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韩参会不访韩,只待一天就匆匆回国,中国的态度,日韩读懂了吗

听芹谈国际 2024-05-29 08:20:39

赴韩而不访韩,中国为何对日韩如此冷淡?三边峰会结束,中国又向两国展示出了什么态度?单方面倒向美国不是出路,日韩应把控好区域平衡的尺度!

中国的冷淡,与日韩带来的区域风险有关

5月27日,中方高层结束出席第九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行程后,从韩国乘包机返回了北京,全程在韩国停留仅一天时间,而且仅仅参会,并未访韩。这和以往中国对于三国会议的安排有所出入,从而引发了各方的关注。

香港媒体《香港01》就在5月27日的一篇报道中指出,以往中方领导人在前往日韩两国参加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时往往会进行正式访问,如果遭遇临时事件,还会有特殊安排。譬如在2011年时,由于会议主办国日本在会前发生了大地震,中方代表团还特地前往了福岛等灾区慰问日本民众。

而此次来去匆匆的一天行程,参会完就立即回国,显示出了不同寻常的意味。对此,《香港01》就在报道中分析认为,以目前美国对日韩两国的施压、拉拢以及日韩两国的对华态度来看,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等经济事务上同日韩两国产生矛盾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日韩也更倾向于加入美国的小院高墙,实施对华封锁,所以中方才会以冷淡姿态面对日韩。

美日韩三边关系的急速发展,是中国当前面对的主要地区风险之一,去年的美日韩三边领导人峰会之后,三国已经呈现出了向着三边军事同盟方向发展的趋势,如果将来美国通过自己的小多边主义团体策略,将原有的美日同盟与美韩同盟连同一体,彻底消除日韩之间的历史隔阂与政治顾虑,促使两国从以往的间接盟友成为直接盟友,就会有助于美国重构第一岛链,对中国进行全面遏制。

在不久之前的台海环岛军演期间,日韩两国就表现出了十分危险的倾向,两国官方都在这场演习期间强调所谓的“台海和平”,与美国论调保持一致,借此来向中方施压,这说明两国已经站在了美国的统一战线上,形成了一个针对中国的小多边主义群体。

除此之外,在半导体方面上,日韩两国也在美国的影响下达成了共识,中美两国科技战之中,日韩明确站在了美国一边,对中国半导体产业施加压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方面自然不可能对两国表现出太多热情,只参会不访问也只不过是正常现象。

但是,这场会议本身的意义还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三国之间时隔四年半首度重启三边对话,因此,此次会议的内容也很有看点。

中方冷淡但愿意合作,展现务实态度

根据新华社5月27日发布的报道,在27日上午举行的会议中,中方主要提出了一系列的合作观点,希望借着中日韩合作机制建立25周年的机会,从一个新的起点上加大三国合作。

除此之外,中方还提到了当前朝鲜半岛的局势持续紧张,希望各方发挥作用、缓和局势,早日重启对话,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会后,三方还共同发表了会议联合宣言以及一系列合作声明,并同意将2025年至2026年定为中日韩文化交流年。

从这些内容来看,中方关注的无非两点,一是区域经贸合作;二是区域局势稳定。由此来看,中国方面虽然对日韩有所戒备,但却并没有因此而拒绝合作,中国方面仍旧本着务实合作的精神,在会议中提出了最符合中日韩三国共同利益的观点。

这实际上向日韩两国传递出了这样一种信息,中国方面并不在乎两国有怎样的外部联系,本着怎样的心态同中国进行交往,而是只关注日韩两国的实际行动,两国若能维护好区域局势稳定,保持互利共赢的区域合作,中国仍旧愿意同日韩两国开展对话交流,推动共同合作。

因此,将来中日韩之间的关系发展并非没有机会。

中日韩是否有机会合作,要看日韩能否读懂中国的态度

在新加坡《联合早报》5月27日的一篇报道中,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中国项目研究员夏尔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虽然日韩两国在拜登政府的影响下正在逐步靠近,但两国之间也都希望同中国缓和关系,因为中国是这两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同时,中方也仍对东亚一体化抱有期待,这是促成此次会议的,主要因素。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蓝平儿在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则表示,三国能够举行会面,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只是外界必须调整对于此次会议的期待,要对会谈结果保持理性。

这些分析都认为,中日韩三国之间有机会也有意愿来缓和三边关系,但是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之下,三国的接触存在一定困难。

而此次中国方面冷淡却愿意合作的态度,就是三国关系发展的一个突破口,如果日韩两国能够读懂中国的态度,明白应该付诸实际行动,后续即便三国之间的政治关系仍旧受到美国影响,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三国之间也仍旧可以进行务实合作,重要的并不是日韩两国要进行怎样的政治转向,而是在复杂的政治形势中寻找平衡点。

接下来,我们需要继续观察日韩两国,看两国能否读懂中国的用意,若两国继续走在错误的道路上,维持配合域外力量遏制中国的态度,那么将来中日韩三方的共同利益都会因此受损。

0 阅读:0

听芹谈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