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张思德的追悼会上,毛主席的一段即兴演讲,成了不朽经典

越山过去 2024-09-19 02:54:35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就比鸿毛还轻。”

这是一句被无数后人所引用,被许多人当做座右铭的话。

它出自1944年,毛主席在一次追悼会上的即兴演讲中。

此次演讲有着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主题——《为人民服务》。

1944年,八路军战士张思德,在和战友挖窑烧炭的过程中突遭坍塌事故。

事故发生时,张思德眼疾手快将战友推了出去,而自己却被埋在了土堆之下,英勇牺牲了。

毛主席闻此消息格外伤心,他亲自下令,让战士们将张思德的遗体从牺牲地带回了延安,并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仪式。

在张思德的追悼会上,毛主席、任弼时、叶剑英等在延安的领导人悉数出席,整场大会来了一千多人。

追悼会上,毛主席以极为沉重的心情做了一段即兴演讲。

而正是在这一次演讲中,他第一次系统性的阐述了什么是“为人民服务”。

自那以后,“为人民服务”便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工作宗旨,张思德的名字也与这五个字紧密相连。

一、一个普通的人

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队伍中,张思德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人,他的一生很短暂,革命生涯同样如此。

而在这短暂的人生中,张思德都在干着同一件事情——为人民而战斗!无论在任何岗位。

1915年,张思德出生在一个贫困佃农家庭,在他出生后不久,他的母亲因过度劳累而亡,大哥也死在了地主家里。

没有田地,张父也养不活嗷嗷待哺的孩子,张思德不得不来到了他的叔叔家中度日。

叔叔家的情况好一些,但依旧苦得没边。

从会走路开始,张思德便开始干活,砍柴、放牛、养猪等等,他什么都干,但这些都不是他喜欢的事情。

张思德喜欢读书,希望读书,但对于他的家庭环境而言,这并未一个理智的愿望。

养父母为人极好,他们看出了张思德的心思,将家里的猪卖掉供张思德去私塾念书。

然而仅仅几个月后,梦想的火苗便熄灭了。

由于地租加租,养父母不得不让张思德回家帮忙,学费自然没了着落,张思德又回到了农田之上,为地主卖命。

这样的生活让张思德厌恶,他痛恨随意加租,还肆意抢走佃农家中物品的地主,痛恨那些与土匪无异的保安队,还有与他们勾结在一起的乡绅。

14岁时,张思德就曾用武力反抗横行霸道的地主,但那一次失败了。

后来,张思德一直奔走在抗租,抗税的反抗活动中,尽管许多次都以失败告终,但他仍然不愿放弃。

1932年,代表光明的人来了,红四方面军在这一年年底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张思德的家乡也在其中。

张思德第一次听说共产党,第一次看到农民得到自己的田地,第一次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不欺负人的士兵。

他向往红军,更加向往中国共产党,于是在川陕根据地成立不久后,18岁的张思德便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成为红军。

加入红军后,张思德被编入了集训队伍,他将在这里摆脱稚嫩的外衣,蜕变成为一个真正的战士。

然而一个意外的发生加速了这一过程,在革命队伍离开张思德的家乡后不久,国民党的部队便进入了这里。

无耻的反动派对支持红军的民众展开了疯狂报复,张思德的养父被残忍杀害,妹妹也被活生生逼死。

听闻消息的张思德悲痛不已,满脑子都想着脱离部队回家复仇。

队伍中的指导员明白这是多么危险的举动,他将张思德拉住,劝说他:“我知道你想报仇,可你一个人回去只能白白牺牲!你杀一个恶人,算是报仇了吗?这个世界上有千千万万个恶人,有千千万万户的受苦受难的百姓,你一个人能杀得完吗?”

见张思德情绪不再激动,指导员继续说道:“我们参加革命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一己私仇,而是要让所有的穷苦老百姓不再受欺负,让他们有田耕种,能吃饱饭!我们的理想是为了解放无数苦难中的中国人民,这是阶级斗争,而非个人恩怨......”

“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在这一刻具象化,张思德逐渐明白了此刻自己更应该在党的领导下坚强训练,日后去解放更多劳苦大众,将解放人民的事业放在首位。

“人民”二字,第一次出现在了张思德的心头。

他沉下心来,刻苦训练,成为了队伍中最优秀的战士,成长为了人民的保卫者。

二、一名优秀的战士

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西进,20岁的张思德也跟随部队踏上了长征之路。

被编入战斗部队后第三天,张思德就走上了战场。

在第一场战斗中,张思德一枪干掉了对方的一个机枪手,他也因此第一次受到嘉奖。

在之后,张思德总是冲锋在前,多次获得了嘉奖。

一次战斗中,敌人的一挺机关枪对我军战士造成了很大的伤亡。

看着战友们一个个倒下,张思德目眦尽裂,他直接冲出阵地,打算强行解决掉这个火力点。

只见张思德一点一点匍匐到了地方的阵地上,趁敌人换弹时用手硬生生将敌人手中的机关枪抢了过来。

战士们被张思德这生猛的举动激的士气大振,纷纷悍不畏死的冲入了敌方阵地,吓得敌人落荒而逃。

追击敌人时,张思德的连长当场宣布,这挺机关枪交给张思德保管。

此后,张思德一直带着这挺机关枪辗转四方,立下了许多功劳。

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与中央红军会师。

经历万里长征之后,张思德随部队来到了陕北,在长征历程中,他三次受伤,到达陕北时仍然还没好。

组织上希望张思德能够好好休息,便把他送到了军人学校去疗养。

但张思德停不下帮助他人的心思,在病房里,他帮助重病在床的战友们打水、送饭、洗衣服,还时常陪那些孤独的战友聊天。

这里的医务人员都因为张思德的到来而轻松了许多,似乎人们都忘了其实他也是一名伤员。

一些战友回想起了长征时的张思德,那时候的他一到饭点就喜欢往外面跑,一会说捡柴火,也会说是去巡逻。

等到大家吃得差不多了,张思德便回来了,原来是他想给战士们留多一些干粮,便自己去外面碰运气,看看能不能捡一些野菜来吃。

那时候野菜是个稀缺物,但也容易因为认不清植物类别而中毒,张思德敢为人先,往往都是第一个吃下新的野菜,等自己没事了,才让队友跟着吃。

有次,部队达到沼泽地,众人在沼泽旁边发现了一片“野萝卜”,一个小战士饿极了,当即就要往嘴里塞。

张思德立即制止道:“让我先吃,我看看它们有没有毒。”

说完,不待众人阻止,他便将“野萝卜”送进了嘴里。

没过一会儿,张思德感觉头昏脑胀,腹中如同火烧一般。

他一边呕吐,一边告诉众人:“别吃,这野萝卜有毒,快告诉大家别吃......”

在大冬天过河的时候,几位总部医院的护士不小心掉入了滔滔河水之中,张思德想都没有想,便与几个战友一起跳下了河,成功拦下了一位女护士,救下了人。

1940年,张思德被调到了中央警卫营,虽是警卫,但执行的任务却是多样的,因为张思德烧过炭,组织上便安排他到延安南边的一个小村子里烧炭。

那是八路军最为艰难的时期,蒋介石的各种封锁使得八路军上下物资奇缺,吃饭都成了问题,什么东西都得自己生产,木炭也是一样。

而烧炭不是一件轻松的活,也不如拿着枪“威风”,但张思德接下了这个任务,在这个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

接下来四年时间里,张思德与烧炭紧紧相连,期间短暂的半年时间里,他担任了毛主席的贴身警卫,毛主席也很喜欢这个吃苦耐劳的战士。

但不久后,张思德便申请加入了当时的中央机关生产小队,来到了距离延安70多里的安塞县农场。

1944年9月5日,张思德号召着战友们再挖几个土窑用来烧炭,不曾想此时的泥土已被雨水渗透得十分松散。

在炭窑即将挖成的时候,窑壁开始了坍塌,张思德见情况不妙,赶忙将身旁的战友推向洞口。

在那一瞬间,战友被推到了安全位置,而巨量的泥土混合着雨水压了下来,将张思德完全掩埋。

战士们一呼而上,拿手刨动泥土,但当张思德被拉出之时,一切都已经晚了,他牺牲了!

三、“为人民服务”

警卫队的队长古远兴,将张思德牺牲的消息告诉了毛泽东主席,毛主席深感悲痛,询问队里要如何处理张思德的遗体。

古远兴告诉毛主席,战斗中牺牲的烈士往往都是就地掩埋的。

听到这一回答的毛主席有些生气,现在不是战斗时期,绝不能让一个英雄待在荒田野地里!

于是,他命令战士们将张思德的遗体清洗干净,抬回延安。

1944年9月8日下午,在延安枣园操场上,一千多人参加了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毛主席在这里做了一次演讲。

不同于如今看到的一篇完整的文章,毛主席在演讲的时候并没有演讲稿,那是一次即兴演讲,但他的思路是明确的。

张思德的牺牲让毛主席思考了许多,在张思德的身上,他看到了一个最普通的战士如何将中国共产党宏伟的奋斗目标幻化为自己的质朴的日常工作。

张思德是一个普通党员,普通战士,在整个队伍里,他是默默无闻的。

他没有读过军校,不是知识青年,没有任何官职,也没有力挽狂澜的军功贡献,他是普通人,也是绝大多数人。

在短暂的革命生涯中,无论在哪个岗位,张思德都能忠实的做好为人民服务的工作。

他做的事情都十分普通,但他内心中天真、朴素、忠诚的大公无私的境界却是伟大的,而这也正是共产党人所需要的。

早在1920年代,毛主席便在思考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什么,这关乎一个政党的价值观,不可小视。

实质上,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初的文献史料中早已体现出了“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但这一理念在此时期还是模糊的。

1929年1月,毛泽东与朱德签发的《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中第一句是“红军宗旨,民权革命”。

这是毛主席第一次用“宗旨”二字来确定一支军队的核心思想,为人民之权利而革命,一种思想正在逐渐形成。

1939年,毛主席第一次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概念,同年12月,毛主席在一篇文章中明确提到了“为群众服务”。

之后的五年间,这一思想逐渐成型,“为人民、为群众服务”等字样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毛主席的文章、演讲之中。

张思德的平凡但内涵伟大的事迹让毛主席大为震动,这一刻他感受到了莫大的力量。

他将过去的思考汇聚到了一起,最终得出了此次在张思德追悼会上演讲的标题,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这是毛主席第一次系统性的阐述了,什么是“为人民服务”。

在张思德牺牲的七个月后,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毛主席在大会上全面的、系统的论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而这句话也在这次大会后被写入了党章。

随后八十多年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深深刻入了每个共产党人的内心,他们将思想融入工作,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着不平凡的伟大。

在这一刻,他们每个人都是张思德,每个人都在用自己质朴的行为诠释着党的宗旨。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问了毛主席一个十分平常的问题,他问:“您的特长是什么?”

毛主席回顾了自己七十多年来的工作与生活,回答道:“为人民服务,这就是我的特长!”

是呀,为人民服务,是每个共产党人的特长,也是我党永葆青春的缘由!

2 阅读:149

越山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