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2015年牛市。牛市是一种“还账”。如何让牛市更持久?

旺才小子 2024-10-01 18:54:34

疯狂,太疯狂了。

前几天还觉得,大盘涨4个点已是凤毛麟角,没想到,节前居然涨了8个点。

深指涨了10个点,创指涨了15个点。

科创50涨了17个点,北证50涨了22个点。

逼空,大逼空。

这一次最遗憾的并不是一直没上车的,而是熬过了漫漫长夜,在关键节点之前却熬不住下车的。

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长期熊市是一种“欠账”行为,那么,短期牛市是一种“还账”行为。

还的不仅是市场欠韭菜的账,还的还是一种长期“欠作为”的账。

A股成交2.61万亿,刷新了2015年5月28日牛市创造的纪录(2.36万亿)。

但2015年的成交峰值,也意味着即将寿终正寝。

因为,再过11个交易日,指数到了5178点,就掉头向下了。

2015年的牛市,跟今天颇有些类似。

1、心理因素

当时,股市经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余威长达7年的洗礼。

韭民对市场已经极度缺乏信心,空仓的不在少数。

2014年下半年,牛角慢慢升出来,大家依然杯弓蛇影,保持着坚定的“理性”。

这种“理性”,包括“涨多了总是回调的”,包括“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包括“涨起来涨死,跌起来跌死”。

然后,一路看着牛市扬长而去。

其中,不乏很多“看破股尘”的“理性”老股民。

从将信将疑,到半信半疑,再到深信不疑,体现在股市上就是不相信、来不及、追不上。

2、梦幻泡影

2014-2015年的牛市,大家都知道是资金牛、杠杆牛,与基本面脱离颇多。

可以给2015年的牛市定义为“无锚之牛”,或“最离谱之牛”。

彼时,财爸提出了4万亿刺激计划,以促进经济增长;币方多次降息和降准(累计降息146个基点),给市场提供流动性。

此时,财爸尚停留在1万亿,币方只降了20个基点。

彼时,场外配资、融资融券普及,放大了杠杆,增加了市场的波动。

此时,互换便利、贷款回购工具,让市场产生了有“无限子弹”支持的幻象。

而2014-2015年的GDP增速却在大力刺激下,一路向下。

似乎说明了另一件事,“一切有为法,如...”。

3、拯救房产

2014年救急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房地产。

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在2014年9月创出阶段新低,2014年12月更是创出世纪新低。

70个大中城市房价环比上涨个数,此时还是彼时,均接近于0。

财富缩水,预期降低,消费低迷。

彼时的措施是增需求,去库存。

此时的措施是“严控增量”,目标是“止跌回稳”。

彼时还有一个“棚户区改造”的援手,此时则更注重价格。

在“严控增量”的背景下,房地产的扩张将得到遏制。

理论上来说,约束供给,刺激需求,确实有助于房价回暖。

而2015年,随着房价的回暖,牛市在6月戛然而止。

综上,市场总是在利用韭民的预期,走出让人刮目相看的行情。

起于低迷,盛于纠结,终于疯狂。

“理性”人士会执着于基本面,或基本面预期,以见惯世面的老股民为主。

而牛市从来不讲道理,就像转为熊市一般,没有“理性”逻辑。

有的就是“预期别人的预期”,将疯狂进行到底。

如果一定要找个“理性”逻辑,就是上层建筑的突然转向,给压抑许久的股民打开了想象空间。

这种压抑与想象,在上周发生了同频共振,于是一个史无前例的行情就这样展现了出来。

同时,在享受疯狂的时刻,仍要保持必要的“理性”。

“欠账”往往是连绵不止的,而“还账”通常是短暂或一次性的。

如果想让“还账”行为更持久,仍需上层建筑舍弃掉“欠作为”的矜持。

以上纯属个人情感展现,聊博一笑。

1 阅读:159

旺才小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