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过愤怒的海》上映一周多,拿下了4.2亿的票房。
它超过《烈日灼心》,成为曹保平导演作品中票房最高的一部。
与此同时,关于影片的热议一直持续。
影片在豆瓣的小组讨论已经超过1000条,导演曹保平的创作手法、黄渤周迅等演员的演技、剧情细节,都在讨论范围之内。
其中有很多点,聊起来都非常有意思。
比如,金丽娜刺向自己17刀之时,打给父亲老金的那通电话,是不是误触?
在说误触这个事之前,我们先说一下“17刀”。
为什么娜娜捅向自己的是17刀?
有懂日语的网友分析,“17刀”的日语是“17バイト”,发音很像中文的“救娜娜”。
也有的说,“喜欢你”的日语是“あなたが好き”,发音很像中文的“娜娜17刀”。
还有人分析,17刀里面,第1刀是给男友李苗苗的,剩下的16刀,则是在给老金打电话时,每听到嘟的一声,就捅向自己一刀。
然而这些都是猜测,因为在影片当中,导演并没有给出娜娜拨打电话时的镜头。
也就是说,影片并没有明确告知观众,那一通电话是不是误触,而是通过日本的公关人员和老金的对话表现出来。
娜娜是失血过多导致死亡,且整个过程中,她的手机只有打给老金的一通电话播出。
日本警方据此推断,娜娜从自残的第一刀开始,就没有想过求救,自杀倾向明显。
因为假如她想要求救的话,不会只给老金一个人打电话,她完全有时间拨打119或者是110。
那么打给老金的电话,日本警察的解释是误触,倒也合情。
老金说,那一天他确实接到了娜娜的电话,但“她那边呜啦呜啦的,我也没听清,我就给挂了。”
老金的解释,貌似和误触对上了。
但是,他说谎了。
片中一个清晰的特写镜头告诉观众,那天的那一通电话,在老金的手机里显示的是未接来电,并且没有回播。
为了面子,老金撒了很多个谎,包括她在前妻顾红和娜娜朋友面前假装知晓李苗苗的存在,甚至也包括他口中“娜娜这孩子皮实”。
能够看出,老金与娜娜之间相处的实际情况,跟他对外人所描述的,并不一样。
老金看到女儿尸体呕吐的时候,被岛津诘问到:“他是你女儿,你怎么可以这样?”
可见,岛津对于老金对待女儿的感情持鄙夷态度。
日本警方在调查中,是能够看到老金并没有接通电话的,岛津可以选择告诉老金是误触,而基于他对老金的成见,也可以说那通电话是娜娜的求救。
即便如此,岛津还是告诉老金那通电话是误触,这又是为什么呢?
某些细节,更多时候要为整部电影服务。
这通电话,在整个剧情当中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看做是“戏胆”。
虽然曹保平通篇使用了全员疯癫的极端形式,但在这个环节上却选择了克制。
这样做,目的就是为了引出老金恍然大悟的窘相。
娜娜下葬时,老金撇下前妻和女儿,跑去教训了三个日本混蛋,得到了自己不愿也不敢相信的实情。
在那之后,老金的状态是浑浑噩噩的。
直到听到误触二字时,他破防了。
而在看到女儿的网络日记之后,老金彻底崩溃了。
在我看来,金丽娜很有可能都不是刻意去自杀,她只是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去找谁。
案件发生时,娜娜的心理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了。
在老金的观念里,孩子越皮实越懂事,就代表着越乖越省心,沟通和交流毫不重要。
长期缺少关爱和关注,让娜娜渐渐养成了严重偏执的讨好型人格。
为了得到他人的夸赞和认可,她习惯顺从,抬高他人贬低自己,甚至可以没有底线和原则地去讨好别人。
娜娜极端的表现,不仅体现在她对李苗苗进行的不计成本的心理测试。
在和店长交往时,也是如此。
娜娜冰凉的手指,让她得到了店长温暖的臂弯和甜蜜的嬉戏。
为了不失去这份美好,她将这件事变成了保留曲目,不惜用冰箱给手降温再钻进被窝,结果店长却唱腻了这首曲子。
可以想象的到,最后时刻的娜娜,同时承受着扭曲的精神状态和刀伤的疼痛,是非常悲惨的。
而李苗苗的冷酷无情,让她胆怯,让她退缩,她的讨好变得毫无意义。
在娜娜心中,虽然黑色的鲤鱼旗早已不再悬挂,但李苗苗相比,她和老金之间残缺的父女情还在延续。
毕竟老金在用另一种方式爱着她,而且从某种角度来说,老金的对娜娜的爱是无条件的。
因此在弥留之际,娜娜把对于人世间的最后一缕希望还是放在了老金的身上。
而她的目的,到底是求救,还是在等一个道歉,已然不重要了。
无论哪种猜想,其结果都是极端的。
娜娜打给老金的那通电话,不是误触。
而是极端的讨好型人格的最终表现,是一种明明知道结果的放弃,是一种最后一次尝试的自我暗示。
也许,她连自杀都是不自觉的。