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苏州杭州引进高教资源难在哪里?国内限异地校区只是原因之一

城市把脉 2024-06-19 13:26:51

一种观点认为,2024年中法人文交流新潮涌动,中欧青年文化交流活动月也在北航杭州国际校园内举行。目前中法航空学院没有商学院系,是否可以趁此机会增设一个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学院(商学院)?

中外合作办学

设在杭州北航国际校园,与中法航空学院并列,形成"1+N"之一。 这样文科、商科类别就有了,丰富了北航杭州校区的办学内容,基础学科可以共享师资,学生文理工交流、不同国籍文化交流更丰富多彩,早日迈向万人大学。

此外,更希望北航医工学科群借助极弱磁大科学装置建设机会落地杭州,能吸引北航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3大平台布局北航国际校园……

对此观点不敢全部认同,北航国际办学实质是国家级重大国际交流合作平台,非一般意义国际合作大学项目,基于北航杭州国际办学平台,后续当然有很多机会争取到包括高教合作在内的众多重大国际合作和国家级项目。但是,北航杭州案例不具备普遍性。

即使宁波的大连理工中德合作大学项目今年能有实质性突破,也只能说有共同富裕示范区支撑,依然不说明目前环境下具有众多高层级国际办学项目的机会,示范区效力在目前环境下也有上限。连中法航空大学当初谋划签约时被国家赋予的这种定位下,之后还能出现变故,需要大调整,已经说明了问题。

应到看到,现在内外环境是国内限异地校区,美国针对中国限国际合作,中美都是基于各自自身利益下的策略选择。中国限异地,因为传统公办重点高校资源是固定量,异地校区等于国内存量内部各省区间转移,有人增加就意味有人减少。

中外合作办学

我国体系最大核心基础是均衡没有之一,国家在全国各传统高教大区布局的重点高校分布占比格局,基本不会允许有变。原985、211变双一流理论上貌似有了“竞争”空间,达到标准可新进,没退出的就是为保护原有分布格局。准入标准刻意定很高,二轮“三大一基”,大平台省部共建国重都不认。

高门槛结果,反而更有机会新增原高教优势地区,如北京上海南京等。深圳综合能级+经济实力强不强?两轮双一流仅新增1所。即双一流反而进一步强化传统高教优势地区占比权重,而不是缩小,这是双一流规则设计时就追求的趋势和结果。

深圳杭州苏州等新兴经济重点城市和地区,要求大量增加或引进高端高教资源,与自身经济实力和经济转移贡献相匹配。国家给的路径空间就是,你要引进国际增量资源,如国际合作办学,有增量国际资源,可以同时允许部分国内存量转移,国际办学的外方是增量,内方是存量转移,但想全内部转移的异地校区不行。

所以中国立场当然重视中外合作办学的,这是我国均衡体系下高教方面,面对国内新兴经济地区要求资源占比分配调整的最优解。西湖大学的新兴模式实质逻辑一样,但具体层面此模式要求必须国际增量资源占比绝对核心,国际合作大学的内外对半(五五开)不行。

深圳苏州杭州引进高教资源难在哪里?国内限异地校区只是原因之一!既然上述是中国自身利益角度下最优策略,视中国为最大竞争对手的美国当然要与之相反,即限制中国国际高端增量资源引进机会,使中国更大程度陷入国内有限存量资源分配矛盾,自然是美国利益角度所追求的。

中外合作办学

以上观点你有异议吗?

0 阅读:41

城市把脉

简介:关注城市发展,把握城市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