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视频来自1944年二战中后期的德军。
关于装甲掷弹兵排在防御作战中的战术演示。‘
什么叫装甲掷弹兵呢?
值得注意的是,德国的装甲掷弹兵在历史上,并非仅仅是指乘坐SD.KFZ.250半履带装甲运兵车的单位。事实上,在真实的历史中,大部分的德三装甲掷弹兵仍旧是乘坐帆布卡车进入战场的。
而普遍印象中的装甲掷弹兵,与后来的装甲步兵实际上如出一辙,或者说前者是后者的前辈。在德军中,一般以GP(Gepanzert)来表示此类单位。
接下来,让我们进入视频中的战术背景。
如果喜欢看视频的,也可以直接跳转文末进行观看。
整个态势如图,德军某团F营位于Simonon以西,面朝西北建立防御。其目的在于阻止敌军由该侧突破,威胁到我军后方Zagorifsche的交通线安全。
这里我备注一下,因为视频中原字幕一会儿是说7连,一会儿是说2连。为此,我最后选择用7连作为标注,其中若有德语兄弟能进行纠正,那是再好不过了。
同时正如我在视频中的问题一样,这个视频不管从反击部队的规模还是各级指挥人员判断,理论上应该是在营连范畴。但视频中却将部分指挥人员呼为团长,就帝林我个人的看法,可能是一种错译。
为此,下面的讲述中,我还是按营的逻辑入手。
根据营长判断,敌方对突破上述德军防线的方向主要为三个。
其分别为,右路靠SIMO的河岸,中央7连所在沟渠(文中称F连,但我怀疑应该是F营),以及6连正面所在的荒山。
在此基础上,从视频分析,团部集结了一个装甲掷弹兵排(4辆SD.KFZ装甲车)、一个坦歼排(3辆IV坦克猎手)和一个装备喷火SD.KFZ车辆的火焰喷射器分队(2辆SD.KFZ喷火、2辆常规)。
行动之初,装掷排排长把部队丢给副官。
他自己则和坦歼、喷火分队的指挥共同前往营部接受命令。
这里面有一个小细节是,当其中有名士兵在打扫车辙时候。
老兵出面阻止了他,我对这个其实还蛮好奇的。
这究竟是因为装甲运兵车吨位不够,还是德军自己觉得苏联人空中就发现不了车辙呢???
但不管怎么样,留下的魏格纳中尉还是很好的把部队进行了隐藏。
其中的一个细节是,视频强调,宁可往树林里多走10米,也好过多往外面超出1厘米。也是基本的隐蔽需要了。
另外,装掷排排长凯尔、坦歼排排长几个人在营部获得了基本信息后.开始就反击路线进行了现地勘察,并和一线驻防的德军部队指挥员取得了联系(按视频是6连连长)。
该过程中,反击部队制定计划如下。
反击部队沿右翼隐蔽路线出发,后坦歼排在SIM以北,即375高地进行火力支援,而装掷排和喷火分队则从左翼隐蔽小道前进。
待装掷排到达突破之敌左翼后,指挥官以信号弹为命令,炮兵部队进行火力延伸,而坦歼部队和6连在林中隐蔽的机枪则逐一收割突破之敌。
与此同时,装掷排开始冲击并在突破口边缘卸载步兵。
后,装掷排主力封闭突破口并阻敌后续援军,而喷火分队则负责歼灭残存之敌。
最终,当然残敌消灭后,喷火分队中带机枪的SdKFz装甲运兵车和坦歼排的突击炮,前出主防线协助装掷排稳定局势。并于局面控制后,交替掩护后撤至375高地重组。
重组完成后,全队返回攻击出发阵地等待换防部队接防。
以上呢,就是整个视频的核心内容所在了。
坦白说,懂军事的应该感觉都还好,毕竟是装甲步兵排基础科目了。不过考虑到,这是二战时候德军机械化攻势中一步步摸索出来的,站在历史角度上,还是很值得人们佩服其作战素养的。
另外呢,关于我视频中质疑的部分。
这个其实并不影响整个视频的价值。
但一个值得说的地方倒是。
其实无论这个军教片的战术背景,是建立在团也好,建立在营也罢。实际上,我们从德军拼凑出来的这一丁点反击部队,倒是某种意义上也能看出来1944年德军的日薄西山。
毕竟在这一期间,无论是苏联的T34钢铁洪流,又或是炮兵洗地。甚至于1944年各国单兵所装备的反装甲武器,都已是百家争鸣、数量质量与日俱增了。
而在这时候,对于装甲掷弹兵的反击,德军拿得出手的仅仅只有区区几辆转向不便的突击炮,以及皮薄肉脆的SdKFz喷火装甲车。实战里,我感觉这种反击多半是很难成功的。
另外这里面有个细节是,整个反击行动中。
SdKFz装甲运兵车都是走在最前面,虽然说这个队形无论是在这个背景下,还是其视野情况,都是合情合理的。但实战中,老实说我怀疑这些车怕根本就到不了那么前线。
当然了,有兄弟可能会说。
人家这只是军教片,实战时候当然会有坦克配合,也不会就这么教科书般的制定反击战术。
不过老实说,德三后期在装甲兵的建设上,早就走歪了道。
如果坦克真能作为其反击力量,并属于其常规配合的部分,那军教片其实是更应该这么展示来着。
不过嘛,上述也只是帝林我一家之言了。
欢迎兄弟们就上述视频在群中广泛讨论!
此致
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