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入仕时年近四十,任职期间清正廉明,敢于得罪权贵

史海撷英 2024-07-03 09:36:49

历史上真实的包拯一生刚正不阿,最后在64岁那年忽然得了一场急病,十几天之后倏然长逝。因为这场病来得太过突然,所以包大人生前,也没怎么遭受过病痛的折磨。在其死后,皇帝为其辍朝一日,追赠礼部尚书。而包大人去世之后,他的儿子也继承了包大人的优良品格,成了一个正直清廉的好官,包家也是香火绵长,直到今天还有很多后人。“迁给事中,为三司使。数日,拜枢密副使。顷之,迁礼部侍郎,辞不受,寻以疾卒,年六十四。赠礼部尚书,谥孝肃。”这样的结局,显然算是善终了。

包拯生于咸平二年(999年),当时正是北宋第三位皇帝宋真宗在位期间。在包拯六岁那年,辽国大举南下入侵,宋真宗率兵亲征,最后双方签订了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澶渊之盟签订以后,辽宋双方大规模的战争开始消泯,宋朝也由此变得更加和平,国内迎来了一段“黄金时代”。

少年时代的包拯便成长于北宋的这段黄金时代当中。另外,包家也不是什么普通人家,从包拯爷爷那一代开始,便已经入朝为官,而且官职不低。更为难得的是,包拯的爷爷和父亲都是难得的清官。少年时代的包拯深受家族长辈的影响,所以才会成为后来那个著名的“包青天”。

在包拯24岁那年,宋真宗驾崩,皇帝换成了宋仁宗。这位宋仁宗在历史上也是一位难得的好皇帝。而包拯接下来的大半生,也将完全追随这位宋仁宗,开创出一段君臣佳话。

在宋仁宗登基五年之后,29岁的包拯终于通过了科举考试,考中了进士。不过,包拯考中进士之后,却因为父母年迈,不忍远离父母到外地做官,所以直接辞去了官职。后来父母去世之后,包拯又为父母守孝。直到十年之后,到了景祐四年(1037年),包拯才正式开始做官,被任命为安徽的一个知县。这时的包拯已经年近四十了。

包拯

这件事听起来或许很难接受,但历史上真实的包拯确实是直到年近四十的时候才正式走上自己的仕途。从今天的角度来看,一个已经快四十岁的中年男人刚刚开始做官,似乎已经有点老了。但包拯却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人们,什么叫“好饭不怕晚”。

在安徽做了四年知县以后,包拯直接被调任到广州,担任知府!从知县到知府,显然是一个官场上一个巨大的台阶,很多人可能一辈子都未必能迈得过去。而包拯之所以能够在短短四年之内,便迈过这个台阶。除了他本人担任知县期间政绩特别好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之前孝顺父母的事情早已传到了京城,甚至连皇帝都听说过这事。如此一来,包拯被火速提拔自然也就不稀奇了。

在广东做了两年知府后,包拯再次被提拔,这一次,包拯直接被调到了京城,担任殿中丞。而后在御史中丞的推荐下,改任监察御史。“寻拜监察御史里行,改监察御史。时张尧佐除节度、宣徽两使,右司谏张择行、唐介与拯共论之,语甚切。又尝建言曰:‘国家岁赂契丹,非御戎之策。宜练兵选将,务实边备。’又请重门下封驳之制,及废锢赃吏,选守宰,行考试补荫弟子之法。当时诸道转运加按察使,其奏劾官吏多摭细故,务苛察相高尚,吏不自安,拯于是请罢按察使。”

在这之后又过了一年多的时间,包拯迎来了自己人生当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转折点。这一年,包拯担任使臣出使辽国。包拯出使辽国的这个时间点十分特殊。在此之前,大概就是包拯做知县那段时间,宋朝西北的西夏刚刚独立称帝。西夏独立之后,宋朝首先派兵讨伐,但却被西夏击败。宋朝退兵之后,辽国那边皇帝又率兵亲征,打算趁机摘果子,直接灭了西夏,但结果同样被西夏击退。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包拯出使辽国了。“去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对。”

在这次出使过程当中,宋朝使团到底都做了哪些事情,史书上记载的不多。而且,包拯也不是唯一的使者,只是其中之一。对于这次出使,包拯并没有发挥出太多作用。但在出使途中,沿途见到的很多辽国情况以及很多宋朝的边境情况却让包拯受益匪浅!所以,回到京城之后,包拯直接上书,对沿途所见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批评和建议。“秦陇斜谷务造船材木,率课取于民;又七州出赋河桥竹索,恒数十万,拯皆奏罢之。契丹聚兵近塞,边郡稍警,命拯往河北调发军食。拯曰:‘漳河沃壤,人不得耕,刑、洺、赵三州民田万五千顷,率用牧马,请悉以赋民。’从之。解州盐法率病民,拯往经度之,请一切通商贩。除天章阁待制、知谏院。数论斥权幸大臣,请罢一切内除曲恩。又列上唐魏郑公三疏,愿置之坐右,以为龟鉴。又上言天子当明听纳,辨朋党,惜人才,不主先入之说,凡七事;请去刻薄,抑侥幸,正刑明禁,戒兴作,禁妖妄。朝廷多施行之。”“又尝建言曰:‘国家岁赂契丹,非御戎之策。宜练兵选将,务实边备。’又请重门下封驳之制,及废锢赃吏,选守宰,行考试补荫弟子之法。当时诸道转运加按察使,其奏劾官吏多摭细故,务苛察相高尚,吏不自安,拯于是请罢按察使。”而宋仁宗收到包拯的上书之后,也进一步认为包拯是个能干的贤臣。于是,此后三年时间里,包拯被外调出京,先后担任京东路、陕西、河北路的转运使。

包拯

在担任转运使期间,包拯正直廉明,而且非常能干,做了很多有利国家的事情。和民间传说当中的包青天的形象不同,历史上真实的包拯,为官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其实至少有一半的时间,都是在和各地军队、粮草打交道。

不过,也正是在这期间,包拯所展现出来的才能让宋仁宗对包拯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包拯是一个贤臣,为官正直清廉,工作也很努力。但包拯本人并不是那种可以经世济民的大才。这样的包拯,身居高位对国家是一件好事。但他的才能并不足以让他去担任宰相。这个判断基本上也就奠定了包拯仕途的上限了。至和二年(1055年),包拯因为举荐官员失误,被贬为安徽池州的知州。一年之后,复职刑部郎中,兼任江宁府知府。同年十二月,包拯“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这一年,包拯57岁。

在开封府干了两年之后,包拯升任右谏议大夫,权任御史中丞。在此期间,包拯还曾奉命负责刑狱诉讼,在此期间,包拯确实也展现出了极强的断案能力,这也为后来他“包青天”的美名埋下了伏笔。“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张尧佐除宣徽使,以廷论未谐,遂止。久之,上以温成故,欲申前命。一日将御朝,温成送至殿门,抚背曰:‘官家,今日不要忘了宣徽使!’上曰:‘得,得。’既降旨,包拯乞对,大陈其不可,反复数百言,音吐愤激,唾溅帝面。帝卒为罢之。温成遣小黄门次第探伺,知拯犯颜切直,迎拜谢过。帝举袖拭面曰:‘中丞向前说话,直唾我面。汝只管要宣徽使、宣徽使,汝岂不知包拯是御史中丞乎?’”“包拯为台官,严毅不恕,朝列有过,必须弹击,故言事无瑕疵者曰没包弹。”“郑尚明昴,老先生也,鲁公甚听爱,坐漏吾狂妄语获戾,竟老死乡井。顷为吾言:‘昔昭陵在位已三十余载,时未有继嗣,而司马温公为并州通判,乃上书力言之,朝廷不罪也。又温成张后当盛宠,其叔父尧佐一日除节度、宣徽、景灵三使,而包孝肃公为中司,击焉。其白简苦剧雁里骇人,不忍闻,而昭陵容之也。是以仁庙实录史臣独载温公书暨孝肃三章甚备。故都邑谚谓人之不正者,曰:“汝司马家耶?”目人之有玷缺者,必曰:“有包弹矣。”“包弹”之语,遂布天下。人臣立节,要使后世著闻若此,始近谏诤之风。’吾志吾老先生语,而后每书诸绅也。”

包拯

嘉祐六年(1061年),包拯被拜为枢密副使,达到人生顶点。不过,包拯在枢密院任职期间,并没有什么大的作为。因为当时宋朝主要以和平为主,和辽国、西夏的战争也已经停止,所以枢密院的工作也不是很忙。另外,嘉祐七年(1062年)五月,包拯在枢密院视事时,突然得病,就此一病不起。二十四日(7月3日),包拯便撒手人寰,只留给这世界无数的传说。

包拯去世之后,宋仁宗追赠其为礼部尚书。包拯的儿子包绶后来也一样是一个清正廉明的好官,最高做到过通判的位置。

历史上真实的包拯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确实公正廉明,敢于得罪权贵,为百姓主持公道。但同时,包拯一生当中,最高也就只是担任过枢密副使,并没有担任过宰相,也没有对历史产生过什么特别重要的影响。至于民间小说当中包拯的那个“龙图阁直学士”的称号也只是一个虚衔。从品秩上来看,大概也就相当于是六部侍郎这个级别。

0 阅读:19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