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山大师的醒世歌为何写的这么俗气?

心灯一文 2024-09-04 19:53:24

憨山大师的醒世歌。看上去全部都是为人处事的心性。似乎与佛法修行毫无关系。并有点像儒家的那些启蒙劝世的书。

红尘白浪两茫茫 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处随缘延岁月 终身安分度时光

休将自己心田昧 莫把他人过失扬

谨慎应酬无懊恼 耐烦作事好商量

从来硬弩弦先断 每见钢刀口易伤

惹祸只因闲口舌 招愆多为狠心肠

是非不必争人我 彼此何须论短长

世事由来多缺陷 幻躯焉得免无常

吃些亏处原无碍 退让三分也不妨

春日才看杨柳绿 秋风又见菊花黄

荣华终是三更梦 富贵还同九月霜

老病死生谁替得 酸甜苦辣自承当

人从巧计夸伶俐 天自从容定主张

谄曲贪嗔堕地狱 公平正直即天堂

麝因香重身先死 蚕为丝多命早亡

一剂养神平胃散 两盅和气二陈汤

生前枉费心千万 死后空留手一双

悲欢离合朝朝闹 寿夭穷通日日忙

休得争强来斗胜 百年浑是戏文场

顷刻一声锣鼓歇 不知何处是家乡

很多人觉得,憨山大师是个高僧,为什么一首醒世歌要写的这么直白、这么世俗。

可是这首歌里面说的东西。一个人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心性。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如果能做到这些,基本上心性已经很好了。

一个人在处世当中的心性,其实就是他修行的层次。

一辈子能够把人做好,已经非常不容易。难道非要去学佛成道吗?

要去学佛行道还是要回归到生活中回归到为人处事当中,回归到每一件事情当中。

《醒世歌》所阐述的核心要义,实际上指向的是在世间诸多事务虚幻表象之下所应秉持的一种不执着的态度。这些虚幻的表象,涵盖了诸如财色名利的纷争,那是人们为了财富的积累、美色的诱惑、名声的追逐以及权力的争夺而产生的无尽纠葛。

不仅如此,还包括生活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芝麻蒜皮之事,比如邻里之间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吵不休,同事之间因为一点小误会而心生嫌隙。

而且,这种不执着更对应到我们内在的口舌思绪的修行。我们的言语往往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当我们面对外界的种种诱惑和干扰时,若不能控制自己的言辞,很容易陷入是非之中。思绪也是如此,若总是被纷繁复杂的念头所左右,内心便难以平静。

要想真正达到修行的效果,就必须将这一切虚幻之事全然看透。这并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反思和自省。历史上,许多智者和先贤都曾在这方面进行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例如,古代的高僧大德们通过长期的禅修和苦行,逐渐摆脱了世俗的纷扰,达到了内心的澄澈与宁静。在社会文化的层面,不同的民族和地域也都有着各自独特的修行方式和理念,但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让人们能够超越虚幻,洞察事物的本质。

只有当我们能够以一种超脱的视角来看待世间的一切,不为表象所迷惑,不为琐事所困扰,才能够真正实现心灵的解脱与升华。

人做透了,就是佛。人不做透,佛道难成。

0 阅读:5

心灯一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