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中苏蒙博弈内幕:外蒙强占贝尔湖,谈判8年我国仅收回6%?

学究小编看世界 2023-11-13 00:37:00
引言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领土损失惨重,外蒙古、库页岛、唐努乌梁海、西藏南部等共计三百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先后沦丧列强之手。

甚至从中国独立出去的外蒙古,也加入了掠夺中国领土的行列,在苏联的支持下反过来强占了我国的贝尔湖。

中苏蒙三国博弈8年,我国才收回贝尔湖6.6%的面积。

那么,这场围绕贝尔湖的三方博弈,背后究竟有何内幕?中国又为何甘愿放弃94%的贝尔湖领土主权呢?

贝尔湖的丢失

贝尔湖,呼伦湖的姊妹湖。该湖泊形似一个椭圆,长40公里、宽20公里,总水域面积达608平方公里。

历史上,贝尔湖又被称作“捕鱼儿海”,这是因为贝尔湖的渔业资源丰富,是天然的捕鱼场。

贝尔湖位于呼伦贝尔草原西南方位,是中国与外蒙古的界湖。其中6.6%的面积归属中国所有,剩余93.4%均在外蒙古掌控之中。

不过这仅仅是1962年中蒙签署“边界条约”之后的情况,更早的历史时期,贝尔湖一直是中国的领土。

我国对贝尔湖的主权享有,最早可追溯到明朝。明朝初期,大将蓝玉领兵15万出兵漠北,一举攻破了蒙古人的王庭。

而蒙古大军覆灭的地点,就在捕鱼儿海附近。经此一役,蒙古大汗脱古思帖木儿、太子天保奴均饮恨沙场,蒙古大军迎来毁灭性打击。

自此蒙古人的政权彻底走向灭亡,明朝接收了蒙古人的大片领土,其中就包括贝尔湖。

至清朝时期,贝尔湖一直被清廷中央管辖,成为中国的固有领土。到民国时期,贝尔湖又被划分到兴安省治下。

然而随着外国列强侵华脚步的加快,中国大片国土不是沦丧侵略者之手,就是被迫宣布独立。而外蒙古和贝尔湖就是在这一时期,离开了祖国的怀抱。

1911年12月1日,外蒙古在沙俄的支持下,宣布从中国独立出去。北洋政府据理力争,经过4年谈判才勉强保住了对外蒙古的主权。

1924年,中国与苏联签订有关外蒙古主权的协议大纲,双方在“外蒙古仍属中国”一事上达成协议。

然而同年5月,随着外蒙古君主哲布尊丹巴的去世,外蒙古君主立宪政体很快被取缔,蒙古人民共和国宣告诞生。

外蒙古的独立,离不开苏联在背后的鼎力支持。这是因为苏联想要在中苏之间营造出一块缓冲地带,以维系自身的南境安全。

自此外蒙古从中国独立出去,并成为苏联的盟友和附庸国。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的贝尔湖并不在外蒙古领土范围内,该湖泊沦落至外蒙古之手,还要追溯到日本侵华战争期间。

1931年,日军攻陷中国东三省,并扶植起傀儡政权——伪满洲国。

该政权夹在苏联、外蒙古和中国之间,日本人在充分了解伪满洲国四周的形势后,做出了主要向中国进攻、暂时忽略西北攻势的决定。

日本南下进犯中国的行动,进行的十分顺利,中国华北、华东大片领土很快沦落敌手,这给了日本人极大的信心。

于是,野心膨胀的日本人开始扩大目标,在南下侵略中国的同时,也打响了对外蒙古的进攻步伐。

然而,外蒙古作为苏联的南境缓冲区,苏联人又怎会眼睁睁的看着外蒙古被侵略?

眼看日本人来袭,苏联军队火速南下支援外蒙古,苏日在外蒙古诺门坎地区爆发战争。

在苏联大军面前,日军被打得丢盔弃甲,只能将北部战线不断后移,最终与苏联、外蒙古签订了停战协议。

这场由日本人首先挑起的侵略战火,非但没能帮助日本人夺得外蒙古领土,还反过来丢失了一部分从中国手中侵占的土地,其中就包括贝尔湖一带。

此举为后来这些领土的归属纠纷埋下了伏笔,也是中国失去贝尔湖的直接原因。

贝尔湖归国之路困难重重

二战落下帷幕后,中国作为战胜国一方,本应收回所有被侵略者割占的领土。然而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苏联和外蒙古,恰恰与中国同属战胜国阵营。

再加上中国自身实力的孱弱,在国际舞台的地位始终不高,这就导致中国在战后的边境划定以及对失地的重新争取上,并不占据很大优势。

况且,抗战结束后国内紧接着又打响了解放战争,无论是中共中央还是国民党政府,都没有精力和底气从苏联手中收回领土。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多次与苏联、外蒙古展开谈判,表示希望苏联和外蒙古归还中国领土,其中就包括贝尔湖。

实际上,早在列宁时代,苏联就曾向中国做出保证,将会归还沙俄历史上侵占中国的国土。

倘若列宁同志没有早早去世,苏联或许真的会将15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交还中国。在中苏蒙三国友好、达成战略同盟的大背景下,外蒙古归还贝尔湖或许也会水到渠成。

可列宁去世后,苏联方面再未提及过此事,归还领土一事自此遥遥无期。

毕竟在苏联的战略部署中,外蒙古本就是牵制中国、充当中苏未来战争前沿阵地的炮灰地带。

苏联在与中国交好的同时,也在为日后中苏可能出现的关系恶化提前布局。而蒙古国广袤的国土,就是苏联保证自身安全的缓冲地带。

所以,拉拢外蒙古、维护外蒙古领土权益的同时,稍加敲打中国,自然成了苏联的必然选择。

在这一既定政策主导下,苏联人自然不乐意归还中国的领土。而没有苏联做主,蒙古人也不会主动将贝尔湖还给中国。就这样,三方谈判持续了数年之久。

眼看谈判长期没能取得进展,中国索性暂时放弃了从苏联手中收回领土的打算,转而避开苏联、直接与外蒙古谈判。

而双方谈判的重中之重,自然就是贝尔湖一带。自1953年开始,中国成立中蒙边境线划定小组,与外蒙古方面就国土划分问题展开谈判。

中国主张外蒙古归还二战期间占领的贝尔湖,可外蒙古却一口咬死,不承认我国历史上对贝尔湖的主权,并以此为理由坚决不交还贝尔湖。

倘若没有苏联在背后撑腰,中国或许还能在索取策略上更强硬一些。

可奈何苏联一心支持外蒙古,中苏蒙三方又同属社会主义阵营盟国,中国政府也不好对使用强硬的手段。

于是经过八九年的磋商后,中蒙最终还是签订了《中蒙边界条约》,贝尔湖的93.4%被划归到外蒙古,中国只占据贝尔湖的6.6%,总面积40余平方公里。

费了这么大的力气,最后却仅仅收回贝尔湖6.6%的主权,这样的结果似乎很难让人接受。

那么,中国为何愿意以如此“微不足道”的成果,来结束这场谈判呢?这场三方博弈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内幕?

中国为何仅收回6%土地?

其实,6.6%的贝尔湖主权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中方的目的。

首先,中国能拿回一部分贝尔湖的主权,就相当于背后的苏联已经在某种意义上对中国松口。

40多平方公里的领土虽小,但却是中国对苏外交战略成功的第一步。

领土对国家而言固然重要,可对于地大物博的中国来说,一个贝尔湖的政治意义远比其本身的价值更重要,中国想要看到的是苏联的让步。

另一方面,贝尔湖地处偏远、实际开发价值有限。正如谈判中周总理所言:“中蒙之间是友好邻邦,请给我们的牧民留一些饮马的水吧!”

对中国来说,贝尔湖的最大经济价值,就是为当地牧民提供一部分淡水资源和渔业资源,为中国边境区域的发展提供一些基础性保障。

而40余平方公里的水域,足以满足贝尔湖附近牧民们的基本生活。

基于此,中共中央索性将大部分领土让给了外蒙古,转而以此为筹码谋求更深远的战略价值。

1950年以来,中国向苏联屡屡传达收复领土意愿,结果却屡遭拒绝,自此中国政府便开始实施对外蒙古的怀柔政策,争取外蒙古向我方靠拢。

外蒙古可以成为苏联的南部屏障,同样也可以是中国在北境的屏障。所以,争取外蒙古成为己方盟友,对于中国的北部战略安全保障意义重大。

想清楚这一层利害关系后,中国开始通过贸易、援蒙、文字改革等方法,试图从外部加强对外蒙古的影响,进而将其拉向己方阵营。

从1951到1956年,中蒙双边贸易额几乎增长了8倍。不知不觉中,中国已经占据了外蒙古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5%。

不仅如此,中国在与外蒙古的经济关系中奉行“帮助”政策,这种帮助早已超脱了一般国际关系中的互帮互助。

甚至有异于社会主义阵营内先进国家对落后国家的援助,几乎是单方面的经济援建。

在这种对蒙政策背景下,中国自然也不好再紧盯贝尔湖主权不放,倒不如将其当做顺水人情让给外蒙古。

所幸,中国的付出收获了外蒙古的回报,双方关系迅速迎来改善。眼看风向不对的苏联人,立刻对中蒙关系表示了强烈猜疑,并试图干扰两国关系走向。

但就事实来看,显然是中国的援蒙政策取得了胜利。因为中苏对外蒙古采取的援助政策,有着截然相反的性质。

苏联对外蒙古的帮助,完全是出于地缘价值利用,而中国虽说同样不乏拉拢外蒙古的意思,可对外蒙古的援助是真心实意。

毛主席曾对外蒙古方面做出过这样的表示:“中国人历史上也曾统治、剥削过外蒙古人,欠了外蒙古人的债,所以新中国站稳脚跟后,理应还清过去犯下的错误。”

周恩来总理更是为外蒙古人描绘了一个美好愿景:“从历史上看,我们欠债欠的更多。

历史上你们也处于不好的位置,我们汉人筑起了长城,不让你们往南边来,还把你们赶到苦寒的大沙漠,自己占据了好地方。

现在我们的经济建设发展了,应该加倍偿还你们。”毛主席和周总理之所以提及“历史上的剥削”和今后的“还债”。

一方面是切实想要弥补对外蒙古人的伤害,另一方面也想以缅怀历史的方式,勾起中蒙历史上的深厚关系,为两国的友好发展做努力。

总而言之,割舍贝尔湖是中蒙友好、争取外蒙古倒向中国的必然选择。

在更加宏大的国家大略面前,一个并无多少实际利用价值的贝尔湖,成就了中国向外蒙古示好的筹码。

况且,中国其实自始至终都没有放弃过自己的主张和立场,谈判中我国坚持己方对贝尔湖拥有完整主权。

对外蒙古人做出的让步,恰恰是我们找到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与中蒙友好平衡点的体现。

仅仅收回6.6%的贝尔湖领土,看似是中国吃了大亏,但就长远利益来看显然还是中国占了上风,起码相较于苏联是这样。

结语

贝尔湖,一个牵动着中苏蒙三国利益与关系的湖泊。贝尔湖的丢失,是苏联试图掌控外蒙古、向中国施压的战略缩影。

面对咄咄逼人的苏联,中国没有选择与之直接撕破脸,更没有选择默默吞下苦果,而是审时度势争取回6.6%的贝尔湖主权。

这区区40余平方公里的领土,既保证了中国贝尔湖地区牧民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向外蒙古传达了中国的善意,为接下来两国的交好奠定了基础。

因此,贝尔湖三方博弈看似是中国吃了大亏,可实际上却是中国高超外交智慧与战略眼光的最佳体现。

0 阅读:0

学究小编看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