,而黄河铁桥也将被封锁。

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彭德怀深知攻占沈家岭的重要性。他将主攻任务交给了郭炳坤所率领的11师,一场硝烟弥漫的攻坚之战即将在这险峻的山脊上拉开序幕。

硝烟夜行:沈家岭的宿命之战

郭炳坤,陕西省人,于1914年出生。在过去的13年里,他肩负团政委、旅政委、警备区政委、军分区政委等职责,成为政委工作的行家里手。然而,1949年1月,他接受了新的挑战,担任第一野战军第4军第11师师长,展现了他不仅仅是思想政治工作专家的一面。

在二轱辘一战中,郭炳坤指挥部队创下了两小时全歼敌人一个骑兵团的壮举。在澄(城)合(阳)、荔北、陕中、扶眉等战役中,他的部队或阻击,或主攻,每一战都表现出色,受到中共中央西北局和彭德怀司令员的高度表扬。

21日晚,彭总决定将攻占沈家岭的任务交给了郭炳坤,而主攻任务则交给了11师的31团,由31团团长王学礼担任主力。

王学礼,年轻而充满战斗力,早在17岁就投身革命,与郭炳坤同年入党。尽管他有升任副师长的机会,但由于在攻坚战中表现出的娴熟经验,他选择留任团长,准备在兰州战役结束后再行升职。

夜幕降临,为了减少伤亡,2营在沈家岭南尖角地北侧进行了挖掘工事,准备在敌人前沿挖出一个对立的阵地群。在24日傍晚,王学礼接到通知,总攻的时间定在25日拂晓5时。

这一天,整个团的士兵都心知肚明,他们将迎来一场激烈的血战,或许这顿饭就是最后的晚餐。在紧张的气氛中,战士们齐聚共进晚餐,共度一夜漫长的硝烟之夜。这顿晚餐充满了沉重的意味,每个人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最后的准备。在这寂静而紧张的夜晚,他们等待着拂晓的号角,迎接兰州战役的最关键一战。

血战黎明

郭炳坤师长和团长王学礼的怀表几乎同时出现在他们手中,时刻指向三点五十分。然而,激烈的枪声在他们准备放下怀表的瞬间响起,让整个战局迅速紧张起来。

原计划由31团主攻的沈家岭总攻提前,32团成为意外的第一发子弹的发射者。郭炳坤迅速作出决策,通过炮火覆盖化解敌人的意外袭击。王学礼焦急的电话打到郭炳坤那里,情况立即传达:“师长,怎么回事?”

郭炳坤简洁明了地回应:“总攻提前了!”

32团被发现后,双方陷入激战,改变了原有的作战计划,也增加了我军的难度和伤亡。但在炮兵的火力支援下,我军依然迅速展开进攻。王学礼率领的2营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挥舞着马刀,冲锋在前。在激战中,王学礼和2营的战士们奋不顾身,成功夺取两个敌人的阵地。

尽管马家军的肉搏能力不可小觑,但由于我军的提前冲锋,让他们猝不及防,陷入被动。战士们斗志昂扬,特别是6连突击排长王立功和“孤胆英雄”5连1排排长曹天,他们提前在步枪上加装了铁棍,成功应对马家军的猛烈反击。

在血腥的肉搏战中,2营的战士们凭借手榴弹的巧妙使用,成功冲入敌人的第三道堑壕。然而,马家军并不甘示弱,他们紧急组织整团的兵力,展开了顽强的反击。在血雨腥风中,战士们英勇奋战,将敌人逐一击溃。

在取得一系列胜利后,2营面临敌人机枪火力的围攻。这时,李连长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敌人的机枪火力。2营在炮火的有力支援下,成功突破敌人的包围,占领了第四道堑壕。然而,这场战斗并非带来胜利的欢呼,整个团的伤亡十分惨重,只有极少数战士仍能继续战斗。

这场惨烈的战斗,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却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李连长的英勇牺牲成为了战场上的一抹浓墨,2营的战士们饱经磨难,但为了取得沈家岭的胜利,他们继续坚守,奋勇拼搏。

沈家岭之战的最后一哭

当漫山遍野的马家军奋起冲锋,对我方士兵发出威胁时,阵地上的形势变得万分危急。敌人即将攀上山头,阵地复失在即。然而,在千钧一发之际,一阵喊杀声自背后响起,原来是我方的11师30团,由团长武志升和副团长李友益带领,紧急赶来增援。

马家军面对比他们更为玩命的解放军战士,心理防线早已崩溃,失去了往日的斗志。友军的到来使得敌军阵型大乱,狼狈不堪。振奋的解放军战士们像猛兽一般冲击敌阵,把马家军赶得四散奔逃。

然而,在士兵们欢呼友军到来的时候,一发炮弹突然呼啸而至,爆炸声中,王学礼倒在了血泊中。这位英勇的团长的牺牲激发了战士们的怒火,他们怒目圆睁,杀向马家军,将对方打得节节败退。

在友军的及时支援下,危急的局面得以扭转。尽管付出了团长的惨痛代价,但我军战士们的勇气和决心更加坚不可摧。王学礼的英勇牺牲成为了鼓舞全军士气的动力,他们誓言为团长报仇雪恨,将战争进行到底。

在沈家岭战斗中,我军成功夺取了“兰州锁钥”沈家岭,堵死了敌军在兰州城内的退路,同时成功抵挡了敌人80次的进攻,歼灭了敌军3800多人。

然而,战斗的胜利并未带来欢呼声。当11师于26日1时在沈家岭北坡集结时,战场上响起了哭声。兵强马壮的11师,如今只剩下500余人,其中许多战斗力强大的部队几近溃散。

这一幕让经历过无数战役的首长们也控制不住情绪。他们缓缓脱下军帽,向牺牲的战友致以沉痛的哀悼。这是一场英勇的告别,沈家岭之战在最后一哭中结束。胜利的代价是沉重的,每一个生命的流失都是无法弥补的损失。在战友的丧失中,胜利的光辉也显得苍白而沉痛。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6 阅读:2503
评论列表
  • 2023-11-27 00:43

    文笔太差

  • 2023-11-27 07:32

    “溃散”用得好,展示了小编的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