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很多高士看淡得失、不慕名利,不喜欢喧哗的闹市,反而愿意与渔樵为伍、和鸥鹭作伴,过着悠然恬淡的生活。他们修建茅屋、开荒锄地,闭门谢客、静心读书,虽然日子过得清贫,心中却感到极其充实。
文人墨客们一般都会拥有自己的书斋,不管内部陈设如何简陋,只要可以安放座椅,能够在其中安心读书和写作,就觉得心满意足了,正所谓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下面分享杜荀鹤山中作客,戏题一首七律,诙谐风趣,结尾道出很多人的心声。
戏题王处士书斋
先生高兴似樵渔,水鸟山猿一处居。
石径可行苔色厚,钓竿时斫竹丛疏。
欺春只爱和醅酒,讳老犹看夹注书。
莫道无金空有寿,有金无寿欲何如。
杜荀鹤是晚唐著名诗人,进士及第后担任过翰林学士和其他官职。晚唐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又一再遭受排挤,他心中郁闷,于是便索性离开宦途,隐居林泉。
王处士是他的一位好友,对方不慕名利,喜欢读书,并在山林里修建了一座书斋。诗人应邀前往,赋诗抒怀。
诗的大意是:先生品行高雅,宛如旷达不羁的渔樵。他住在远离喧嚣的地方,却喜欢与溪边水鸟、以及山中的猿猴结伴。铺满碎石的小径,青苔遍地,人迹罕至;因为经常砍竹制作钓竿,本来茂密的竹林也逐渐显得稀疏。
春景并不值得欣赏,还不如陪你畅饮那些浊酒。先生宝刀未老,目光如炬,仍然可以阅读那些夹注小字的典籍。不要讥笑王处士寿比南山,只是家徒四壁,即使拥有万贯家财,却无福消受,那又有什么意义。
唐代一些雅士喜欢幽静的环境,他们经常在郊外修建别业,临水而居。王处士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他虽然只是布衣百姓,却学识渊博,很多士大夫都愿意与其交往。王处士平日里很少外出,就像隐居于小孤山的宋代高士林逋。杜荀鹤有一次应邀前往,便顺便看望这位好友。
开篇赞许王处士的高雅情怀,诗人尊称其“先生”,说明对方也是一位饱学之士。“高兴”是指高雅的兴致,“渔樵”则暗表这座书斋修建于林泉之间,对方也过着渔樵耕读的生活,又与水鸟山猿结为邻居,享受天人合一的快乐和闲雅。
颔联进一步描述书斋周围的景象,一条狭窄的小径,从书斋通向山下,旁边青苔延伸。一个“厚”字,说明已经很久无人踩踏,尽显一份幽寂氛围。“竹丛疏”三字,交代了朋友喜欢垂钓,虽然措辞有些夸张,不过也反映出诗人与王处士关系密切,彼此可以随意调侃。
颈联更显风趣,“欺春”二字是指相比较而言,喝酒比赏春更有兴致。杜牧曾有诗句“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来”,表达了类似的意思。醅酒,是指尚未过滤的酒水。“和”,在此表示附随、响应的意思,也就是在一起共饮。
讳老,本指忌讳别人说自己老了,引申为老当益壮。夹注书,夹在正文中的注解小字。这两句委婉地赞美了朋友好学不倦、老骥伏枥的精神境界。
结尾更是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莫道无金空有寿,有金无寿欲何如。”作者认为无金有寿值得欣赏,虽然生活拮据,但只要身体健康、精神焕发,日子就会过得滋润和充实。反之,即使金玉满堂,却是一肚子草包,甚至寿命极短,则是一件可笑又可悲之事。
杜荀鹤作为一位儒者,他既希望大唐王朝可以恢复往日荣光,又清醒地认识到一个朝代由盛到衰不可避免,既然自己无力扭转,那就只能独善其身。作者夸赞朋友,其实也是暗表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全文虽然诙谐风趣,却又充满理趣,值得细细欣赏!正所谓,卖却屋边三亩地,朦胧月色守寒窗,远离喧嚣忘机巧,静坐幽斋著道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