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迷案:糜芳、傅士仁作为刘备的功臣元老,为何要突然背叛关羽

采蓝说历史 2023-10-05 05:22:01

在读汉末的历史时,相信很多朋友对于关羽败走麦城一事是耿耿于怀的,其中尤其让人想不通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糜芳和傅士仁的不抵抗投降主义行为。要知道,这俩人都是刘备属下的亲信高官,当时糜芳担任的可是南郡太守,相当于荆州二把手,驻扎在重镇江陵。而驻守公安的傅士仁同样是委以重任,因为公安是刘备在荆州的原治所,更是刘备在长江南岸的关键门户。尤其是糜芳,他还是刘备的舅子,俗称国舅爷。这么深受器重和信任的人,为什么说叛变就叛变了?这背后究竟是怎么了?

一花一世界,一人一江湖。这个问题的背后其实全是让人不忍直视的人性问题。所以,在史书中,为了不让大家对传统的真善美产生偏见,对于这件事简直就是模棱两可地一笔带过,给人一种半生不熟的感觉。

今天咱们仔仔细细来分析这个事件的深层原因,看看我们的历史印象是否需要调整或者修正!

糜芳、傅士仁叛变的大致情况

糜芳、傅士仁都是被刘备委以重任的人,否则不可能安排他们两人分别留守江陵和公安的。江陵这座城市我们之前已经介绍过很多次,它尽得长江水利,对益州和荆州都是格外重要的,是天下第一坚城。公安是刘备借江陵之前在荆州的治所,也是刘备在荆州长江南岸的根据地,它是总控荆南各郡的重要据点,也是江陵城的江南依托。

总的来说,江陵是荆州第一重镇,是江北咽喉,是长江、汉江枢纽,代表着江北的归属。公安是与江陵隔江而望,是南岸重要枢纽,武陵和零陵的物资皆顺各江汇聚于此,再走扬水入汉江北上支援。这两座城是北伐的关羽几乎全部的保障和依托。

鉴于此,大家或许会疑问,既然是两个这么重要的地方,为什么会选两个这么靠不住的人去驻守呢?这不正说明刘备或者关羽识人不明、用人不当吗?

其实不是的,冰山没有浮出水面,大多数人都是难以一窥究竟的。糜芳和傅士仁在政审方面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或者说不应该存在任何问题的。

先介绍一下糜芳。他是刘备的小舅子,出身于徐州当地大户,当年拥立刘备入徐州的土豪主力,跟刘备二十多年了。严格意义上来说,他就是刘备集团的原始股东之一,更是老板刘备的至亲,谁能想到他会突然叛变?

再介绍一下傅士仁。这个人在史书中留下的笔墨并不多,但《三国志》中说他是广阳人,今天的河北廊坊一带,和刘备老家很近,属于刘备先生出道时的活动范围,很有可能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将军是当年刘备一路从北方带过来的老兄弟。否则,刘备不会让他去驻守旧都公安的。

两个被视为最不可能叛变的人突然叛变了,这是关羽陨落襄樊战场最有心无力的原因。因为这两个人的叛变,不仅仅等于把关羽的背部全露出来了,更为关键的是供给线断了,再更为致命的是三军将士的家属全部落入敌手,关羽再神,也没法激起三军将士的斗志了。

糜芳和傅士仁的叛变发生吕蒙白衣渡江之后,关键是两人居然是毫不抵抗地投降了。没有一点点防备,没有一点点预料。白瞎了江陵和公安这两座坚城。

事实上,只要这两人正常地拿起刀枪抵抗,吕蒙能否攻下江陵和公安是犹未可知的,毕竟这两座城的城防都是名声在外的。即便这两人干不过吕蒙和东吴的举国之兵,但只要他们抵抗,关羽完全有机会回防。荆北有汉水沿江而下交通太方便了,襄樊前线的曹军也基本被关羽打残了,也不必担心曹军背后追击的问题。

糜芳和傅士仁当了汉奸之后,吕蒙相当于不费吹灰之力就现实了自己的战略目的,然后开始从容不迫地实施自己的一贯套路——收买人心。他立即采取安抚措施,笼络民心、稳定局势,下令军中所有人不得抢掠百姓财物,期间还抓了个典型,吕蒙麾下的一个亲信拿了百姓家的一个斗笠,结果被吕蒙一边哭一边砍了。

蒙入据城,尽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怃慰,约令军中不得干历人家,有所求取。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於是军中震栗,道不拾遗

吕蒙为加强效果,还亲自上街去搞亲民工程,从早到晚的去看老大爷们,问问吃的都怎么样啊?有没有啥需要我们解决的困难啊?积极主动地给困难户提供各种资源。

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问所不足,疾病者给医药,饥寒者赐衣粮

咱淳朴的老百姓其实追求的东西一直很简单,那就是安居乐业地过上太平日子,一见吕蒙如此亲民,便纷纷导向了新的父母官吕蒙了。

与此同时,陆逊在十一月迅速占据了南郡北面的宜都郡,获秭归、枝江、夷道,还屯夷陵,堵死了老刘救援和二爷回川的路线。这相当于彻底把关羽给包饺子了,荆南回不来了,西川去不了了。北边是已经被打出怒火的强敌曹操。真是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呀。

变成孤军的关羽其实在刚刚接到曹操方面故意散播出来的被偷袭的消息时,心里还保留了些许幻想,因为他也想不通,也觉得不太可能,糜芳、傅士仁没有理由要背叛自己、背叛刘备。所以,当时与之对战的徐晃为了乱他军心,到处发小广告时,他是使劲在给下面兄弟们打气,说徐晃他们是在瞎扯。

但是,要面对的残酷事实终究逃避不了。在徐晃冒死冲开一个缺口,救出樊城中坐以待毙的曹仁之后,关羽主动把战线退至了襄阳一带,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荆州失守的消息被彻底证实了,三军将士因担心家眷安危,出现了大面积溃逃。

无力回天的关羽,也曾尝试派人和吕蒙去谈判,但却被掌握绝对优势和主动权的吕蒙再次恶心了一把。吕蒙用善待使者和展示典型的方式证明他现在在江陵过得很好,很受拥戴。

哀莫大于心死,心知事不可为的关羽退走麦城,却被孙权派潘璋、朱然在南郡临沮县切断二爷退路,并反复劝降。誓死不降的关羽再度弃城而走,在临沮漳乡连同其子关平被潘璋部下司马马忠擒获。随后双双被杀。

糜芳、傅士仁叛变的原因分析

一粒耗子屎打烂一锅汤,大抵说的就是糜芳、傅士仁这样的人。关羽本已在襄樊前线打出了逆天表现,若是这两人不干出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来,真不知道后续会如何发展。糜芳和傅士仁毁掉了很多人关于汉末历史的美好遐想。

但是,秉承事出有因的原则,我们还是要正视这个问题,要把这两人匪夷所思的行为逻辑挖掘出来。要知道,这两人投降可不像于禁等人投降那样,人家是刀架在脖子上了,没办法才投降的,这两货似乎是在等着敌军来招降他们似的,一看吕蒙过来了,就充分发扬了青楼女子的精神,大老远就吆喝着接客了。

他们为啥要这么做呢?为啥会这么做呢?如果说是追求更高的待遇,他们在刘备集团已经是位高权重了,到孙权集团去,绝对不可能得到比之更高的待遇的;如果说是贪生怕死,这特么打都没打,怎么就知道打不过的一定是自己呢?如果说是跟关羽有私人矛盾要报复关羽,作为刘备集团的皇亲国戚,糜芳的觉悟和格局似乎低得说不过去吧,关羽是你姐夫的义弟,你们有矛盾,即便闹到刘备那里去了,关羽也不见得能把你怎么样,你何必要这么破罐子破摔呢?总之,这件事情背后很诡异。

可凡事总会留下蛛丝马迹的。根据史书的相关痕迹,其实不难推断出:糜芳和傅士仁叛变的原因是因为军贪问题,他们是做贼心虚之后想逃避责任。

《三国志关羽传》的正文上是这么说的: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己

啥意思呢?就是说糜芳和傅士仁感觉自己在关羽那里没有受到足够的尊重和重视,所以对关羽这个顶头上司有意见。

在此基础上吗,自打关羽北伐后,他们两个总督江南、江北的后勤给养,但这俩人总是不能足数足量的交割,关羽随后放出狠话:等我回去再收拾你!

自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

这俩人一见关羽的暴脾气发作了,内心感到十分恐惧。恰巧这事被爱打听的孙权知道了,便趁机勾引他们,忐忑不安的他们便趁机倒向了孙权。

芳、仁咸怀惧不安,於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

上述这些其实是在大致描述糜芳他们叛变的过程,并不能直接体现他们叛变的原因。真正能够反映他们叛变原因的记录在《吴录》里面。

初,南郡城中失火,颇焚烧军器。羽以责芳,芳内畏惧,权闻而诱之,芳潜相和。及蒙攻之,乃以牛酒出降

关羽北伐前,南郡城中突然发生了火灾,烧了很多军事器材,关羽骂了糜芳一通,糜芳畏惧,被孙权知道了,于是勾搭这货,糜芳因此从那时开始和孙权秘密来往,等吕蒙兵到了,这货便下作地准备好酒水迎接了。

结合上述的点点滴滴,我们不难看出,糜芳和傅士仁是被孙权策反的。孙权为什么能策反他们呢?因为他们和关羽有矛盾!他们和关羽为啥有矛盾呢?主要是因为军需问题。

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

关羽在前线作战,糜芳和傅士仁在后方搞后勤,总是不能按期拨发进度款,搞得关羽心里很恼火,于是放出狠话说回来再找他们算账。这两人心里虚了。

这里就牵涉到几个关键问题:糜芳他们的后勤为什么老跟不上?要知道出征前都是要盘算各种战略物资的,账本上有那么多物资,怎么就是发不过来呢?这些东西哪去了呢?身在前线的关羽明明要仰仗背后的糜芳和傅士仁,为何会对他们动怒?如果真的是因为军需库早已空了,关羽会这么莽撞吗?还有,当初那一把神奇的大火为什么会出现得那么及时?关羽要出征了,军需库就起火了?

有人说,糜芳和傅士仁叛变是因为关羽不会做人,平时老怼人家。这不是瞎扯吗?关羽在荆州很得人心,这是第一点。其次,关羽若真对两人有啥深仇大恨,会把如此关键的任务交给他们吗?这无异于以命相托。

上述的种种迹象表明,糜芳这两人就是两只硕鼠,平时偷偷摸摸搞军贪,随着关羽要出征了,要核账盘库了,干脆来一把火毁尸灭迹,后面在发运过程中慢慢去平账。

有账目但是就是见不到东西,再加上莫名其妙地烧仓库,大家能明白这是什么操作了吧?军费和粮食早就被糜芳、傅士仁给贪污了!这样的战略物资平时是没有人天天去清查的,一般只会在站前或战时进行盘点,以便做到对后勤保障心里有数。关羽北伐,实际上是逼得糜芳这样的军贪无处遁形了,所以干脆一把大火烧掉,一了百了。

搞清楚了这些弯弯道道,大家自然就明白关羽平时为啥看不起这俩货了。但是,关羽平时还是挺会做人的,尽管这俩人手脚不干净,但一个是大哥的小舅子,一个大哥的老兄弟,自己能把他们怎么样,拿他们开刀不利于荆州的班子建设和团结嘛。

插一句,关于关羽的为人,死对头吕蒙是这样说的:“已据荆州,恩信大行”;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羽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都是得民心的好话!即便是后面的记载,人家刘备本来就没什么世家大族的势力,有也被他带到成都去了,所以关羽在荆州根本不存在什么不会做人而引起广泛矛盾的可能。关羽能让曹操、张辽、徐晃等敌阵中人对他多年念念不忘,不会做人那是说不过去的。

关羽鉴于种种内部团结和政治考虑,并没有拿糜芳怎么样。但是关羽又是一个一心扑在大哥革命事业上的纯粹的人,所以骨子里有点看不起糜芳和傅士仁,这倒是真的。

若没有襄樊之战,或许关羽和这俩人就会这么一直貌合神离下去。但是襄樊之战爆发了,军资必须要清点,糜芳、傅士仁的军贪行为曝光了,这让双方的矛盾进一步激发。

其实糜芳在关羽出征前火烧军需库的小动作,关羽明白是什么意思吗?自然是明白!他之所以只是骂了糜芳一顿,而没有把糜芳怎么样,其实还是鞭策的用意大于惩戒的用意。言下之意:老糜呀,现在到了关键时刻了,咱都得上点心,为了你姐夫的大业,你那些小动作要适可为止,以后不要再弄了。

可是,关羽到了前线后,供给还是一如既往地得不到满足,他能不心里冒火吗?所以才会说出“还当治之”那样的极端话来。大家不要苛责关二爷,大家想一想,关二爷为什么长时间打不下孤军据守的樊城?不就是缺乏攻城器械嘛!老是打不掉敌人最后那半口气,这对一个军事将领来说,是多么恼火的一件事?

这个时候,又有人会疑惑,既然关羽对糜芳的所作所为都心知肚明,为什么不将他们就地正法或者将他们带到前线安排他们意外了。一是因为关羽知道他们不怕自己,人家的身份和地位都摆在那里,有恃无恐;二是他们都是主政一方的高官,临时安排人手接替他们,真不容易上手。更为关键的是,关羽至死是都不相信糜芳会因为自己说了几句激烈的话就会叛变的。我是老大的义弟,但你是老大的舅子,你根本不怕我,没有理由因为这点事就选择鱼死网破的极端方式!

但是,事情的转折点就出现在刘备汉中称王这件事上,刘备汉中称王后,为了表彰和鼓励二弟在襄樊战场的逆天表现,他将关羽封为了前将军(当时刘备集团的最高军职),还假节钺(有自主生杀大权)。真正让糜芳感到害怕的是这项人事任命,人家关羽现在有先斩后奏的权力了,万一他暴脾气发作了,把自己给咔嚓了,不给自己找姐夫刘备申诉的机会怎么办?

综上所述,糜芳、傅士仁之所以叛变,其实终究是做贼心虚的恐惧感战胜了复杂的理性和人性。他们之前是有恃无恐地搞贪污,但是随着关羽假节钺了,他们担心的是,关羽不光放话要办他们,还完全有能力办他们了。一不做二不休地狗急跳墙了。

一点点相关的思考

世人皆说糜芳、傅士仁叛变是被关羽的坏脾气逼的,比如关羽人在前线就放话回来之后要办他们。但是,大家想过一个问题没有,如果关羽真的是这么个直性子或者眼里容不得半粒沙子的急性子,他难道不会早早把他们给安排一个意外的结局,何必等到自己人在前线无能为力去放狠话呢?这不是典型的没事找事吗?

这其实就是不同的人认知程度不一样而已。对于有些事情,一些局外人总会显得比当事人要格外明智一些,其实呢?关羽为什么名望厚重的同时却偏偏轻视糜芳、傅士仁呢?不就是这两人那贪婪的本性暴露太让人作呕了嘛!但是关羽作为荆州一把手为什么没有“公事公办”呢?不就是在照顾他大哥也就是老板刘备的内部和谐嘛!但是出征之前,为什么在军火库被烧又要那么不合时宜地把糜芳骂一顿呢?不就是挑破那层窗户纸,敲山震虎,希望他们能悬崖勒马,分清轻重,在这次牵涉到集团命运的大行动中不要再做手脚了嘛。为什么关羽人在前线却要对身在后方的糜芳等放狠话呢?不就是为了稳固军心嘛!你带着兄弟们在外拼死拼活,工资都不能及时到位,兄弟们没有情绪,你这么说,兄弟们还会跟着你去卖命?

很多人都在笑话关羽,其实就是毁谤,说关羽因为傲慢而不善于处理同事关系。这一看就是没有啥管理经验的朋友。咱们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假设我们自己在一个公司当部门经理,但你的主要助手都是老板的亲戚,你想当一个好经理,把部门业绩做上去,全心全意扑在了工作上。但你的两个助手却仗着老板的关系(老板也是个恋旧情的人),背地里到处索拿卡要、中饱私囊,而且还有恃无恐,你查账他们就敢烧账本……大家觉得自己会比关羽处理得更好吗?

所以,人,一定要学会把喜欢说风凉话、钻牛角尖等臭毛病想办法改掉!

另外,关羽这样的处境其实我们大多数身在管理岗位的朋友都会遇到,这个问题转化一下就是,即便你身为上级,但你身边总容易有一些明着扯你后腿但你还不敢轻易动他的人存在。那么,问题来了,怎么去用好或者处好这样的人呢?

糜芳、傅士仁这样的人其实就是一些小人,他们行事的基本逻辑是商业逻辑,把一切社会活动都理解成了一桩生意,他们是以自身利益至上的。但关羽是汉末为数不多的能保持一颗赤子之心的人(这也是关羽后来封神的主要原因),他的行事基本逻辑是理想逻辑。关羽和糜芳、傅士仁之间其实存在清与浊、雅与俗等天然的属性矛盾。

既然有矛盾,要么彻底地消除矛盾,要么暂时去缓解矛盾,前者就是所谓的相互同化即同流合污,你改变了我,我也改变了你;后者则是要有人学会去做出暂时性的忍让。

一般地,君子和小人之间的矛盾,要想缓和,必须要以君子的忍让为前提。因为小人的本质属性就是“远之则怒,近之则不逊”,他们是不会在自身利益上主动让步的。

关羽其实做得相当不错了,否则他就不会一直容忍糜芳、傅士仁他们到那个时候了。但是他终究还是做得火候不够,他忍了小人却没有防好小人。他犯了一个本位主义错误,以为糜芳、傅士仁那样的人和他自己一样的,人心都是肉长的,会被感动、教育或者震慑而改变的。

我们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之中,经常会听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干不好工作的员工,一切问题都是管理问题”之类的话,但其实这样的话在逻辑上永远是对错各半的,大家对此只能借鉴不能照搬。

小人慕虚命、重实利,其实真要应付起来并没有那么困难,其中投其所好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比如你是我惹不起、动不了的关系户,高级别、高待遇给你供起来就行了,但我绝对不会让你参加我的核心业务,或者说不会让你在核心业务上有话语权。关羽如果安排一个心腹在江陵实控荆州大后方的防务与后勤,结果绝对会不一样。

历史不容假设,因为所以历史事实都是既定的。但是历史也应该假设,假设其实代表着思考上的活性!

11 阅读:1231
评论列表
  • 2023-10-09 10:18

    这都能扯[笑着哭]糜芳的南郡太守是刘备给的不是关羽重用。以糜家的股东身份贪墨刘备不至于杀他为什么关羽一句话让他叛变了?就因为“羽重卒伍而骄士大夫”,而这话居然被你解读为民心。真的会笑。关羽一直坐镇江陵而骄士大夫不尊重糜芳等人是显而易见的,矛盾肯定是有的。而关羽北伐本身就有很多地方说不通,汉中之战刚刚结束两三个月关羽却选择这个时候北伐而不是汉中还在拉据之时就挺耐人寻味的。为什么说是关羽北伐,因为其时的刘备及蜀汉肯定是不会选择北伐。这场战役太多扑朔迷离了

  • 2023-10-09 09:03

    听君一席话,解我多年疑虑[点赞]

    梦了无痕 回复:
    其实襄樊之战只看到了明面上的战争。吕蒙白衣渡江的前提,肯定是做足了情报战。因为前方徐晃跟关羽还在对峙,没分输赢的情况下,你偷袭江陵根本没啥含义,因为关羽主力还在,偷袭早了就是给曹仁解围,因为关羽肯定回军救援,徐晃肯定是看着关羽走的。如果关羽把徐晃干赢了。你偷袭更加没用,那时候就是配合关羽继续打曹魏了。这个时候的关羽可以说被吕蒙的情报探的一干二净了。关羽败了就白衣渡江,因为曹魏这个时候为了击败关羽,肯定已经无法继续南攻抢地盘了。只要孙吴手速快,荆州唾手可得。因为江陵公安的虚实在吕蒙面前毫无秘密。所以说丢荆州的前提就是关羽要战败,因为你战胜了,后面的鬼鬼祟祟全是舔狗
    风情 回复: 梦了无痕
    谢谢,承教了[作揖]
  • 2023-10-09 02:00

    众所周知 这两人只是一大波不战而降的人其中之一 吕蒙第一次直取三郡 长沙 零陵立降 白衣渡江 一大波人降 我看还是问关羽为什么会这样 而且你竟然用上 汉奸 两个字。那张松 法正 你打算怎么形容?

  • 2023-10-09 08:19

    商人重利,哪有忠义,所以所有朝代清商是有原因滴。

    回复:
    糜家跟刘备时,刘备啥都没有,当时刘备名声好,算是投资,后期蜀已经空了,64征税,三丁抽一,还狂印五珠钱,各大家族和老百姓都顶不住了,加上关羽那性子,糜家又犯错,各方面的原因都有
  • LJ 2
    2023-10-09 07:18

    这个文章作者有水平 但其实这个事实很多人都知道啊 只是有很多文章在混淆视听 而像我这种又没有本事逻辑清晰的说出这种话 有能力的不管 管的人能力不够 这就是现实

  • 2023-10-09 09:44

    言之有理

  • 2023-10-09 07:43

    说的好[点赞]

采蓝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