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复盘创新药出海:谁是创纪录交易背后的投资捕手

惜寒康康 2024-03-07 21:20:08

过去3年,尽管IPO及二级市场持续遇冷,但中国创新药BD浪潮却持续走高,并在2023年达到一个“小高潮”。

医药魔方NextPharma医药交易数据库显示,2023年,中国创新药BD交易共228起,总交易额为2,660.90亿人民币(美元折算),首付款总额达210.21亿元人民币。

注:数据基于医药魔方InvestGo数据库和Nextpharma数据库-医药交易模块整理获得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创新药BD首付款总额更在2023年超过全年IPO募资总额,并且达到后者的近两倍,成为近期备受热议的现象。

这样的现象背后,中国创新药创业投资生态正在发生更新迭代。

中国创新药BD趋势

图片来源:医药魔方《中国药企出海报告》

医药魔方最新发布的《中国药企出海报告》显示,2018年和2019年,中国本土的Out-licensing仍未成气候,转折发生在2020年。Out-licensing的数量、首付款金额和总金额,都呈现出指数级增长。

中国创新药BD明星企业构成情况

图片来源:医药魔方《中国药企出海报告》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中国BD交易的指数级增长趋势中,新生代的Biotech创新企业从2019年开始就逐渐成为了主导性力量。

透视这些新生代的Biotech创新企业的融资成长历程,医药魔方也十分好奇是哪些专业的风险投资机构陪伴与支持这些明星企业走上了BD出海的浪潮之巅?

Part1:10亿美金重磅交易“井喷”推手

以年销售额10亿美金划定“重磅炸弹药”是国际公认的标准,医药魔方借鉴此标准以10亿美金总交易金额划定“重磅BD交易”,可以看到,2023年之后中国创新药10亿美金以上重磅BD出海交易呈现出“井喷”之势。

历年来10亿美金以上中国创新药出海BD交易金额及数量分布

注:仅统计国内转国外10亿美金以上的41起BD交易;数据基于医药魔方Nextpharma数据库-医药交易模块整理获得

医药魔方NextPharma数据库-医药交易模块显示,2023年至今10亿美金以上中国创新药重磅出海交易达22起,超过了2022年前所有年份交易数的总和(19起)。

重磅BD交易井喷背后,得益于一批不简单模仿、跟随研发Me-too、Me-Better创新药的创新公司,持续多年努力专注于研发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药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而这些创新公司之所以能够不受资本市场的涨跌干扰,则有赖于一批专业医药投资机构的不懈陪伴与支持。

医药魔方挖掘了2021年以来总交易金额10亿美元以上的创新药出海交易,发掘出其中投中明星企业最多的投资机构为:高瓴资本(9家)、礼来亚洲基金(7家)及正心谷资本(6家)。

而进一步分析TOP 3投资机构之所以能够傲立BD出海重磅交易潮头,背后的原因则不尽相同。

高瓴资本作为亚洲最大的多行业多领域投资机构之一,一直“财大气粗”。在创新药投资方面,高瓴资本也是出手频繁,医药魔方MedAlpha全球创新药投融资库显示,高瓴资本创新药领域投资数达63起,“扫货式”的投资为投中10亿美金以上BD出海交易明星企业奠定了基础。

礼来亚洲基金作为中国最早专注医药赛道的外资风投之一,能够投中7家10亿美金以上BD出海交易明星企业,既受益于先发优势,同样在投资创新药方面出手频频,医药魔方MedAlpha全球创新药投融资库显示,礼来亚洲基金创新药领域投资数多达93起。

正心谷资本在医药领域是行业知名的投资机构,医药魔方MedAlpha全球创新药投融资库显示,其在创新药领域投资数超过40起,自2021年开始,正心谷资本成功投中了6家10亿美金以上BD出海交易明星企业。

在医药领域上,正心谷资本是少有的专注创新药投资的机构,除了传统的PD-1之外,近几年,ADC、小核酸、减肥药等细分领域的明星Biotech背后,也有正心谷身影,投出明星企业的命中率较高。

如何能够投中10亿美金以上重磅BD交易明星企业?这一浪潮背后又有哪些值得思辨之处?医药魔方采访多位一线医药投资人,谈了谈对于这些问题的理解。

Part2:BD浪潮为何是现在?

“2023年10亿美金以上的BD重磅交易‘井喷’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跨国药企对于中国医药创新质量认知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结果。” 一位一线机构的医药投资人向医药魔方说到。

回到2019年之前,中国的Biotech与跨国药企达成BD交易还未形成风气,更不用说10亿美金以上的重磅交易更是罕见。“那个时候,跨国药企普遍认为中国医药创新实力与国际差距悬殊,除了小分子创新药在缩小差距之外,其他创新领域都不具备优势,叠加当时中国创新药一二级市场融资如火如荼,估值也比较高,跨国药企基本上不太看中国创新药BD机会。”

过去几年,几方面因素叠加刷新了跨国药企对于中国创新质量的认识及与中国企业达成BD合作的意愿。

这位医药投资人向医药魔方分析到,首先从大的资金及产业面上看,经历三年资本市场冲高回落,整个创新药项目估值回归理性,大家认识到IPO不是唯一的资金来源,更加愿意去达成BD交易,而对于跨国药企而言,三年疫情机遇赚了不少钱,账上有大量现金,而不少老药王、核心品牌产品开始面临专利悬崖,需要更新换代,有动力通过BD去引进更多的创新管线。

其次,新一批的医药海归创业者带回来的新技术和新的分子实体,和海外的差距并不那么大,在借助中国效率和速度快速推进过程中取得了不错结果,跨国公司在与这些创业者打交道过程中,打消了以往存在的对于中国数据造假的质疑,对于中国创新质量的信心逐步提升,同时也看到了中国创新效率和成本上的优势。

最后,早一批BD进中国创新药项目的海外企业中不少实实在在收获了价值赚到了钱,比如与艾力斯就伏美替尼达成BD合作的ArriVent Biopharma近期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IPO上市,首日涨幅突出,再比如近期备受热议获得恒瑞管线授权以10亿美元首付款以及4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卖给GSK的Aiolos Bio等,这些案例的“示范效应”给跨国药企很大的信心。

而在这一轮BD出海浪潮中涌现出的明星企业,也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面貌:更加年轻,如舶望制药、宜联生物、映恩生物等成立时间都在3-4年时间;更加专注,与之前受资本红利推动的创新公司不同,这些公司并不希望一蹴而就搭建从研发到生产再到商业化的完整链条,也不急于铺开研发管线,而是专注于自己擅长的研发创新领域做精做深;更加国际化,并不只着眼于中国市场,而是开发具有国际差异化优势的创新管线。

总结来看,这些明星企业之所以能在近几年脱颖而出完成众多重磅BD交易,有赖于中国在过去10年积累起来的坚实的创新药产业基础:一方面,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拥有丰富的临床资源储备,而药政改革及科创板、港交所资本改革的红利,令一批又一批创新药人才归国创业,缩小了中国创新药与国际的实力差距,更重要的在于中国研发人才持续的努力和投入。

“中国人更勤奋,国外很早就下班了,中国做项目可以‘夜以继日’倒班做,我们做过统计,同样靶点的项目,中国的研发时间比国外少一半,成本是国外的三分之一,而且相关的CXO工业更加完善系统,工业基础更好,跨国药企也是看到了明显优势。”该投资人说到。

Part3:创纪录背后的投资思辨

要想提高10亿美金以上BD出海交易明星企业投资命中率,就需要提前洞察并布局了这样具备这样特质的企业。

“要投中具有First In Class潜力并能出海的Biotech,投资节奏上需要比同行‘快半步’,慢的话在中国很容易遭遇同质化竞争‘内卷’,但也不能太超前,药物研发不是单纯科学发现,需要产业基础和市场前景支撑。”一位参与过数十亿美元BD的投资人说到,“我们最早是在2018年之后意识到必须要投不止在国内具备竞争力,更要在全球具有差异化优势的创新药,而不能只是Me-Too或者Fast-follow国外已经或者即将获批上市的创新药。”

这样的策略选择,其实符合欧美成熟市场创新生态系统过往发展的经验历史。“我们曾经系统研究过美国一级市场创新药创投生态,因为整个生态经历过很多年‘真刀真枪’的博弈,所以几乎所有新创立的公司,从创业第一天开始就会自发进行差异化,否则根本融不到资,因为成熟的投资人都不会去投同质化的项目。该医药投资人说到。

“这批中国BD出海的明星企业涌现,其实是创新药投资的‘返璞归真’,回到全球的创新药产业逻辑,不止美国,我们也看过日本、以色列、芬兰等地的企业,他们从创业的第一天起,必须考虑全球化的问题,因为它本土市场太小了,养不活他,中国尽管有足够大的本土市场,但全球市场才是主体,而要打开全球市场就必须做差异化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管线,今天中国重磅BD出海交易‘井喷’正是遵循这一产业规律发展的结果。” 该医药投资人补充说到。

而10亿美金以上重磅BD交易“井喷”的现象,也给国内创新药投资增加了信心。“这些与跨国药企达成的重磅BD交易不止给相关投资机构信心,也让更大的投资产业链看到,中国创新药产业还是研发出了有国际价值的好东西,只是现在外部的资本市场比较冷,仍然有比较光明的未来。” 该医药投资人说到。

尽管重磅BD交易“井喷”的现象令业界对于中国创新药实力有所欣慰,但是也应该看到BD交易本质是为具体的研发管线提供研发费用,良性的IPO及二级市场融资才是支撑中国创新药企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主力。

该医药投资人谈到,从跨国药企成长的历史看,成为全球化公司的前提是在自己的母国有良性的资本市场,能够通过IPO获得关键的发展资金,并能够维持足够的市值体量为国际化持续“输送炮弹”。

“BD只是帮助企业增加现金流的一个手段,IPO及并购才是创新企业退出的真实途径。” 该医药投资人补充说,“如果想让整个中国医药创业投资生态维持更健康的状态,需要有更好的产业环境,资本市场也需要恢复活力,通过IPO、再融资及并购等方式维持创新企业正常的‘新陈代谢’。”

Part4:未来:创新管线的国际化提速

尽管2023年10亿美金以上重磅交易“井喷”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热点现象,但2024年开年的情况预示着这股热度还将持续。

光是2024年1月总金额超过10亿美金的国内重磅BD出海交易就达到了4起,分别是:舶望制药与诺华达成的总金额达41.65亿美元的交易,瑞博生物与勃林格殷格翰达成的总金额达20亿美元的交易,宜联生物与罗氏达成的总金额达10.5亿美元的交易及安锐生物与Avenzo Therapeutics达成的总金额达10亿美元的交易。

前瞻2024年中国创新药BD出海的趋势,一位美元基金的医药投资人分析讲到,从技术方向上看,传统的小分子及抗体创新药中国的水平已经逐渐追赶上的国外,相关BD出海热度还将持续,但更多还是会有好的数据出来后才会买,这一轮BD风潮中ADC和小核酸领域比较突出,ADC在2023年太火所以2024年可能有所回调,但好的项目还是会被BD到,而小核酸领域的机会才刚刚开始。

针对于细胞及基因治疗这些更新、更复杂的技术领域,该医药投资人则认为,跨国企业目前仍然默认自己相对中国企业有相当优势,认知变化需要时间,也需要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尝试达成BD取得好的结果,把格局打开了,才能看到更多的重磅交易达成。

从疾病领域上看,他在肿瘤领域之外,则看好慢性病、自免疾病及罕见病的机会。“欧美与中国的疾病谱存在差异,即使是肿瘤领域,他们所关注的细分领域也有所不同,肿瘤之外跨国药企其实非常喜欢一些人群大的慢病包括CNS领域,像自免疾病及罕见病在欧美也有广阔的市场,相关BD和并购不断,这些欧美赚钱的领域,也是跨国药企在中国寻找机会的重点领域。”

在资本市场整体偏冷的大环境下,中国创新药BD出海的热景既令人振奋,与跨国药企不断达成的重磅交易预示着中国医药创新越来越具备国际竞争力,越来越获得国际先进公司的认可,但也在提示着业界BD如何美好也只是补充,需要有更良性的本土医药商业化环境,有更具备活力的资本市场通过一级市场、IPO、再融资及并购为创新药企成长成熟为国际化公司不断“输送弹药”。

期待中国医药创新药生态在2024年加速向更完善、更成熟的方向迭代进化。

Copyright © 2024 PHARMCUBE. All Rights Reserved.

欢迎转发分享及合理引用,引用时请在显要位置标明文章来源;如需转载,请给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或发送消息,并注明公众号名称及ID。

免责申明:本微信文章中的信息仅供一般参考之用,不可直接作为决策内容,医药魔方不对任何主体因使用本文内容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0 阅读:0

惜寒康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