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代的我们,对于爱情,似乎满是怀疑,似乎不再那么坚定,也似乎更容易受到外界一些事物的干扰和左右。而回看烽火岁月,有一些人的爱情,却是那么纯粹,那么牢不可摧。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赣南苏区的百岁老人陈发姑,她是一位普通的老人,也是一位跨世纪等待丈夫归来的深情女子,她的故事,可敬可佩。她的一生横跨三个世纪,却有一大半的时间在等她的丈夫归来。
“哇,哇,哇……”随着一阵哭声响起,瑞金下山坝大屋一名女婴呱呱坠地,这时候还是19世纪末期。这名女婴出生时的场景,她的家人是欢喜,还是愁,现已无从得知。这名女婴出生后不久便接连遭遇了诸多不幸,先是在其不足1岁时,她的母亲便离开了人世。含辛茹苦养育了一年之后,女婴的父亲将其送到了一户朱姓人家,不久,女婴的父亲也永远地离开了她。失去双亲,寄人篱下之时,这名女婴显然难以留下什么记忆,她也只能在往后的日子里听身边的人说起。这名女婴,就是这篇故事的主人公——陈发姑。
朱家有一独子,名为朱吉薰,他与陈发姑自小生活在一起,青梅竹马,他们从小的日子或许过得很清苦,但相依为伴,多少也有一些童年时光的乐趣,当然想必也会有一些打闹。随着时间一点一点推移,陈发姑从一个还不会说话的婴孩长成了一个芳华女子。在她19岁的那年,她嫁给了他。在往后的一段时间里,她和他一起度过了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直到……
瑞金是革命的摇篮,1931年中华苏维埃政府在这里设立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其中与陈发姑一家息息相关的莫非《土地法》了,无地、少地的农民在此时分得了田地。随着中央苏区革命不断深入,苏区军民的革命热情日益高涨。随着红军扩充的号召被提出后,瑞金青年积极报名参加,朱吉薰也成为其中一员。
“什么?你家里就你一个男人,你走了,你让你母亲和你老婆怎么过?我不同意你去。”“你再好好想想,你要为这个家着想。”听到朱吉薰报名参军的消息后,他的大伯来到家里,提出了反对意见。朱吉薰在听到大伯的斥责声时,或许是默不作声,或许是义正词严,但,他的内心想必是纠结的,毕竟老母尚在,家中又无其他男子。他大伯说的那些,是客观事实。此时,朱吉薰会作何决定?
“去吧,我支持你!”这世界,最大的精神动力莫非身边人的支持,哪怕是一句极为简单的话语鼓励。陈发姑的支持,进一步坚定了朱吉薰的信念。陈发姑在当时也加入到革命队伍的行列,是妇女工作队的一员。在知道丈夫有加入红军的想法后,她是支持的,当然她也知道以后会遇到很多危险。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将要踏上长征的路程,朱吉薰也将随军出发。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前途未卜,在朱吉薰即将启程前,他的老母和他的妻子有不舍,但更多的是想在离开前更多的为他做点什么,为他准备好路上的衣物,鞋子。与此同时,她还要解除她丈夫的后顾之忧,让他不用担心,她会打理好这个家,会照顾好他们的老母亲。她目送着他渐渐远去,陈发姑怎么也没想到,丈夫启程前的一别,竟然是永别。据记载,当年瑞金参加红军的人数达3.5万之多,其中在长征途中牺牲的有名有姓的就达到1.7万之多。朱吉薰,想必就是牺牲的红军之一。
红军离开之后,苏区人民的日子并不好过。陈发姑自身曾参与到革命队伍之中,而丈夫也参加红军,所以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陈发姑备受折磨。这种折磨有来自于对自己丈夫的思念,但更多的来源于敌人。所有的痛苦与折磨叠加在一起,没有摧垮陈发姑,她的信念坚定,她还要等她的丈夫归来,然后继续经营自己的小家庭。
抗日战争胜利了。解放战争胜利了。当年瑞金随军出征的人,陆陆续续有一部分回到了家乡。他们的归来,除了带回了荣耀,也给家人带来了欣喜。在那个时期,谁家的儿子、谁家的丈夫回来了,想必是邻近乡镇的绝大部分乡亲们都十分关注的。毕竟,从他们的口中可以打听一点消息。听说谁家的谁又回来了,陈发姑的内心是充满期待的,她期待她的丈夫也能和其他乡亲一样,早早回到家中。因此她对此类消息定是十分关注的,当前一起离开的人回到家乡,必定会给她带来鼓舞。所以她总是会准备好鞋,等丈夫回来的时候可以在第一时间穿上新鞋。她的希望,一年又一年的落空,却一年又一年的重复,她总是会向人问起丈夫的下落,“吉薰回来了没有啊?”
好在,陈发姑度过了一个安详的晚年。虽然她的家里只剩下了她一个人,但她又不是一个人。2008年的一天,陈发姑与世长辞。那一年,她已经115岁高龄,她的一生横跨了三个世纪。在她去世时,人们发现她的房间有七十多双鞋,这些鞋都是她为他制作的,如果按一年一双的量计算,她坚持了七十多个年头。
假如进行身份置换,我想绝大部分人都会陷入徘徊之中。一边是憧憬的革命事业,一边是留守家中的老母与妻子。
陈发姑和她的丈夫,他们的名字或许知道的人不多,但无疑,他们都是伟大的。
陈发姑或许并不懂什么是爱,但她知道,他是她的丈夫,她是他的妻子;她也知道,他去保护他们的国,她要守护他们的家。她和他在一起,有四十来个年头,但她,却用了七十多个年头等他回来。情比金坚,无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