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04年正月二日,西夏王国的奠基人李继迁伤重不治,没了。
临死前给儿子李德明留下“依辽和宋”的遗言。
二十三岁的李德明擦干眼泪,就在灵前即位,也就是后来的夏太宗。
也就是这位少主,靠着老爹的遗命,愣是将对外关系发展成了一门生意。
大家好,我是老张,今天我们用一个小小的篇幅,来讲一下李德明的生意经,以及西夏建国前后的故事。
新主刚立,对外政策不明,两大邻国的态度就显得非常耐人寻味。
三月份,李德明向辽国派出使臣,带着李继迁的遗物表示归附,辽圣宗纠结观望了几个月,在看到李德明地位稳固以后,七月份终于下定决心,封李德明为西平王。
消息传到大宋,宋真宗也马上抛出橄榄枝,下诏称,吐蕃党项各部,只要愿意归附我大宋,皆授予团练使之职,赏赐白银万两、绢万匹、钱五万缗、茶五千斤。
李德明画像
果然,金钱的力量是无穷的,更何况这不是有老爹的遗命所在嘛。李德明赶紧也向宋朝上表表示归附,此后年年上表,年年表态。
大家还要知道,在公元1005年,还有一件比宋夏和议更加重要的时间发生,那就是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标志着宋辽对峙的彻底形成,与此同时双方在对西夏的拉拢上也更加卖力。
公元1006年,宋真宗再次赏赐李德明,封其为检校太师兼侍中、持节都督夏州诸军事、行夏州刺史、上柱国,并册封定难军节度使,加封西平王。
赏钱数万。并且同意在边境地区开设榷场搞边境贸易。
公元1007年,李德明献马五百匹,骆驼三百匹,宋真宗很开心,赏赐金银钱又是数万。
同年,李德明请求派人到东京开展互市,宋真宗准奏。
话说,跑到对方首都搞互市,李德明是独一个,只是,在边境贸易畅通的情况下,这个要求,真的只是互市吗?
五月,李德明老母亲去世,宋真宗加封对方为镇军大将军、右金吾卫上将军,并派朝廷大员前去吊唁。
1008年,辽国这边不甘落后,封李德明为大夏国王,宋真宗马上跟进,再次加封对方为守正功臣,并且居然给李德明增加食邑1000户。
用自家的土地供养邻国的首脑,确实有点震惊后人了。老张我到现在还有点百思不得其解,说出来怕大家说我格局小,不说吧,总觉得有点败家子的嫌疑。
我们姑且理解宋官家这是在玩经济战术吧。
还是这一年,西夏大旱,粮食减产,宋真宗下令,必须保证粮食的出口,以缓解西夏饥荒。
对了,这一年还有一件荒唐事,宋真宗不顾大臣劝阻,自觉议和辽国,安抚住西夏的他决定封禅泰山,把自个的功绩报告给上天。
去就去吧,回来以后,又派人加封李德明为中书令,另外增加食邑1000户(实际400户)。毕竟咱这功勋章中也有你李德明的一份力。
宋管家八成是疯了。
见过大方的,没见过这么大方的。
有这种看法的不只是老张我,李德明也觉得宋真宗有点不正常。
公元1010年,西夏再次发生旱灾,李德明决定试探一下宋真宗的精神状态,也试探一下大宋朝是不是都跟着疯了。
他要大宋给他提供赈灾粮一百万石!
这个举动的阴险之处就在于,如果大宋借粮,西夏度过危机,而且进一步证明大宋朝中没有一个有脑子的。
如果大宋不借粮,那么西夏就可以以此为借口,对大宋进行道德捆绑,甚至重开战端。
压力给到宋廷,宋真宗果然懵逼的不能再懵逼,交给朝廷讨论,大家比宋真宗还迷茫。
也就在这时,宰相王旦提出了一个李代桃僵的建议,粮食,我们给,但是你们得派人自己来运送。
这就很有意思了,运送这么多的粮食,没有军队是不行的,而军队一旦过去运送粮食,还能不能回来就是一个问题。
李德明据此认为,宋真宗可能不正常,但是他朝中还有能人。
于是继续奉行和宋的外交方针。
李德明在位28年,跟大宋做了28年的生意,从大宋获得赏赐无数,倒是北边的辽国,越来越跟不上大宋的步伐,毕竟,连辽国也需要大宋的岁币,除了能够给西夏一些荣誉称号,这个草原帝国拿不出一点实质的好处。
二十多年的和平稳定,为西夏的人口和经济增长提供了稳定的空间,大家可以大开脑洞想一下,李继迁时期西夏打了二十多年仗,李德明时期,西夏修养了二十多年,整整一代人的繁衍,一穷二白的西夏自此成为宋、辽两级格局下的另一个强国。
说话是要讲证据的。
公元1020年,辽圣宗,也就是很多年前李继迁死乞白赖去求依附的那位辽国皇帝,终于发现了不对劲。
在这么搞下去,西夏搞不好挣的要比自己还要多。
这年,辽圣宗亲率五十万大军,以出狩猎为名,突袭西夏凉甸,结果,几个照面下来,被李德明率西夏军击退,灰头土脸的回去,余生再也没来过。
辽圣宗回去以后,为了缓和关系,马上派人过来封李德明为尚书令,这边北宋也继续跟进,1022年封李德明为“纯诚功臣”,以褒奖李德明逢年过节不忘派人去东京朝见宋管家。
然后这个“纯诚功臣”很快就被李德明打脸。
公元1023年,李德明突袭庆州,小胜一局,大宋猝不及防,赶紧加强边境防务,预备李德明的第二次进攻。
但是李德明有更深远的考量,想要真正独立出去,东线难免一战,而既然自己早就跟父亲一样铁了心要走向独立,那么为何不借着跟大宋暂时的和平,尽快给自己打下一个战略纵深?
西夏之所以耗不过大宋,不还是因为对方有着广阔的经济腹地和战略纵深吗?
西夏武士
公元1028年,李德明派儿子李元昊西征,灭掉甘州回鹘,两年以后,又灭掉当年弄死李继迁的吐蕃六谷部,至此,西夏拿下整个河西走廊,西部边境直抵玉门关(出玉门关就是西域了)。
西夏也从当初的定难五州发展成现在的作用二十多州的西部大国。
似乎,韬光养晦,是党项这个民族的天性。
来自辽宋的好处继续源源不断:
公元1031年,辽国按照婚约,将兴平公主嫁给其子李元昊,第二年,宋仁宗再次册封李德明为夏王,规格仪制仅次于天子,并再次增加食邑一千户。
这个架势,李德明再不称帝,大宋朝都没东西在加封了。
1032年,就在李德明营建宫殿,积极筹备登基事宜之时,不知因何原因,其人突然去世,太子李元昊即位。
李德明去世以,辽宋先后派人过来吊唁,并且按照前例,继续给李元昊加封。
辽封李元昊为西夏王,大宋封李元昊为西平王,及定难军节度使等一大堆投降。
只是这一次,李元昊已经看不上这些官职和封号。
在招待大宋使臣的时候,他特意在宴会隔壁安排工匠打铁铸造兵器,以铿锵之声威慑大宋使者。
在接宋仁宗诏书的时候,他甚至都没跪下。
事后,他对自己的大臣感叹:“先王大错,有如此国,而犹臣拜于人耶。”
打这以后,李元昊在父亲的基础之上,开启了紧锣密鼓的称帝流程。
其一,废除大宋年号,自建年号。
其二,下发“秃发令”,限期党项人三日之内,全部剃发(剃光头顶),违者处死(恢复党项人旧俗)。
其三,废除唐、宋赐给的李姓和赵姓,改姓“嵬名氏”。李元昊自己改名叫曩霄,号“兀卒”。
所以李元昊,其实是从中原王朝的称呼。
其四,命野利仁荣创建西夏文。
其五,升兴州为兴庆府,定都城。并且仿照宋朝官职设置西夏官职。
其六,整顿军备,积极备战,以应对随之而来的辽宋惩罚。
公元1038年,李元昊在兴庆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第二年,李元昊以臣子的身份,写信给宋仁宗,信中大谈特谈了一番其祖上的功业,因此论证其称帝的合理性。
宋仁宗回信:滚远点。
不仅如此,大宋剥夺了对李元昊的一切官爵,停止边境互市,恢复经济制裁,甚至,还在边境发出悬赏令,公开悬赏李元昊的人头。
这谁受得了?
双方自此开始决裂。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公元1040年到1042年,李元昊主动出兵,随即跟大宋爆发了三次大战,分别是三川口战役、好水川战役以及定川寨之战。
三次大战均以宋军失败告终,东京一片惶恐,李元昊甚至吹嘘:“朕欲亲临渭水,直据长安。”
然而三次大战打下来,双方都疼的不轻。
大宋君臣惶恐,西夏这边则因为大宋的经济制裁,导致经济急剧恶化,物价上涨,物资奇缺。
这种事丝毫不奇怪,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习惯了阔绰生活的党项贵族们,怎么能接受降低生活水准?
于是,经过一年多的密集谈判,1044年双方签订合约,史称庆历和议。
按照协议,大宋每年赐西夏绢十五万匹、银七万两、茶三万斤,开放互市,李元昊取消帝号,仅对内称帝。
李元昊的称帝同样在辽国也引起了连锁反应。
庆历和议的成功,自然也有着西夏“挟辽要价”的成分在里边。和谈期间,辽兴宗趁机讹诈大宋,要求增加岁币,最终大宋同意在澶渊之盟的基础上,增加银十万两、绢十万匹。
条件是辽国必须压服西夏接受和议。
这次大国博弈在历史上留下了神来一笔:
宋辽重新和议以后,得到好处的辽国向西夏施压,促使庆历和议的出台。
而实现对宋和平的李元昊突然发现,经过此事以后,辽宋反而加强了同盟关系。
历史上有一条铁律,当大国实现和解的时候,小弟的作用就不重要了。
夏、辽关系开始恶化,边境冲突日渐增多,战争不可避免。
只是不太清楚,这到底是宋仁宗金钱的力量,还是西夏的主动挑衅?
1044年十月,辽兴宗率兵十万,兵分三路突袭西夏,李元昊先败后胜,一边求和一边后撤,拖长对方补给线,最终几乎全歼辽军,辽兴宗只以数骑逃脱。
但是李元昊心里很清楚,拥有辽阔腹地的辽国和大宋一样,不是一个西夏可以耗得起的主,于是马上跟辽国议和。
但是辽夏关系破裂已成事实。
让李元昊更想不到的是,他的生命很快就要走到头,西夏的强盛,如昙花一现,从他开始,也将从他开始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